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裡的器官機能,也會隨著年齡慢慢下降,器官工作效率降低,也就容易引起一系列負面健康症狀。常見的“老年症狀”例如骨質疏鬆,疲乏勞累等,不僅如此,動不動就流汗,也是眾多老人的煩惱之一。
有的朋友可能會疑惑,流汗而已,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誠然,流汗本身,是人體調節溫度的正常反應。但對於老人而言,如果動不動就流汗,比如吃飯,輕微運動等,並不是因為溫度而導致的流汗現象,就有可能象徵著一定的健康隱患,通常也稱其為“虛汗”。
老年人經常出虛汗,是因為啥原因?
說起虛汗,一部分對養生比較瞭解的人會覺得,“虛”這個字,通常和腎掛鉤,經常出虛汗,一定是因為腎不好。事實真的如此嗎?
經常出汗,是因為腎不好?
醫生回答:的確有一部分因素。
中醫認為,汗是人體津液的一部分,屬於陰氣的集合體,而汗液又擔當揮發溫度,保持體內溫控平衡的效果,也就需要透過陽氣來規制。
陽氣補養充足,有足夠強的收斂納溫之效,汗液不會輕易地因為一些小幅度的運動消耗流失,虛汗的情況自然也不會出現;反之,身體裡陽氣不足,不足以納陽留汗,虛寒的情況也就會出現。
而腎臟作為五臟的一部分,本就有著調節陰陽之效,而尤其是對於老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一部分疾病的影響,腎臟健康受損,調陽功能減弱,缺少了陽氣的補給和收斂,汗液的流出效率也不能得到控制。出現虛汗症狀的機率也相對更高。
但是,並不只有腎陽缺失,腎臟調節功能減弱,會導致虛汗的症狀產生,還有可能存在的3類原因,希望老年朋友們能夠自省自查。
可能導致老年人虛汗的另外3類原因,還請謹慎注意
原因一:肺氣虛弱,津液外洩
肺部和腎臟一樣,同屬於五髒之一,並且又因為肺部喜溫喜潤,而厭寒厭燥,現在恰逢秋冬時節,如果不注意調養,對肺部的傷害也是很大的。之於老年人而言更為顯著。
不僅如此,肺在中醫的觀點中,有衛氣守津之效。換句話說,肺能夠幫助身體集中血氣,留守津液。如果肺氣虛弱,肺部運轉功能下降,對津液的留存自然不利,衛外不固,肺陰疏鬆,津液疏瀉,在體表就會顯現出明顯的虛寒症狀。
原因二:情志不調,汗津多失
古代中醫一直都有“心神合一”的觀點,也就是說,中醫認為,人的精神和身體健康是存在緊密聯絡的,如果情志不調,負面情緒影響到身體,也會導致疾病的產生。
而部分老人因為疾病或者身體情況的緣故,亦或是神經老化所帶來的不適感,例如焦慮,擔憂之類的負面情緒也會增多。長期浸淫在不好的情緒中,冷汗也會不住地泊泊流出,長此以往,身體形成趨向和習慣,也容易招致虛寒的產生。
西醫就此,也有同樣的看法,高度緊張,激動等負面情緒,會導致老年人乙醯膽鹼分泌而增多,引發多汗症,也就是中醫所謂的“虛汗”,因此,想要調節老年人的虛汗症狀,調節情志,保持樂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原因三:脾胃有恙,氣滯汗行
我們人體是透過複雜而繁多的經絡連線而成的,陽氣運載著血氣,將能量輸送到各個器官和組織,維持著人類正常且健康的生理狀態。
而推動陽氣和血氣運轉的能量,來自於我們身體的消化系統,也就是脾胃,我們吃下去的穀物,透過脾胃的消化系統轉化為能量,維持著身體的機理和健康。
反過來說,如果脾胃虛弱,對於氣血能量的轉化機率下降,經絡中運轉的血氣也會變得滯澀,久而久之,多餘的血氣滯澀過多而堵塞,也就是所謂的“氣滯淤堵”,氣滯,而血氣無法下行滋潤,過多的血氣集中在胸腔,頭部,持續刺激身體的溫控系統,例如一吃飯就流汗,虛汗的出現風險也就更大。中醫也將其稱之為“上熱下寒”。關鍵之急,老年人及時補養脾胃,調理疏洩,打通淤堵的經脈,才是解決此類症狀的最好方法。
既然我們已經瞭解了老年人出現虛汗的原由,自然也要想辦法去解決它。綜上所述,老年人出現虛汗,無異於腎陽缺失,情志失調,肺氣虛弱,脾胃有恙四種原因,一一解決即可。
腎陽缺失,情志失調,肺氣虛弱,脾胃有恙,分別怎樣處理?
“腎陽缺失”。常見中醫補充腎陽的方法就有很多,例如仙茅,狗肉,肉桂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亦或是一些傳統補充腎陽的中成藥,比如金貴腎氣丸等,但需要注意,人體陰陽調節平和才是宗旨,切不可補充過多。
“情志失調”。就情志方面而言,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藥物能夠緩解,更重要的,還要看老人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保持樂觀的情緒。可以選擇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跳舞,運動等,將負面的注意力抵消,轉移,情緒也就能有所改善。
“肺氣虛弱”。尤其是現在秋冬時節,養肺很重要,中醫認為“白色補肺”,多多嘗試蓮藕,山藥等食物,養肺健氣,或有療效。
“脾胃有恙”。因脾胃而出現的虛寒症狀,多因經絡擁堵,上熱下寒之緣故,嘗試利水疏通,健養脾胃的白朮,茯苓,或能解決淤堵之患。
但老年朋友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提到中藥亦存在毒性,還請在中醫和藥師的指導下進行。健康安全,仍然是首要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