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喜歡吃素的人比喜歡吃肉的人更長壽一些”,也正因如此,從2000年開始,我國就掀起了一股“素食主義狂潮”,在人們意識到吃素的重要性的同時,還誕生出了一大批不沾葷腥的素食主義者,可事實證明,只吃素身體也會出毛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素食跟肉食,究竟哪種吃法更健康?
隨著生活條件的日益提高,國人的飲食水平也得到了一個大的躍升,各類加工過的豬肉、牛肉走進了千家萬戶,很多人也因此有了一個“幸福”的苦惱——每當肉吃多了之後,都會感覺到隱隱有些頭痛。
其實,這並不是你的幻覺,像香腸以及我們前面提到的加工過的肉類,基本上都屬於紅肉,這類肉中含有大量的血紅素鐵,過多攝入後會導致氧化壓力極大,從而使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攀升,同時還會讓你患上高血壓,血壓一高,血壓一高,血管承受的壓力就大,如此一來自然會頭痛。
也正因如此,人們普遍認識到了大量攝入肉類對身體並不好,開始轉而吃素。吃素的好處可就太多了,不僅能夠幫助你保持適宜的體重、降低你患上腸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還能夠幫你遠離高血壓、痔瘡和便秘,可以說吃素簡直是對人體“百利而無一害”,乃至於後來甚至還有人鼓吹“人類是天生的素食者”。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人類真的如牛羊一般,是“天生的素食者”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要知道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在700萬年前我們還和黑猩猩同根同源,按理來說飲食習慣也應該相似才對,那麼如今的黑猩猩就是純粹的素食主義者了嗎?不,黑猩猩們雖然主要以食物的果實為食,但是他們同樣也熱衷於採食白蟻、捕食其他動物,它們每年所攝入的能量有4%~8.5%是來自於肉類,黑猩猩尚且如此,人類又怎麼可能是“天生的素食者”呢?
所以說,自始至終,人類都是一種在飲食上講究“葷素搭配”的生物,倘若一味吃素,那麼身體就會出現4大隱患:
第一,由於體內草酸過多而形成結石。
第二,由於脂肪攝入不足而內分泌失調。
第三,由於蛋白質攝入不足而免疫力下降。
第四,由於血紅素鐵吸收不足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所以說,不光光是單純吃肉對身體負擔極大,單純吃素也會給身體造成很惡劣的影響;雖然脂肪蛋白質以及血紅素鐵都可以透過吃針對性的素食來補充,可是那樣補充效率太低、對個人習慣要求太高。
我們這裡就簡單地以血紅素鐵為例來做個說明吧,人們從肉類中吸收到的血紅素鐵的量可以達到25%,可是在蔬菜中所能吸收到的鐵的量卻僅有1%,這就意味著你吃一份肉類能夠補充到的血紅素鐵,需要足足25份蔬菜才能夠替代,在這種情況下,你只吃素又怎麼可能能夠保證營養均衡呢?
與此同時,蔬菜中是沒有維生素B12的,而人類一旦缺失這種維生素,就很容易形成巨紅細胞性貧血以及神經系統的疾病等等,這個時候你只能夠透過吃肉蛋以及奶製品來補充維生素B12,純粹的“素食主義”根本行不通。
既然說到了“純粹的素食主義”,那麼咱們不妨再來聊聊“實用的素食主義”,我們都知道肉類其實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紅肉,另外一種則是涵括了魚、雞以及禽類的白肉,所謂的實用的素食主義,就是說在吃素的同時同時也吃一些白肉,這種飲食方法對於各種營養的攝入是比較均衡的。
那麼究竟怎樣的飲食方法才是最健康的呢?每天究竟該吃多少素、多少葷才算得上是葷素搭配?
其實這個問題,國家早早地就給了我們答案,2016年的時候我國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面明確指出,我們每天應該攝入40~75克的畜禽肉類、40~75克的水產品、40~50克的蛋類以及300~500克的蔬菜。
當然,有很多不愛吃蔬菜的朋友肯定又會想著矇混過關,以土豆來充當“蔬菜”,這當然是行不通的,在我們每天攝入的300~500克蔬菜中,最少有一半得是深色蔬菜,簡單來說就是“身上帶綠的”。
在講究均衡搭配的同時,咱們還得講究“因人而異”,對於老人和小孩,我們可以讓他們適當地多攝入一些紅肉,因為老人如果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給,很容易造成器官快速衰老,而小孩如果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則很容易出現發育不良這種情況,所以他們的食譜也應當量身定做。
至於孕婦,在吃素保持體重的同時,也得給她們補充一些白肉,這既能降低他們身體所承擔的壓力,同樣還能夠保證胎兒健康發育,尤其要注意蛋白質、礦物質脂肪以及維生素這些營養物質一定要足量攝入。
最後咱們要說到的,就是社會上最為廣泛的“中年群體”了,這些朋友們還是要適當注意多吃蔬菜,少吃肉的,尤其是紅肉,一定要少吃,這是最快最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辦法。
總而言之,我們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酌情決定食譜,不能盲目跟風、對自己的身體不負責任,只有葷素搭配,各種營養均衡攝入,我們才能夠更加健康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