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就是錢,錢自古以來都是國家統治者才有權鑄造,私人錢莊可以搞銀票,就如現代的支票,要是敢鑄錢,那可是被砍頭的大罪。
由此可知,鑄幣權是一種強權。
在古羅馬時期,那時候錢都是金幣,後來在公元600至700年左右,歐州開始銀幣代替金幣,銀子產量可比金子多了,地球上金是稀有金屬,於是比較不貴重的銀幣代替稀有貴重的金幣,那就是一次肉眼可辯的貶值。從貨幣鑄造權歸屬上,金幣只有羅馬皇帝才有權鑄造,銀幣是國王所鑄,那時歐州小國林立,國王多了去了,而皇帝只有一個,所以可見金幣的地位。
古羅馬,早期人們把銅切割成塊狀或條狀,作為金銀的輔幣使用,後來,羅馬仿照古希臘鑄造銅幣。中世紀末期,開始大規模鑄銅幣並流行開來,這是因為民間小額貿易越來越頻繁,人類生產貿易額在增長,金子不夠用,很多小額貿易需要面額小又廉價的銅幣,很多商品就不值一個銀幣。17世紀的歐州,銅幣已開始流行,17世紀初期法國的貨幣一般由銅幣,銀幣,金幣組成,貨幣的基礎是銅幣,100個銅幣相當一個一法郎銀幣,叫做“利佛爾”,價值為一磅白銀。3法郎面額的大銀幣“艾居”和10法郎面額的金幣皮司拖爾是常用的貨幣。
銀幣代替金幣,錢貶了一次,銅幣代替銀幣,錢又貶了一次。
英國,1皇家玫瑰金幣=2英鎊=40先令,最初一英鎊等於一磅白銀,先令是銀幣,而便士就是銅幣,金幣用於大額支付。
15世紀的歐洲出現了大規模的銀荒,最直接的原因是白銀的產量無法滿足需求,所以銅開始用來鑄幣。
歐州有權鑄幣的是皇帝、國王、領主,平民不能鑄幣。
咱們再來看中國的貨幣歷史。
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後來才用銅鑄幣。戰國時各諸侯國都有鑄幣權,所鑄的錢五花八門,到秦統一天下,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從此圓形方孔銅錢開始了千年歷史。
古代金子是貴重貨幣,金子都是金條,無論中外古今,金都是硬通貨,因稀少而很難貶值。
漢初又實行周朝分封制,聽任郡國諸候自由鑄錢,文帝時允許民間鑄幣,結果五花八門的錢又氾濫開來,諸候富賈比朝廷都富。公元前113年,漢武大帝收回鑄幣權,統一為五銖錢,這時候,朝廷國庫不足時,就可以鑄錢購買物資,所以大漢才有對匈奴戰爭的財力。
北宋經濟發達,所需鑄銅錢甚多,銅料緊缺,開始鑄鐵錢,北宋還出現了紙幣“交子”。元代紙幣,稱之為“鈔”。元末濫發紙幣,引起物價飛漲。
從銅、鐵到紙幣,錢一路貶了下去。
到了明朝,紙幣繼續氾濫通貨膨脹,民間開始使用白銀。清初一百年以銀錠為主幣,清朝後期銀錠開始向銀元轉化。
我們現在看電視上古代劇,明清都是拿銀塊買東西,店家為了驗真貨,都拿牙啃一下,一塊銀子上面可謂牙痕累累。
也就是在明清,西歐為了與中國貿易必須付白銀,結果中國強大的貿易地位掙光了歐州白銀,逼著西歐去找白銀礦,結果發現了美州大陸,美州盛產白銀,美州白銀整大船出口到中國換瓷器茶葉絲綢這些奢侈品。
後來英國人透過鴉片貿易,才把大清的白銀迴流歐州,因為白銀外流,清朝財政危機,滿清的江山搖搖欲墜。
在白銀黃金做國際貨幣的時侯,根本沒有匯率一說,匯率是在法幣出現後,出於匯兌需要才有各國法幣比率,這個比率就是離岸市場中各國貨幣供需數量、法定匯率、各國經濟地位等因素決定,並不代表物價比和貨幣購買力指標。
無論英鎊、美元,最初都與黃金掛鉤,但黃金白銀有限,而法幣印刷無限,人類經濟產出無限,有限與無限是無解矛盾,法幣終歸要脫離金本位。人類經濟活動發展,貨幣需求是無限增長趨勢,地球上金銀根本不夠鑄幣來用,何況工業上要用,女人飾品要用,金銀資源有限很難滿足。
現代貨幣已經是電子帳戶上的數字,連紙和印刷成本都沒了,錢已經無限生產,而且又廉價到幾乎無成本。
由此可見,貨幣的歷史,就是貨幣貶值的歷史,正是因為貨幣不斷貶值,才有了鑄幣稅。
鑄幣稅是什麼玩意?很多人表示,這稅咋會有鑄幣稅呢?你沒聽說過正常,因為你沒讀金融專業,也沒讀MBA,不懂很正常。
貨幣對於國家和對於個人是有不同意義的,對於國家,鑄幣權是國家統治權利,統治集團要求被統治者交稅以便建立財政供養體系。在貨幣流通中看似沒有贏利行為,但是貨幣從無到有的產出過程,到政府發行貨幣的過程,特別是現代法幣,金融集團食到的利息、政府財政赤字貨幣化、貨幣的貶值,這些都是變相徵稅行為。鑄幣稅,是貨幣貶值,使持幣方財富減少,發行方財富增加的經濟現象。這個財富增加方,通常是指政府,還有如私人組織的美聯儲。
一個國家發行貨幣量應該對應相當的商品貨物,發行多少應該收回多少,現實中,很多貨幣被私藏,也有很多貨幣流向國外,流通的貨幣增量是不可能與生產商品貨物增量相對應,這才有了通脹緊縮現象。流向國外的本國貨幣,透過進口貿易換回了別國商品或資源,透過貨幣貶值使流向海外的貨幣購買力貶值,這個貶值部分就相當於徵了海外的稅,而貨幣不斷超發,貨幣一直都在貶值,尤其到法幣時代,物價通脹多於通縮,鑄幣稅事實上一直在徵收。
某些學者以為,發行了多少貨幣流向海外最終要收回多少貨幣,這中間沒有貨幣數量增殖,而沒有注意到貨幣對應的物價,對應的貨物資源事實上被貶值了!貨幣是交易媒介,貨幣可是在為商品做媒介。貨幣是商品價值的衡器,是計量單位,通脹是貨幣失衡,你的商品價值貨幣數字虛高了,你持有的貨幣購買力下降了,你被徵稅了!
通貨膨脹,就是徵貨幣稅,也就是鑄幣稅。事實上,如委內瑞拉政府,在徵稅不夠財政支出時,就印貨幣彌補,政府沒有產出再印出來錢去購買了商品,政府是在印錢充當稅收,就是徵貨幣稅。
貨幣產出本身是個無中生有的過程,國家有權自主決定印多少錢,徵稅是財政供養所需,財政不足,貨幣印錢來補,國內的錢平白無故增多了,而政府財政平白無故就多了,而經濟產出卻沒有增加。就如今日美聯儲做的這樣,經濟負增長,財政收入負增長,印美元補財政,財政支出就在經濟產出負數的境況下反而增長了很多!你說美政府與美聯儲沒徵貨幣稅?那財政支出為何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增長了呢?
稅收增長來自於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增加來自於稅收增加,財政收入減少而財政支出增加,收支差額由印錢來補赤字,這個差額事實上就徵一種稅,叫鑄幣稅,是不能言說、光明正大的稅,是隱秘的稅。
所以說,鑄幣稅存在證據,一是赤字貨幣化,另一是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