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身處這個大時代,就註定無法獨善其身。全球變幻莫測的大形勢推著你向前走。11月2日,國際大事仍在發生,圍繞美俄對峙,分析3件。
第一件事,美國總統拜登在與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托會晤時,討論了波羅的海安全以及芬蘭與北約的合作。
拜登還強調致力於雙邊關係的發展,並歡迎針對共同挑戰繼續緊密合作,包括衛生問題和氣候變化。
芬蘭不是北約成員國,但北約稱其大門對芬蘭開放。
拜登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顯是在藉著衛生、氣候問題的契機拉攏芬蘭,想讓其加入或者倒向北約。
不過,芬蘭一直沒加入北約,就證明其不想捲入北約與俄羅斯的鬥爭。因為一旦加入,芬蘭極有可能成為又一火力點,所以並不會因為拜登的一番好話就上“賊船”。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早在2017年,尼尼斯托就提出改善波羅的海上空航空安全的倡議,包括禁止軍機關閉應答機飛行。
很明顯,芬蘭提出這個建議就是想減輕該地區北約與俄羅斯的博弈,還波羅的海一個安寧和平的水域空域。
芬蘭總統也是煞費苦心,他知道北約與俄方不可能停止對抗,於是退而求次呼籲軍機禁止關閉應答器飛行。為的就是雙方能一直保持溝通,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雖然未能落實,但至少表明芬蘭不想捲入任何一方的中立態度。
話說回來,即便是芬蘭有意願加入北約,俄羅斯也必將不答應。北約東擴已經讓普京非常惱火了,如今又轉變思路“北擴”,試圖從俄方西北側脅迫,戰鬥民族自然不能忍受。
俄羅斯被稱為戰鬥民族就是其有仇必報的性格,近日烏克蘭異常活躍,甚至放狠話要擊沉整個黑海艦隊。
而俄軍的回應很快就來了。
第二件事, 美國媒體Politico公佈的衛星照片顯示,俄軍大量裝甲部隊、炮兵和步兵正在向“靠近烏克蘭邊境”的斯摩稜斯克州部署。
筆者認為,這不但是對烏克蘭的回應,更是對美國的回應。
美軍第六艦隊的旗艦“惠特尼山”號殺進黑海,意圖不言自明。俄羅斯選擇陸上軍隊大規模異動,是對西方發出警告。
除烏克蘭外,土耳其那邊也有大動作。
第三件事,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稱,土耳其40個省的共100人因涉嫌與反對派宗教人士費圖拉·居倫有聯絡而被捕。
居倫被指控參與2016年7月的政變。在俄羅斯的情報支援下,埃爾多安最終粉碎了叛亂,隨後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大搜捕。目前,已經8萬多人被捕,包括軍人在內的約15萬國家工作人員被解僱或免職。
但土耳其政府的搜捕工作仍在持續進行,時至今日,又在全國各處抓了100人。
冷靜分析下,一場被粉碎的政變,已經過去5年,卻還在大規模地抓人。筆者認為,這已經超過了事情本身,是埃爾多安藉機清除異己,以便自己能更好地掌握局勢。
無休止的指控工作從未停止,且重點針對軍人。畢竟政變主要是武裝力量引起的,但如此在軍隊中進行大清洗,也會影響到土軍的戰鬥力。
埃爾多安是一個有著很大野心的政治家,北上對烏克蘭軍售,東進出兵敘利亞、阿富汗,南下威脅以色列,還能隨時封鎖土耳其海峽。
他的每一步都在為強國作鋪墊,而要實現奧斯曼帝國曾經的輝煌,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必須將軍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出所料,打著搜捕叛國者的旗號,土耳其的行動還將繼續。
而這也無形減輕了俄羅斯的壓力。
土耳其賣給烏克蘭無人機,炮轟敘利亞,都是在給普京出難題。在埃爾多安忙於國內的政務時,也不會有太多精力考慮國外。對俄羅斯來說,也就能抽出手來全力應對美西方的挑釁。
國際局勢錯綜複雜,作為一個合格的領袖就是要縱橫捭闔,合理利用這些外部條件,將其變為有利於己方的因素,這也是普京帶領俄羅斯走出困境所應具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