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傘,大家再熟悉不過。帳篷傘、遮陽傘、晴雨傘,遮陽擋雨防曬,早已是大街上司空見慣的物品。
要論它的起源,大概跟金字塔是如何修建出來的一樣說不清,能讓人辯論不休,說它的發展倒是輕鬆有趣得多。
最初的傘其實是用來遮陽的,部分原因大概是最先進的文明都是在氣候適宜的地區發展起來的。遮陽傘存在的證據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在一座讚頌阿卡德帝王薩爾貢豐功偉績的勝利紀念碑上刻畫著這樣的場景:國王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一個僕人為他舉著遮陽傘,讓國王免遭曝曬。
西晉崔豹《古今注·輿服》中也記載,“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
由此,大家也能看出,最早的傘主要是用來遮陽,且主要供貴族使用,與老百姓們一點不沾邊。
到公元前1000年,傘已然成為地位的象徵。譬如說,最富有的埃及人就很嫌棄黝黑的面板,認為這是在地裡勞作的普通勞動者才有的特徵,而法老和其他達官顯貴則常常有傭人給他們撐傘遮陽。
19世紀的英國作家詹姆斯在《金枝》一書裡也提到在日本和南美的習俗裡,天皇也好、大祭司也罷,他們都被看成神。
看作神不稀奇,古代哪裡的皇權還不是神給的了。但他們比較特殊,把形式主義那一套發揮的“人神共憤”。
“大地不配負載他,太陽不配照耀他”。所以日本人不許天皇的身體暴露在露天之下,因為太陽是不配照在他頭上的。
而南美洲格拉納達印第安人“未來的統治者或指揮者”,不論男女,還在幼小的時候就要被禁錮起來,長達數年不能見天日。即便真的是很偶然的、一不小心瞅了一眼太陽,那麼,王位就該換人了!
要想出門,有無一把遮陽傘就顯得十分重要。
東漢造紙術發明後,有了在傘面塗桐油的油紙傘,傘才具備了防水屬性。到唐代,雨天打油紙傘已是隨處可見,宋朝出現了綠色油紙傘,清朝出現了黑布傘。當然,直到清代,關於傘的使用才比較隨便,在此前,絲帛傘都是禁止民間使用的。
雨傘發明後也陸續傳入日本、英美各國。最初雨傘到英國時還被被當作奇怪的物件。
18世紀50年代,有個叫喬納斯.漢威的人把雨傘從法國帶到英國倫敦街頭。經過的人駐足議論,說他“藐視下雨這個天意,因為上帝降雨顯然是為了把人淋溼”,喬納斯成為眾人嘲笑的物件。但喬納斯並沒有覺得可恥,驕傲地在晴天雨天都撐著那把大傘。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雨傘才成為平常之物,出現在倫敦大街小巷。
隨之發展成為了一種配飾,甚至防身工具。當然,還是暗送秋波眉目傳情的一把好幫手。
傘與扇子、絲巾、手帕一樣,隱蔽又謹慎,不會被大眾發現,於是逐漸成為歐洲女士暗送秋波的調情工具,當你被帶著蕾絲傘的女性吸引之時,會意“傘語”就顯得尤為重要。
每一個“傘語”都有著不同含義,大家不妨來學習一下這種歐洲的“古風”:
左手拿傘:第一個十字路口見。
右手拿傘:跟我來。
左手抬起傘:希望與你相識。
右手抬起傘:你符合我的心意
放在左肩:你太粗魯了。
放在右肩:你可以與我說話。
把傘關閉:我想和你說話,很喜歡你。
把傘掉在地上:我愛你
傘尖放在嘴唇:你愛我嗎
把傘折起來:無需你的陪伴
把傘放在左臉頰:不是
把傘放在右臉頰上:是
用傘打手:我現在非常不高興
傘柄向左擺動:我已經訂婚了
傘柄向右擺動:我結婚了
傘輕輕敲打下巴:我愛上了另一個人
傘柄輕觸嘴唇:來吻我吧
用傘扇風:介紹一下你自己的情況
旋轉傘:小心!有人盯上咱們了!
這一系列暗語,考驗著雙方的記憶力,腦子不好的太容易會錯意。估計這才是最漂亮的“危險武器”。
任何一種新事物的誕生髮展,都交織著權力的更替、民間的智慧、各國文化的交流。哪怕是小如一把傘,到人人皆知和使用都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