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嘗試過將胃“餓”小來節食?
聽說胃小了自然就沒胃口吃東西了,很多肥胖患者也會選擇“切胃”這種方式控制體重......
我們的胃真有這麼神奇嗎?真的能和氣球一樣能變大變小嗎?
胃如同一個氣球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胃的結構。胃是一個肌性器官,用白話來說,是由肌肉構成的小房子。
胃壁最內層是各種胃腺體細胞,能夠分泌胃酸、蛋白酶,以及一些胃腸激素。同時也存在著幾層平滑肌,這些平滑肌之間存在著“肌間神經叢”,它無時無刻都在週期性的發放電衝動,維持著胃壁的收縮,使胃在平常就處於一種輕度收縮的狀態。
人在進食時,食物透過括約肌從食管進入胃內,透過胃的蠕動攪磨食物,使食物與胃液在胃裡充分混合。
正常成年人的胃在空腹狀態時容量約為50-200mL,正常進食後容量為1.2-1.6L,高度充盈時胃呈球囊狀,容量可達2L-4L。胃容量長期處於高度充盈狀態時,胃部平滑肌可以經過長期適應性伸長,可使胃壁伸縮性變強,從而導致胃容量變大。
看來“女生有兩個胃,一個胃吃飽了另一個胃還能用來裝甜品”不是空穴來風哦!
普通人胃的三維模型 圖源 費魯亞
聽說胃能餓小,可行嗎?
科學證明,成年人的胃大小並不會改變,餓不會把胃的體積變小,但是可以把感到飽脹時的胃客觀容量變小。大家口中說的“感覺胃餓小了”就是這個意思。你是否發覺,當你長時間未進食後,喝下一瓶水,都能感到飽?而“飽”別看只有一個字,其實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神經激素調節過程。當我們進食,胃裡開始充盈著食物和水,胃的壓力受體被啟用,把胃壁感受到的外部壓轉化成了神經訊號,透過迷走神經傳遞給大腦,而我們的器官主宰——大腦,便會根據訊號強弱判斷你飽沒飽。圖源 薩達夫·法魯奇
飢餓基因:肥胖的途徑歐美國家因為超重患者眾多,對控制身材方面頗有研究。早在1996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一項前瞻性的研究,針對性的評估了飲食控制前後肥胖者的胃容量變化。
試驗期間,節食組的11名女性和3名男性,每天只進食600千卡的飲食,而對照組則自由進食。在這次實驗結束後,對照組的被試驗者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指標,胃容量都無明顯變化,而另外一組嚴格按照卡路里攝入的受試者主觀胃容量減少了27%,客觀胃容量減少了36%。
所以當人在控制飲食一段時間後,感覺自身進食的定量是會降低一點。原因則是大腦在胃工作的過程中發出了欺騙訊號,恢復了出廠設定不說,還重新設定了“飽腹感”這一標準。也就是說,胃和大腦調低了“飽”的食量標準,表現出來就好像胃餓小了,胃容量降低了。胃和大腦這兩個重要器官一直在我們的身體裡精誠協作,沒想到卻是大腦辜負了胃呀。
節食需謹慎,飢飽交替不可取
如果節食者長期飢餓,會導致胃酸分泌不足,胃動力也會減弱。同時長期沒有食物讓胃部腺體進行工作,負責分泌胃酸的腺體就會比較少,進而受冷落鬧小情緒,罷工不分泌胃酸,或是分泌得很少。
而由於過度飢餓導致的突如其來的暴飲暴食會超過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導致胃液分泌不規律。長此以往,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可就要悄悄找上門來了哦。我們在壓力大、節奏快的生活中,需要時時刻刻保護自己的“國土中心”,想要好身材和小鳥胃,規律飲食,循序漸進,才是讓胃安心,讓自己安心的不二法則哦!
END
稽核專家:武新勝,解放軍第三七一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小西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