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眼下,11月才剛剛開了個頭,世界局勢便再次發生變化,在“大變革”和“大疫情”的雙重壓力之下,混亂與動盪仍在四處蔓延。
11月3日,中國周邊發生了3件大事,每一件都意味深長。
先說第一件,十分罕見!美國中情局局長訪俄,事先沒有透露任何風聲。
當地時間2日,美國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訪問俄羅斯,同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舉行會晤,主要討論了俄美關係的相關問題。
要注意,伯恩斯此次訪俄,事前並沒有提前宣佈。也就是說,這是美國高階官員的一次“秘密出訪”,並不想讓其他國家事先知道。
還要注意,CIA局長的身份極其特殊,作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的掌舵人,伯恩斯知道全球機密數不勝數,尤其是關於美國的國家安全。
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談結束後,俄美雙方都沒有透露會談的具體細節。也不難猜出,會談勢必牽扯到了各自的核心利益。
但與此同時,俄駐美大使安東諾夫正在美國加州,出席了“羅斯堡對話”論壇的開幕式,並建議俄美雙方解除外交限制。
可見,兩國的高層交流是存有一定默契的,其中也留下了些許蛛絲馬跡。
對此,分享3點看法。
1,僅就本次會談而言,“伊核問題”將是重中之重。
上月底,伊朗外交部已經表示,伊方願意在11底前重啟伊核談判,但前提是美國解除對伊制裁。顯然,這是伊朗新一屆政府的底線,可卻是美國政府的“紅線”。
對美國而言,從來沒有先對“小國”讓步的先例,這也是拜登政府不能接受的羞辱。
可是,重返《伊核協議》又是形勢所迫,在所剩不多的有限時間內,美方必須找到談判的“平衡點”。
而伊朗背後的俄羅斯,恰恰是能說得上話,且說話有分量的最佳接觸物件。
2,邊打邊談,美國的“反俄”手段其實並不新鮮。
仔細觀察可知,除了美國刻意挑起的“對俄外交戰”之外,美方的軍事行動也不少。最近幾天,美海軍“波特”號驅逐艦和“惠特尼山”號兩棲指揮艦,已先後抵達黑海。
但與此同時,俄美之間的高層交流卻沒有停止,其中就包括在上個月訪俄的美副國務卿紐蘭。
毋庸置疑的是,至少在年底前的第二次“普拜會”舉行前,美方都不會吝嗇對俄施壓,且力度只會越來越大。
3,可以肯定的是,美方並沒有打消“拉攏俄羅斯”的想法。
實際上,從第一次“普拜會”開始,美國就一直在挑撥俄羅斯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但目的,並非是為了孤立俄羅斯,而是為了方便美國逐個擊破。
然而,美國的根本利益又決定了,美方絕對給不出合適的價碼,拉攏俄羅斯自然是無從談起。只不過,美國不願意死心罷了,“離間計”更是沒少用。
可眾所周知,國際關係永遠是利益為先,俄美之間幾乎沒有共同利益,除了走向博弈又能走向哪裡呢?
還是奉勸美國一句,不要再煞費苦心了。
接下來,說第二件事,日本舉行防災演習,駐日美軍卻主動要求參加!
11月2日,日本自衛隊在沖繩縣浮原島地區,舉辦了“離島綜合防災演習”,這也是日方自2014年以來,一直舉行的例行演習。
可與之前不同,今年的演習駐日美軍首次參與其中,而且還是美方主動提出的參與申請。據美方將領解釋,浮原島位置偏遠,容易被孤立,因此美日有必要進行合作。
而這一理由,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實際上卻漏洞百出。對此,有3個關鍵點不容忽視。
其一,明明是防災演習,美方卻偏偏用上軍事術語。
要知道,浮原島距離沖繩本土僅有7公里,距離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那霸機場也不到40公里,本身就談不上偏遠,即便出現災情,日本自衛隊也完全可以單獨應對。
可是,美軍將領卻偏偏形容該島“容易被孤立”,彷彿該島容易被“敵軍”割據一般,要求將“受災民眾”送往美軍嘉手納基地。
其二,美軍欲蓋彌彰,私底下將其當做軍事演習。
在接受採訪時,美軍將領明確強調“本次協議不以軍事行動、戰鬥為背景”,可實際上卻在演習中使用戰時武裝裝置,並進行傷員運輸訓練。
其三,美軍在加入演習之後,更改了演習的關鍵部分。
據日媒報道,美軍並沒有采用原先的運輸路線,而是使用了軍方為“離島作戰”而準備的特殊路線。
種種跡象表明,駐日美軍此次主動要求加入演習,根本就是心懷鬼胎,目的是驗證離島作戰的可靠性,以及美軍沖繩基地和日本本島之間的聯絡航線。
看來,拜登政府正在加大對“重返亞太”戰略的投入,並不斷和日方進行捆綁,意圖將日本打造成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橋頭堡”。
可想而知,美日在明知“第一島鏈”難保的情況下,其實也做好了放棄沖繩基地的準備,所謂的運輸航線在必要時刻,自然也是“撤退航線”。
只不過,美軍尚有退路,根植於此的日本有退路嗎?
最後,簡單聊聊第三件事,開啟“與病毒共存”狀態後,韓國社會擔心了。
當地時間2日,不少韓國媒體報道稱,隨著韓國在11月1日開始實施“第一階段恢復日常生活秩序措施”,韓國主要商圈開始重現人潮。
每到夜晚,不少人會集中到夜店門口排隊,包括首爾、釜山等地的夜間經濟迅速復甦,當地商戶向記者表達了濃濃的喜悅之情。
可是,在這一切的繁華喧囂之下,卻是韓國疫情時隔3周,再次開始擴散的殘忍真相。
截止到11月3日下午3時,韓國在開放後的短短3天時間內,共新增確診病例超4800例,增長趨勢已經出現“抬頭”跡象。
據專家預計,隨著韓國逐漸轉換抗疫模式,新增確診病例將迎來暴漲,至少是目前水平的2至3倍。
而這,顯然不是一個好訊息。
要知道,據韓國民間團體統計,目前韓國的醫療體系並不足以支撐大量的新增確診病例,單日承載量約為5000例新增以及500例重症患者。
可目前的情況表明,這種最壞的局面很有可能就要發生。所幸的是,韓國政府也做出規定,一旦病床啟用率超過75%,將暫停“分階段恢復”計劃。
俗話說,不到黃河心不死,韓國政府最好還是堅持積極抗疫政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