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後金太宗皇太極親統10萬大軍,避開鎮守寧遠、錦州的袁崇煥,繞道蒙古,突破山海關西的潘家口、洪山口等長城隘口,直抵遵化。遵化巡撫王元雅自殺。三屯副總兵連夜逃遁,總兵朱國彥與妻子上吊自殺。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統兵入援,戰死遵化城下。
訊息傳來,京師震動。
袁崇煥接到戰報,急忙點齊人馬,晝夜兼程,疾馳京師,於十一月十日抵薊州。皇太極沒有料到袁崇煥如此神速,迅即繞道薊州,連陷三河、香河諸城,兵鋒直抵京師。
袁崇煥急率兵保衛京師,駐兵廣渠門外,與後金軍力戰,後金軍移營,屯駐南海子。
京城人驟遭兵禍,怨言四起,指責袁崇煥縱敵擁兵。崇禎皇帝本來即生性多疑,聽到流言,將信將疑。
後金兵在京畿牧馬廠擒獲兩名太監,監禁在副將高鴻中營中。這天夜裡,後金副將高鴻中與參將故作耳語,道:“今天撤兵是大汗計謀。適才我看見大汗單獨一人,招見兩名來使,攀談良久,來使道袁崇煥巡撫有密約,不動一刀一槍,便可進入京城。”
那太監聽了,心裡七上八下,閉目裝睡,把這番話當作機密記在心裡。第二天,高鴻中有意放跑了兩個太監。那太監回到京城,密稟崇禎,崇禎聽了,證實京師人眾對袁崇煥的種種猜疑。
12月1日,崇禎召袁崇煥、滿桂、祖大壽於平臺,一見面,崇禎就責問袁崇煥不經請示擅殺毛文龍和此次進京逗留不戰二事。袁崇煥大驚,一時無從辯白。
崇禎不問情由,下令錦衣衛逮捕袁崇煥。
同被召見的祖大壽,也是遼東的一員驍將,看到袁崇煥的遭遇,驚駭非常,他一出北京城就率領所部人馬逃回山海關,叛走寧遠。
袁崇煥下獄之後,崇禎以原寧遠總兵滿桂,為武經略,盡統入衛諸軍,催促他出戰。
滿桂乃抗金名將,驍勇善戰,但他以為敵兵士氣正盛,明軍後繼不足,不可輕戰。而朝廷求勝心切,連連領旨促滿桂出戰。
滿桂為情勢所逼,揮淚而出,率領5千兵丁與後金軍戰於安丁門外,寡不敵眾,壯烈殉國。部將黑雲龍、麻登雲被俘投降。
訊息傳出,舉朝震驚,崇禎一面下令四門緊閉,嚴密把守,一面下詔,令各地督撫火急勤王。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甘肅巡撫梅之煥,延綏巡撫張夢鯨,應詔抽調各鎮精兵1萬7千人趕赴畿輔勤王。這些勤王軍隊,由沿邊五大鎮總兵吳自勉、尤世祿、楊麟、王承恩、楊嘉漠率領,甘肅總兵楊嘉漠以參將王國為先鋒,自統中軍,率援師北上。李自成與侄兒李過此時就在王國屬下。
這些總兵老爺,平常就以剋扣軍餉,中飽私囊為最大樂趣,到了這時候,打出勤王旗號更是出師有名,沿途勒索供應,強徵馬匹,鬧得雞飛狗跳,民怨沸騰。綏延習總兵吳自勉,生性貪鄙,此次勤王,怪招疊出。
因為有不少兵丁不願意遠路京師去送死,吳自勉便定出價錢,交足銀子,便准許留下,沿途又強徵壯丁拼湊人數,所以他屬下的軍隊,未出陝西便譁逃了一大半,把延綏巡撫張夢鯨活活憂憤而死。
這些勤王的軍隊,本也是當地的精銳之師,無奈攤上了這些不體恤下情的總兵,只好忍飢挨餓。此時京師的局勢岌岌可危,皇帝只看到自身難保,令各地巡撫火速入援勤王,卻管不到這些士卒也要吃飯。
陝甘軍隊入援京師,行程達六千餘里,而安置這些軍隊的費用卻是一文也沒有。士卒們只好向沿途州縣索餉,更有些兵痞兵棍,乘機姦淫擄掠,威逼勒索,使得這些州縣的鄉紳百姓寧遭土匪劫掠,也不願官軍過境,嘆息說,賊過如梳,兵過如剃。
崇禎三年正月,楊嘉漠的軍隊經過蘭州,前鋒部隊抵達金縣(今甘肅榆中縣),士卒向縣令索餉。那知縣早就聽說這些勤王部隊的一慣行徑,嚇得深閉城門,不敢出迎。
又命人從城上系下100兩銀子,說道縣中金銀只有此數,糧食是一顆也沒有,敬請兵大爺到別處去找尋,那些士卒無奈,於是分了這些銀子,各自走散。
後來計程車兵聽說此事,也到城下索餉,知縣此次連人都看不見。這些士兵見一點便宜沒撈到,動了公憤,一鼓作氣,衝入城中,把那知縣捉住,痛打一頓,然後在縣城中大肆擄掠一番。
李自成治下向來極嚴,但是如果真的秋毫無犯,那士卒只好餓死,所以除了一些太過分的劫掠之外,他放鬆了對部下的約束。這次攻打縣城,參與搶劫計程車卒,很有一些是李自成的屬下,李自成聞聽此事,知道事情已不可挽回,只裝做不知道,睜一隻眼閉一隻而已。
誰料先鋒王國見士卒公開劫掠,深恐開了這個惡例,以後更加無法管制,便決定殺一儆百,惡狠狠地率領幾十個親兵,將那些鼓譟的兵士,抓了六個吵嚷最厲害的,捆綁在營前的旗柱上。召集全軍將校,營前聽命,要公開懲罰這幾名小校,以儆其餘。
李過聽到資訊,便到王國的營中打探,發現被捉的六名小校之中,倒有三名是李自成的屬下,急忙回營來報告李自成。
李自成聽了,並不驚慌,久在營中,他預料到這種情況遲早都會發生。於是,他召齊本部人馬,來到王國的營前。
李自成上前參見王國,王國冷冷地看了李自成一眼,說道:“李自成,你縱容部下劫掠百姓,又毆打朝廷官員,做何解釋!”
李自成道:“將軍,我軍勞師遠征,應當以糧草為先,現在糧食一粒沒有,軍餉又一文不發,士卒飢疲,到州縣索餉,雖然沒有明令,卻已成慣例。這金縣知縣不光不供應錢糧,還關閉城門,拒我軍於門外。士卒氣憤,小有過激的舉動,也是情有可原,望將軍明察。”
王國聽了,勃然大怒,喝道:“大膽李自成!縱兵擾民,不思悔改,反而強言狡辯,今天不給你點顏色看看,諒你也不知道軍法如山!”
說罷,喝令兩旁軍士:“把李自成給我綁了!”李自民聽了,血往上湧,不假思索,退後兩步,拔刀在手,喝道:“誰敢抓我!”
然後,李自成高聲喝道:“各位弟兄,我們辛辛苦苦,遠路勤王,為的是報效朝廷,為國殺敵。可是這些總兵副將,不但不體諒我們的苦處,反而剋扣軍餉,吃兵肉,喝兵血。我們沒有衣穿,沒有飯吃,卻不許我們沿途打糧,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從此刻起,我李自成不再受王國排程,有哪一位弟兄,不願意等著餓死的,不如隨我李自成回到家鄉,大幹一場!”
王國聞聽此言,大驚失色,此刻軍心不穩,人心思亂,如果這些兵士鬧起事來,那麼局勢將不可收拾。想到這裡,他高聲喊道:“眾位弟兄,切不可聽李自成妖言蠱惑,譁變是殺頭的罪名,現在國家有難,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你們一旦打錯了算盤,將來恐怕後悔就來不及了。”
李過站在隊伍裡,見叔叔被困,心裡著急,想到要救叔叔,必須挑動起士兵的情緒,趁亂打劫才好。便高聲喊道:“不讓當兵的打糧,我們現在就要餓死,誰來顧得到將來怎麼樣!”
有不少士卒心裡也正這樣想,聽李過一說,正合我意,便交頭接耳議論起來,鴉雀無聲的隊伍,立刻一陣騷動。
王國見狀,知道再拖下去,恐怕夜長夢多,不如快刀斬亂麻,先料理了李自成,再安撫軍卒。想到這裡,鼓起眼睛,厲聲喝道:“刀斧手!把李自成拉出去砍了!”
有幾名軍士聽了,便向李自成圍攏過來。李自成單刀在手,怒目圓睜,喝道:“大家都是同甘共苦的兄弟,最好別自相殘殺!我李自成今天是被逼無奈,誰若是再往前走一步,便是自甘於助紂為虐,李自成不把他當作兄弟,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那些軍士迫於上命,不得不往前湊,聽了李自成這番話,又素聞他剽悍驍勇,便都停在原地,雙方僵持在那裡。
李過一見,深恐叔叔吃虧,奮不顧身衝了上去。李自成屬下的弟兄們,有幾個與李自成同心同德的,一心想上前幫助李自成,但一直沒人領頭,他們單個人都不敢貿然行動。現在見李過當了出頭鳥,便再無顧忌,“呼啦”一聲,把那幾個軍士團團圍住。
王國的親信軍卒一見這種情況,也不怠慢,奮勇向前,又把李自成的屬下軍校圍在一處。一時間,小小的中軍帳前,刀光劍影,氣氛緊張之極。
李自成見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審時度勢,估量著這些士兵們雖然受夠了軍官的欺壓剋扣,但是如果不逼到份上,很可能不會譁變。這次事件一旦被彈壓下去,自己的日子恐怕就不會好過。一想到歷年來經受的各種各樣的窩憋氣,李自成心情就難以平靜,他暗暗發誓,從今而後,只有我李自成欺人,決不讓別人欺我!
他暗暗掃了一圈周圍的形勢:王國正坐在木頭搭成的平臺上,關注著這裡的動靜;自己周圍是幾層虎視眈眈的軍士;大部分計程車卒都站在原地,以半個局外人的心情看著這場爭鬥。必須造就一種局勢,令這大部分士卒被裹脅在裡面,騎虎難下,不得不跟從自己。
李自成突然間一聲大喝,暴起發難。那些周圍計程車卒吃了一驚,還沒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李自成已經躍起身形,從裡三層外三層的包圍之中衝了出來,自奔平臺上的王國。
王國身旁的四名衛兵見狀,挺長槍向李自成扎來。李自成單刀在槍頭上一點,身形躍起,從四個衛兵的頭上飛過,掄刀向王國剁去。
王國猝不及防,急忙向腰間去拔劍,卻早已來不及了。出於本能的反應,他伸右臂要擋李自成的單刀。等他想到這樣做無異於自尋死路時,為時已晚,半條胳膊無聲無息地落在地上,鮮血噴湧而出。
王國一見胳膊斷了,頓覺痛不欲生,大嘴一張,“哇”地一聲哭了起來。眾人初時見鮮血漓淋,感覺極為慘厲,等到看見膘肥體壯、長了一臉絡腮鬍子的王國竟然嚎啕大哭時,感覺滑稽之極,有人忍不住笑了起來。那些同情王國的人也感到面上無光。
李自成挾持住王國,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命令道:“讓你的人收起刀槍,站到一起!”
王國按李自成所說下了命令。李自成左臂卡住王國,右手刀仍架在王國的脖子上,把他
推到臺前,高聲喊道:“弟兄們,咱們每天衣不蔽體,食不裹腹,這些軍官們卻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拿著咱們的糧餉去賄賂上司,求得升遷。這種苦日子我受夠了,哪位兄弟願意跟著我幹,從今而後,咱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哪位兄弟不願意跟我幹,只要不和我作對,咱們仍舊是好兄弟;誰要是為升官發財,與李自成為敵,咱們以後在戰場上刀槍相見,休說沒有兄弟情份!”
說到這裡,李自成鋒利的目光冷冷地掃過全場,然後高聲喊道:“哪一位兄弟願意跟我走!”
有十幾個聲音高聲答道:“我願意!”
李自成又喊了兩遍,一次比一次多。李自成大喜,朗聲說道:“今天咱們弟兄拉桿子樹義旗,太過倉猝,咱們就借這王參將的腦袋祭旗吧!”說罷手起刀落,王國人頭落地,那些受慣了王國威嚇欺壓計程車卒,歡聲雷動。
李自成跳下平臺,召集願意跟從他計程車卒,大約有300多人。剩下的兵丁,有的想回老家,有的要回到原來戍地,願留下繼續隨軍勤王的,十無一二。
李自成估計後面的中軍很快就會得到訊息,前來鎮壓,便當機立斷,奪來所有馬匹,率領侄兒李過及300餘士卒,掉頭向南,向陝西境內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