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有“百病生於痰”、“怪病多痰”、“無痰不作眩”的說法。也就是說,很多怪病、疑難雜症、都跟痰有關。
這個痰我們中醫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形之痰,一種是無形之痰。
有形之痰,就是看得見的痰,比如我們咳嗽,吐出來的痰,還有嘔吐出來的痰涎,甚至包括一些人排洩物中,排出來的粘液物,比如大便覆蓋著一層粘液等等,這些都算是有形之痰。
那麼這些痰都這麼形成的?今天就帶大家來聊一聊。
首先先從寒痰,就是受寒受冷引起的,這個寒有外在的寒,還有吃出來的寒,正常情況下,我們肺部是很滋潤的,有很多液體,這些液體津液遇寒就會凝結,形成了痰。
這就好比冬天水遇寒就會結冰一樣。人體受寒了津液也會凝結在一起,就產生了痰。我們看有些人,吹完冷風就會感覺有痰,吃冷飲也會有痰,《內經》雲:陽化氣、陰成形,這種痰就是,陰成形產生的。
這種寒一般都很稀薄,顏色白而且比較透明,且容易吐出來,如果這個痰鬱在體內時間日久,也會變成鬱而化火成黃痰。
還有一種是熱痰,“熱痰”,也稱火痰。就是受熱引起的痰、比如上火,感冒引起的痰,還有一部分是吃出來的痰。
很多人,無肉不歡,不辣不刺激,麻辣燙,燒烤等辛辣食物等,導致肺熱。
這就好比我們在熬湯一樣,本來湯水是透明清澈的,隨著時間慢慢地熬,到最後就熬成濃湯了,我們人體也是一樣,肺部中的津液經過熱的炙烤也容易產生痰,這些痰一般會比較黃,而且粘稠。
以上這些痰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痰,都屬於有形之痰。有形之痰我們看得見的,“無形之痰”,可是非常危險,就非常可怕。
這個無形之痰,十有八九也是吃出來的,接下來且聽慢慢道來。
首先我們先從脾胃說起。
我們吃進身體的食物,經過胃的初步消化後,就要進入脾這個中轉站。
脾透過吸收的營養運送到心肺,加工成氣血津液,輸送人體需要的地方,沒用的廢物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
如果脾虛了這些營養就很難消化,也很難吸收,大量食物水谷停滯體內,又無法快速排出,就會在體內化作非常汙濁、非常黏滯、稠厚的,形成我們說的(痰溼)。
那麼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來到了,第二站,就是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來到肺。
所以說,脾虛導致的痰溼,往往第一時間就到肺裡了。中醫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就是這個道理。
當肺裡有了痰之後,就會不停地咳嗽,吐痰。
痰溼之氣阻遏頭部清陽之氣,陰濁不降時。我們就會頭暈頭痛。
痰溼積聚在胃部,就會吃不下飯,還會引起胃脹、噁心、嘔吐、拉肚子。
痰溼如果上泛到心胸部位,心悸、胸悶、氣短。
所以胸悶、氣短、心悸的時候,不要認為自己心臟出了問題,其很大可能是被痰溼所累。
痰溼之氣阻塞了心竅,就會影響了心神,讓你心神失常、精神錯亂,甚至導致癲癇。所以很多癲癇患者治了幾十年,時不時地還在發作的原因。
當痰聚集在身體內部某個地方,就會形成大大小小的腫塊,小到身體各種增生、結節、囊腫、息肉、肌瘤。大到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甚至癌症,都和痰溼離不開關係。
所以中醫才有了“怪病多痰”、“百病皆因痰作祟”等說法。經過了一般解,大家應該大概瞭解痰溼的形成和危害了吧?
接下來推薦的這個方子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二陳湯”,這個方子非常出名,可以說是一切化痰祛溼的祖方,我們今天很多化痰祛溼的方子幾乎都離不開它的身影。
二陳湯由:法半夏、陳皮、白茯苓、炙甘草等四味藥組成。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這個方子的組成。
首先,我們先說半夏,半夏這味藥是有小毒的,但不用害怕,現在藥房裡能買到的半夏都是炮製過的半夏,已經沒毒了。
半夏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作用。
半夏消痞散結,消痞能消掉水溼成痰的,穢濁、黏滯、稠厚物質,散結能把身體各處的,腫塊不管是面板肌肉裡面的包塊,腫塊,還是體內的聚集的包塊,腫塊,硬物,只要是肉裡面長出來的都能消散。
半夏還有降逆的作用,胃氣上逆、噁心嘔吐,民間俗稱“翻胃”,是進食後腹部脹滿,食物在胃裡面翻滾,感覺有氣體往上頂,半夏既能化痰,又能燥溼,簡直一舉兩得。
說完半夏再說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而辛,性溫能健脾,脾喜溫惡寒。陳皮味苦,苦能理氣燥溼。味辛所以有升散的作用,能行肺通肺。
陳皮還有一股特殊的芳香,芳香能夠醒脾,能夠化濁,能讓被溼困住的脾胃甦醒過來,脾胃一醒,它就會賣力地幹活,把脾胃裡的積滯運化掉。
第三味藥,茯苓。茯苓這味藥在很多祛溼方里都有,茯苓味道甘淡,基本沒有什麼味道,沒有味道中醫把它叫做淡味,淡味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就是滲溼,可以把體內多餘的溼濁水溼清理出去,從而斬斷水溼的源頭。
最後一味藥,甘草。甘草味甘,甘能補脾,能充脾胃中的津液,還可以調和藥性,能讓藥性緩慢地釋放,讓藥效更加持久。
甘草有生甘草與炙甘草之分。生甘草清熱的作用強、適用於偏熱體質,炙甘草補益的作用強、適用於偏寒體質。
原方再好也要根據情況而定?這樣藥效才能倍增,你們說是吧?接下來就給大家來一個簡單的加減。
寒痰,加乾薑,細辛。
熱痰,半夏、陳皮減半,加竹茹、黃連。
痰核、包塊(脂肪瘤)去掉甘草,加枳實,昆布,海藻。
脾胃虛弱,加黨參、白朮。
氣虛疲乏,加黨參,黃芪。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特別是這種痰溼,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祛除的。今天就借用,之前一個網友留言:養生就是爬樓梯,不是坐電梯,沒有一步登天的,堅持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