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事成雙。”在1946年5月下旬,東北民主聯軍4縱在鞍海戰役(鞍山、海城)裡消滅國軍第60軍第184師【旋風司令韓先楚的成名作:一戰打掉兩座城,逼降一個師】之後,當年10月,東北民主聯軍4縱又在新開嶺戰役裡殲滅了國軍第52軍第25師,打了一個漂亮的“雙響炮”。
前幾天說了鞍海戰役的情況,今天就來說說新開嶺戰役的事情。
一
首先介紹新開嶺戰役裡的兩支部隊。
這場戰役中,我軍的主角是東北民主聯軍4縱。
4縱成立於1946年初春。司令員吳克華,副司令員韓先楚,政委彭嘉慶。這支部隊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八路軍膠東軍區。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膠東軍區副司令吳克華、政治部主任彭嘉慶率領膠東軍區直屬機關及5分割槽地方部隊6個獨立團組成山東6師,挺進東北地區。當時,全師共有8942人,長槍2250支,人員較少,武器裝備不足。
經過幾個月發展壯大,山東6師擴建為第4縱隊,下轄10師、11師、12師。後來,10師成為東北野戰軍7個頭等主力師之一。
作為東北民主聯軍最先成立的兩支縱隊(3縱、4縱)之一,4縱活躍在南滿地區,國軍力量十分強大,面臨的環境非常惡劣。4縱克服了種種困難,在儲存自己的同時,多次打敗敵人,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這場戰役裡,國軍的主角是第52軍第25師,即著名的“千里駒師”。
第25師是國軍中赫赫有名的王牌師,由國軍第4師獨立旅擴建而成,走出了關麟徵、杜聿明、張耀明等眾多名將。在抗日戰爭中,第25師先後參加了長城抗戰、保定戰役、漳河戰役、臺兒莊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大型戰役,打滿全場,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
那麼第25師為什麼被叫做“千里駒師”呢?這是因為,這支部隊具有很強的機動作戰能力,行軍速度很快,曾經創下7天時間急行軍900裡的記錄,“千里駒”之名便不脛而走。
所以,東北民主聯軍4縱與國軍“千里駒師”對戰,註定是一場強強對話。
二
新開嶺是怎麼打響的?
從1946年10月中旬開始,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的調兵遣將下,國軍集結了新1軍、新6軍、第52軍、第60軍、第71軍8個師10萬多人,兵分三路,從瀋陽南下,進攻遼東、遼南一帶的東北民主聯軍。國軍的重點進攻目標是位於遼寧省東南部的安東、寬甸地區。
國軍看起來人多勢眾,但兵分三路後,每路只有三四萬人馬。同時,國軍的機動能力有高有低,行動步伐很難保持一致。在行動了幾天後,有的部隊衝在了前面,有了部隊落在後面,這樣就給我軍有了可乘之機。
在這次行動裡,機動能力很強的“千里駒師”撒開腳丫跑,跑得很快,很快就抵達寬甸縣西北的新開嶺地區,形成了孤軍深入之勢。這種軍隊,對於我軍來說等於是送上門的“肥肉”。於是,東北民主聯軍4縱決定拿“千里駒師”開刀。
11月2日,東北民主聯軍4縱全軍壓上,將“千里駒師”圍困於新開嶺。
三
“千里駒師”的師長叫李正誼。李正誼是陝西乾縣人,與杜聿明是陝西老鄉,又是黃埔軍校的校友,杜聿明還是從“千里駒師”走出來的。所以兩人關係非常好。
李正誼在1945年初擔任“千里駒師”的師長。當他得知“千里駒師”被東北民主聯軍4縱包圍後,預感不妙,趕緊向第52軍軍部求援。軍部接到他的電報,出乎意料地回電12個字:“謊報軍情,貪生怕死,畏縮不前。”
軍部的回電讓李正誼心灰意冷。他也深知原因。原來,第52軍的軍長叫趙公武,趙公武是廣東大埔縣人,向來看不起部隊裡的陝西籍軍官。
李正誼產生了投誠的念頭。可他轉念一想,“千里駒師”裡面有許多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搞不好自身難保。李正誼只好放棄了投誠的想法,給瀋陽的杜聿明打去電報,要他立即派援兵援救。杜聿明沒有派兵來援救,倒是用飛機空投了一批彈藥,要他們堅守陣地。可是,飛機空投的位置很高,大部分彈藥都投到東北民主聯軍的陣地,當了“運輸中隊長”。
戰鬥打得非常激烈。4縱不但出動所有部隊,連預備隊都上了戰場,最終將“千里駒師”全部殲滅,“千里駒師”師長李正誼、副師長段培德以下近6000人被俘,1600餘人傷亡。
這是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戰場第一次一次性圍殲國軍1個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