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大一院
如果醫生告訴你,身體裡的基因有一半機率會罹患這種病
四肢麻木、行走困難、肌肉萎縮,細胞間有層“澱粉”悄無聲息搞事情,最終導致心力衰竭,還可能侵襲眼部、胃腸道、腎臟、腕管等處,發病後最多能活5~10年
你是得過且過還是會選擇做基因檢測?
這道無比殘酷的生命選擇題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掛在寧波人阿華(化名)頭上
舅舅已經沒了,母親又剛確診。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鐫刻在家族基因裡
緩慢、進行性卻又致死
他們是“澱粉人”,全球被確診的患者不超過5萬例【1】
幾經輾轉,70歲的她被確診為“澱粉人”
大約從一年前起,70歲的寧波人華大媽(化名)開始發現自己的雙腳出了問題。開始是腳底有針刺感、發熱、發麻,後來漸漸演變成像是赤腳摩擦在鵝卵石上,隨著病情加重,她每次行走像是踩在棉花上,甚至兩隻腳越來越沒有知覺。
孝順的兒子、媳婦帶著她輾轉多家醫院,隨著檢查的深入,華大媽四肢的運動神經、感覺神經被發現呈對稱式的受累、病變,她還被查出了心肌肥厚、心包積液和心力衰竭。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她雙腳的問題?各家醫院莫衷一是。
到底是什麼怪病?家人帶著她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在柯青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中,一條找到病因的重要線索浮出水面。
華大媽說,自己的弟弟在幾年前(65歲)也曾出現過類似的雙腳發麻,後來雙腿行走不利索、手腕疼痛和雙手麻木,不到一年時間,就因心力衰竭、腎衰竭而離世。“我弟弟那麼早就沒了,我和他毛病這麼像,會不會也馬上要像他那樣走掉?”
排除了血液病、糖尿病、法布里病、重金屬中毒、感染性疾病相關的周圍神經病後,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柯青主任醫師建議華大媽去做個面板組織活檢,病理結果顯示她的面板組織發生“澱粉樣變”,專家高度懷疑華大媽中招的是“罕見的遺傳性TTR澱粉樣病變”(hATTR),而後的心肌核素99mTc-PYP檢測和基因檢測佐證了猜想。
不放心的柯青主任醫師在醫務部的組織下,與心內科的嚴卉主任醫師、趙莉莉副主任醫師以及超聲影像科、放射科等多位專家進行MDT,隨著疾病的進展,她的神經和心臟嚴重受累,發展成“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多發性神經病”(ATTR-PN)和“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心肌病”(ATTR-CM)。
罕見的進行性、致死性遺傳病
對於華大媽這樣的患者,也被稱為“澱粉人”。
“澱粉人”可和吃了多少澱粉沒有一丁點關係,而是身體裡發生“澱粉樣變性”,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人體的細胞內有一種叫甲狀腺轉運球蛋白的物質,該物質本來主要由肝臟代謝,因TTR基因突變,這種澱粉樣的球蛋白不再被代謝,而是在全身細胞外組織的間隙中異常沉積,造成了人體的多個組織和器官的損傷乃至衰竭。
柯青主任醫師耐心向華大媽一家解釋著老人的病情,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遺傳機率為50%,即父母有一方為攜帶者,子女有50%的遺傳機率,正因如此,華大媽才出現了多發性神經病和心肌病的重疊症狀,她的弟弟可能也是因為這種遺傳病而早早去世。
如果不加干預, 華大媽神經系統受損將會分三個階段進展:
01、第一個階段:
發病初期,從雙腳雙手開始感覺發麻、發木,漸漸向雙腿、胳膊發展。
02、第二個階段:
四肢逐漸出現感覺障礙,四肢遠端肌肉萎縮和無力,開始行走、活動手腕乃至抬臂困難。
03、第三個階段:
顱神經損害,出現發聲困難,聽力下降。
“心肌肥厚的患者中,5%~10%是擬表型心肌病,也就說是由一系列代謝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心肌病變。包括溶酶體貯積病, 神經肌肉疾病,系統性澱粉樣變等。這類疾病屬於罕見病。”嚴卉主任醫師說,華大媽已經出現了心肌肥厚,不僅僅是現在的氣促、呼吸困難,隨著心臟功能的進行性損害,最終會導致心功能衰竭,這是致命的。
此外,有一些患者會累及到腎臟,表現為蛋白尿、腎功能不全;累及到面板,會出現面板的澱粉樣變……若不治療一般在發病後5~10年死亡。
幸運的是,這種罕見病,目前已經有特效藥進行治療。浙大一院各領域資深專家進行多學科協作診療服務(以下簡稱“MDT”)後,從專科角度各抒己見,對華大媽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身體各機能進行全面評估,並開出處方,有效減緩華大媽的症狀,延長她的生存時間與生存質量。專家還對華大媽下一步評估、治療及隨訪觀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專家苦口婆心,勸這病阻斷在下一代
據報道,我國早髮型患者(50 歲以前發病)較多,首發症狀可以是四肢對稱性麻木和 (或) 乏力、體位性低血壓、腹瀉與便秘交替和視物模糊。晚髮型患者相對較少,首發症狀多為下肢對稱性麻木和 (或) 乏力。我國早髮型患者病情進展速度較快【2】。
由於這種病非常罕見且大部分臨床醫生對它缺乏認知,患者在得到正確的診斷前往往需要就診 3 至 4 位醫生,診斷常常被延遲:其中早髮型患者從發病到就診的時間平均達 5.6 年,晚髮型患者從發病到就診的時間平均達 7.3 年。目前我國不同地區在神經內科、眼科和心內科已陸續報道該疾病,全國預計患者數量大約4000人。【3】
嚴卉主任醫師介紹:“這種病也常與心衰混淆,患者因此會在確診前輾轉各地,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在我國,該病診斷率不足1%,患者確診後平均存活時間也只有3~5年。”
“通常腸道症狀去找消化內科,神經系統的病變又來神經內科看,心肌肥厚又到心內科問診,所以現在該病非常需要包括神經內科、心內科、消化內科、超聲影像科、放射科、核醫學科以及高通量基因測序平臺等在內的多學科會診的 MDT 團隊,請多個學科的醫生一起參與確診,減少誤診。" 柯青主任醫師介紹,也正是浙大一院有強大的MDT團隊強強聯合、保駕護航,一站式解決廣大罕見病患者的難題。
華大媽的病因找到、治療方案確定,柯青和嚴卉兩位專家卻並未認為這就是問診的結束。她們找到華大媽的兒子阿華,進行了一場長達2個小時的促膝長談,既詳細解釋華大媽的病情,更勸說他和哥哥也儘早進行針對TTR基因的篩查,看是否攜帶這種罕見的遺傳病。
“如果您不幸查出攜帶ATTR致病突變,我們也建議您20歲的兒子也做相同的篩查,萬一他也攜帶,當他要結婚、生寶寶時,在他老婆懷孕前透過生殖輔助技術進行阻止、干預,防止這種致病突變一代代的傳遞下去。”
大華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去做下基因檢測,他相信浙大一院、相信醫生,也不希望這種基因一代代傳遞。“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像我媽媽這樣的患者,最終會被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