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艾斯嗶
根據國內知名電商平臺京東的資料顯示,預估到手價1999的Redmi K40遊戲增強版在雙11期間出售超過2萬件,而售價5099的iPhone12雙11期間售出超3萬件奪得手機熱賣榜的冠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它的售價欄附近沒有預估到手價這個標籤的!也就是說,5099或許便是iPhone12的最低價了!5099元的最低價,按照常理來說,這筆花銷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不是一筆小的開支,但是它的銷量就像剎車失靈的某斯拉一樣勇往直前,敢於與任何手機品牌硬碰硬!要知道,在今年的雙11電商節中,各大廠商或許是為了年底的“業績”均把視線放在了中低端使用者群體上,以至於京東手機榜的總榜中統計的攜帶“福利”光環的產品大多是800至3000區間,售價更高的堪稱鮮有!
價效比,這個人造詞彙可以說是一眾國產手機廠商主打的營銷策略的簡稱,其特徵是使用者可以用十分實惠的售價買到極具視覺衝擊性的硬體!這些手機往往搭載了引數很強的硬體,但是售價卻非常的實惠!比如120Hz高重新整理率螢幕,比如高續航,比如杜比全景聲,再比如人人稱讚的快充,還有強大的攝像頭!總之,當下國內手機圈中流行的元素在這些中低端機型中均可以看到其身影!十分實惠的售價再加上頗為應景的流行元素,按照常理來說,這樣的手機不應該輸給售價高達5099的iPhone12才對,但事實又擺在眼前!國產手機,我們的品牌跟iPhone之間到底差在哪兒了?
明明國產手機的硬體引數都比iPhone強,明明國產手機的售價比iPhone便宜,可為什麼就比不過iPhone呢?就像開頭說的那樣,1999的手機,搭載了很多當下手機圈的流行元素,一項一項對比的話甚至比5099的iPhone12還要強,怎麼5099的iPhone12拿了總榜的第一呢?這是不少使用者甚至包括各大手機廠商在內都在思考甚至可以說到現在都沒有想明白的一個問題,而我對這個問題“研究”了許久,最終找到了個人認為大眾普遍都會認可的一個答案!答案是什麼?答案就是一眾國產手機比不過iPhone的本質原因並不在產品上,而是各大品牌公司的運營團隊上!
產品跟運營團隊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一件T恤採用哪個產地的棉花,一輛車剎車失靈的機率是多少,這些都跟產品背後的企業有著不言而喻又息息相關的關係,所以國產手機為什麼比不過iPhone?產品的差強人意,實際上是對應的品牌背後的企業之間的優勝劣汰!這並不是說國產品牌背後的企業弱勢於國外品牌的企業,而是一家專注於營銷或者盈利的企業在一家專注設計一款大眾都喜歡的產品的企業面前,已經失去了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一款產品,從設計到生產製作再被投放到市場,它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每一個購買它的使用者,而我們環顧四周,全球包括國產手機廠商在內的這些知名的手機廠商中誰是專注做產品的那一個?
誰是專注產品的那一個?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沒有一個確切的選擇,但我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包括一眾國產手機廠商!為什麼不包括?大家在遇到1999元的國產手機賣不過5099的iPhone這樣不符合“邏輯”的問題的時候,往往探討的重心是圍繞在產品上,為什麼不換個維度思考一下?直白地說,他為什麼敢把配置不輸5099的iPhone的手機以1999的售價賣給你?蘋果把iPhone的定價定在這個檔位,因為iPhone是他的主要營收支柱,因為只有維持了利潤才可以將整個環節都運作起來。那麼利潤微薄的國產手機廠商是靠什麼來維持手機業務的運營呢?
舉個鮮明的例子,小米公司的雷軍曾經說過,小米硬體綜合淨利潤永遠不超過5%,大家都覺得小米這個企業混得一定很“悽慘”,但誰也沒有想到,很“悽慘”的小米在做了幾年之後成了世界500強企業!小米是怎麼做到的?回顧一下小米的過往,企業淨利潤對比其他企業來說確實低得可憐,但好在營收途徑很多,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做到正增長!但是若想做到正增長仍需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手機業務上的不盡人意需要其他營收途徑做到正增長才能對這個不盡人意進行彌補,但是放眼過去,每個手機廠商對手機業務的重視程度又遠超其他營收途徑(例如IOT),這是一個很不符合邏輯的現象。
一眾國產手機利潤空間低,卻對手機業務又格外的重視,如此悖逆的現象的邏輯是什麼呢?利害關係!在移動互聯時代,手機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物件,在我們普通人的眼中,它只不過是一件實用工具,但是在各大手機廠商的眼中,它是一件可以帶來龐大利潤的工具!Facebook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Facebook只不過是一個社交平臺,但是它的市值卻屢創新高,其中根據資訊顯示,廣告收益佔據了Facebook半數營收,而Facebook的財報顯示,去年,該公司全年總營收為859.65億美元,同比增長22%;運營利潤為326.71億美元,同比增長36%;淨利潤為291.46億美元,同比增長58%;攤薄後每股收益10.09美元,上年同期為6.43美元。Facebook此前還對蘋果推出隱私策略公開抨擊,並表示蘋果的這項隱私策略,將直接導致公司的廣告收入下降 50%-60%!
這意味著蘋果的一個隱私策略切到了Facebook的大動脈,畢竟廣告營收可以說是Facebook的主要營收來源,而與Facebook有著相同之處的還有一眾國產手機廠商!為什麼你手機上的廣告總是關不掉?先看一組資料,2019年小米靠“網際網路服務”業務創收198.42億元。雖然佔收入的比重較小,但這部分業務貢獻的毛利達到4成,此前在2015年最高達到近8成!Wit Display分析師稱,所謂的“網際網路服務”,其實主要就是遊戲收入和廣告收入!OPPO和vivo雖然沒有公開資料,但一位廣告代理商透露,這兩家2020年僅“效果類廣告”,就能分別創造百億級別的收入。除此之外,業內人士認為,華為有更大的使用者基數和更好的投放效果,這部分收入大機率更高。但由於其在手機業務之外還有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因此手機廣告業務的毛利佔比會低一些。
百億級別的收益是什麼概念?又等於多少部手機?當然,想掙到這百億級別的收益並不容易,因為它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大量的使用者基數!而想要完成這個先決條件,價效比機型的推出的意義就十分地明顯了!除了廣告收益之外,個人覺得手機遊戲的收益來源應該也是很可觀的!根據資訊顯示,國產手機的一大收益來源中的一項叫做遊戲App充值抽成,指使用者從手機自帶應用商店內下載遊戲後,在遊戲中的所有消費,手機廠商都可以獲得相應比例的抽成。而中國安卓應用市場的抽成比例較高,2014年8月,聯想、華為、OPPO、vivo、酷派、金立六家手機廠商組成了名為“硬核聯盟”的應用分發平臺。這個硬核聯盟給出了五五分賬的新規則,此後,國內主流的安卓應用市場也都奉行著五五分成的規則並延續至今!
用我們當下名氣比較大的手機網路遊戲《王者榮耀》來說,其運營者透過遊戲營收1億,,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總共分走5000萬!(蘋果不計算其中)再通俗一點地說,你在這款遊戲中充值100元,手機廠商會得到50元的抽成。那麼手機廠商想要躺賺還需要滿足一個條件,同樣是大量的使用者基數以及活躍使用者,因為這樣才有議價權,就像Facebook!Facebook跟廣告主議價的資本便是海量的使用者基礎以及非常高的日活躍使用者量,而國產手機廠商這邊的使用者活躍量佔比最近也有資訊做了統計,大家自行判斷!透過這些擺在明面上的資訊來看,一眾國產手機廠商在手機領域中獲取營收的途徑非常多,但這些途徑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海量的使用者!
可能有人會問,中國人口也就十幾億,幾大品牌均分的話也就幾億使用者,對比Facebook的日活躍使用者(DAU)18.4億來說簡直是天差地別,而Facebook的營收資料一查便知,進行比對的話國產手機廠商以手機為媒介涉及的這些專案的營收應該不會太多才對吧?這個邏輯沒有錯誤,但是莫要忽視國產手機廠商的“變通”能力!比如活躍裝置!華為之前就曾宣佈,全球範圍內擁有的華為全場景智慧連線裝置數量超過了10億臺!華為有10億臺連線裝置,雖然在全部產品上投放廣告有點難度,但這10億臺裝置無疑是跟廣告主對接時談判的籌碼!一條廣告2元錢,在這10億裝置的對映下,一條廣告的費用可能就變成了4元甚至8元!
以上是我個人透過搜尋以及一些“主動”推薦給我的資訊中的資訊得出的結論,用通俗易懂的話來釋義的話就是目前的國產手機廠商還停留在鋪貨佔市場的階段,因為使用者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資源!當然,或許我的觀點並不是正確的,但敢跟廣告主叫板,推出隱私策略的只有蘋果!或許其他國產手機廠商也跟進了,但跟進的前提貌似是相關部門推出了相關規定並勒令嚴格執行的基礎上吧?總而言之,國產手機比不過iPhone的原因並不是因為iPhone多麼多麼地好,而是因為國產手機這邊的運營團隊的側重點或許並不在手機這個產品而是這個產品背後的營收專案上!畢竟,躺賺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