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大較早畢業的研究生,孔祥吉先生對晚清史的研究一直引人關注,其作品《一個日本記者筆下的袁世凱》是一本從史料出發、卻和當時多見的描述歷史人物的作品非常不同的書,頗具可讀性。最近,讀到了他的《晚清的衙門北京的官》(天津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裡面的前言讓我非常感慨,同時又深感痛惜:一輩子進行晚清史研究的孔先生,於今年5月突然去世,最令人遺憾的是,孔先生並未見到此書出版。
孔祥吉先生在清史研究領域建樹頗豐,功力深厚。《晚清的衙門北京的官》裡面選取了多個讓人感興趣的點,在蒐集的諸多珍稀史料的基礎上,慢慢地、同時又小心翼翼地鉤沉出那些險些被埋沒的晚清歷史。書中不乏晚清重要的歷史人物,作為歷史教材、著作裡的常客,今人評判其功過和得失成敗也許不能算難事。但細節仍令人感慨,翁同龢因向光緒帝舉薦康有為而心懷恐懼,唯恐受到株連,於是翻出昔日在京師的日記,把其中涉及康有為的地方進行了小心的挖補和刪改。在翁同龢的日記里居然出現了修改的痕跡,發現這個事實的孔祥吉先生是對當時狀況的補充,當時光緒帝已經被慈禧太后軟禁,控制朝廷的權柄又一次回到了慈禧老佛爺手中,朝局瞬息萬變,誰都無法說清楚會發生什麼。作為帝師的翁同龢,其巨大的心理壓力是可以想象的。《晚清的衙門北京的官》裡,孔祥吉先生用溫和的語言,暗藏的一步接一步的緊湊的節奏,將翁同龢當時遇到的情勢逐步推開,把晦澀的史料摘出來,用今天的語言加以闡述,為讀者見證了紮實的史料的同時,又感受到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翁同龢。之所以說這些史料是紮實的,是因為其來源是翁家的後人,孔先生曾經有幸和翁家的後人結識,進而有機緣抄到原件裡的內容,這是今天我們能從孔先生的書裡看到的內容。
讓人不由得感慨的是,史料作為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其學術性色彩愈濃,帶給讀者越可信的感受。只是想讀懂史料,就給讀者提了個比較高的要求,而讓每個讀者都能讀懂史料顯然又不太可能。類似孔祥吉先生這樣的作者就很寶貴,他既能掌握史料,又能用讀者明白曉暢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這本書裡,類似的故事還有。
光緒大婚的時候,他的心情不好是大家都知道的。想象一下,娶個不喜歡的人做老婆,肯定不會開心,可慈禧太后要他娶,他就不得不娶。有趣的是,婚禮舉辦前夕,在婚禮中起重要作用的儀仗門樓被飛來的一把大火燒掉了。此時如果讀者認為光緒帝可以高興得不娶了,就有點天真。晚清的官員們是有想象力的,他們找來京城中手藝最好的匠人,用紙搭了個儀門,這場婚禮照舊進行了,即使是皇帝,娶的人照樣不能稱心如意,哪怕臨時遇到大火,良辰吉日也是不能改變的。
從日記、信札、檔案裡走出來的官員,經過孔祥吉先生的考證、鉤沉,被孔祥吉用簡明的語言描述出來,變得豐滿而有活力,晚清時期的社會百態就此一一展開,若想了解或研究晚清史,此書堪為必讀書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