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演技是一種玄而又玄的存在。
有些演員是演技太差,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有些演員是演技出彩,“一人千面”,無論什麼樣的形象,都能遊刃有餘地駕馭。
但有些演員,他明明有演技,把劇中人物形象也塑造得特別好,但還是給人一種齣戲的感覺。
這樣的演員是“千人一面”,俗話說就是“演誰都像演自己”。你不能說他們沒有演技,但看他們的表演,還是無法入戲。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些,明明有演技,卻“演誰都像自己”的演員,以及他們為何會如此表演。
於和偉、孫儷:個人特質明顯,蓋住角色的風采
於和偉參演的影視劇很多,演過各色各樣的大人物、小人物,被不少喜愛他的粉絲稱為“千面影帝”。
但很多時候,討厭他的觀眾覺得他是“演誰都像於和偉”,認為他的表演模式固化,很多人物形象極為類似。
尤其是在時裝劇裡,於和偉的整體造型幾乎一模一樣:千篇一律有點油膩的髮型、差不多款式的服裝,人物形象很難區分。
甚至有的時候,於和偉的面部沒有表情變化,給人“面癱”的感覺。再加上他獨特極具辨識度的嗓音,讓他的現代劇演誰都像是在演“於和偉”。
造成這樣結果的極大原因,是因為於和偉有著極強的、獨特而有魅力的個人特質,以至於個人特質碾壓了角色本身,呈現出他不論演誰都是“於和偉”這個人的現象。
這樣的特質在古裝歷史劇裡,可能因為古裝造型、加上人物個性鮮明的原因,不是特別明顯。如2010年新《三國》裡的劉備,於和偉演出草莽英雄的氣度和亂世豪傑的心機。
2017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裡,於和偉對曹操的塑造則是細膩而準確的,演出了一代梟雄身上的複雜性:奸詐狠辣的時候讓人膽寒,壯懷激烈的時候又引人傾慕。
在歷史劇《歷史的天空》中他把壞人演得戾氣十足,在年代劇《真情年代》裡他又把好人演得純良無比。
所以於和偉“千人一面”的問題不在於他沒有演技,而在於他的個人特質過於強烈,以致於蓋住人物角色的風采,讓觀眾很難入戲。
和於和偉有一樣問題的,還有孫儷。
《甄嬛傳》之前,孫儷塑造的人物形象還是多面的、豐滿的、非常有特色的。
但《甄嬛傳》之後,她的作品尤其現代劇人物被演繹得大多雷同,即使人物本身設定不同,但看起來卻都是“孫儷”。
因為於和偉、孫儷這樣的演員,身上個人特色明顯,觀眾看他們的戲,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這是於和偉”、“這是孫儷”,從而忽略他們的表演。
對於和偉、孫儷來說,演員身上個人特質明顯,這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吧。
陳道明、靳東:角色雷同,區別不大
陳道明是一位老戲骨了,實力演技不知道比現在的流量小生強多少。但還是有很多觀眾認為明叔演技在同時代演員裡差太多。
究其原因一是陳道明很多角色雷同,二是他身上的氣質過於突出,他把自身氣質帶入到了角色中。
陳道明出演的影視劇,很多人物形象雷同,如古裝劇裡的皇帝:《康熙王朝》、《末代皇帝》、《楚漢傳奇》裡都演的皇帝。
陳道明本人身上有一種傲氣、矜貴的貴氣,也有文人的清高風骨,於是他就演了特別多這種氣質的人物角色。
如《少年包青天》裡高貴矜持的八賢王,《大漢天子》裡風度翩翩的東方朔。
劇中的人物形象與陳道明本人的氣質融合到一起的時候,陳道明就演活了劇中人物,讓觀眾能被他的演技所打動。
但是陳道明數十年如一日出演同一型別的精英、正派人物,不但他自己在演技上沒有突破,觀眾也審美疲勞了。
這類角色一般拿腔拿調、高大上、偉光正,陳道明演久了,就有點“端著”,導致他在《無間道3》中演的反派角色都像個好人。
反而在早期的作品中,如在《中國式離婚》、《圍城》和《冬至》中,陳道明扮演的知識分子和鬱郁不得志的小人物、反面角色等,體現了他演技的細膩和層次感。
和陳道明有同樣問題的還有靳東。
成名之前,靳東還演過很多不一樣的角色,精英、小人物、正派、反派等等,那時的演技還是與劇中人物十分適配的。
但自從《偽裝者》紅了之後,靳東的角色就固定在“中年精英”身上,他演的人物永遠穿著精緻的西裝,在高檔寫字樓裡指點江山。
靳東給觀眾的印象已經固化:無論是老幹部、醫生還是律師,甚至胡八一身上,都時刻散發著“誨人不倦的味道”。
有時候不看劇名,你都不知道靳東在演什麼角色。
影視圈內像陳道明和靳東這樣的演員很多,他們在憑藉某一型別的角色紅了之後,同類型的劇本會很快找上門來。
如果演員有堅持,會推掉同類型角色,嘗試出演不同風格的人物,在演技上突破自我。
但很多演員為了恰飯,或者迫於現實要求,只能套路化演戲,走捷徑賺快錢,放棄自我成長,實在可惜。
張鐵林、楊志剛、週一圍:表演風格單一,表演模式套路化
張鐵林、楊志剛、週一圍他們看似是不相關的人,但其實仔細研究下,你就會發現他們表演風格單一,表演模式套路化,演誰也都像演自己。
張鐵林自從在《還珠格格》裡演皇帝出名後,就不斷在各種影視劇中演皇帝。即使不演皇帝,表演方式也都是一個套路:吹鬍子瞪眼。
甚至連《倚天屠龍記》裡的楊逍都被他演出了“皇阿瑪”的感覺。
其實,張鐵林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科班出身,表演基礎功紮實,臺詞功底深,本可以給觀眾貢獻更精彩的表演,但他本人可能志不在此,所以各種演出“不走心”,只走套路。
中年男演員楊志剛的表演也十分套路化。
提起他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看到照片,你肯定能認出來他。在各種年代劇、抗戰劇裡,你總能看到他的影子。
在多個熱播劇《鐵梨花》、《打狗棍》、《火藍刀鋒》、《勇敢的心》和《大秧歌》中,楊志剛的演技一直沒有變過,一如既往地面癱式念臺詞,看起來從頭到尾都是在演“楊志剛”。
楊志剛參加《演員的誕生第二季》時,被指出來“念臺詞像背課文”、“說話怪聲怪調的”、“眼神虛”、“故意裝怪”等等,而這些也的確是他的特色。
十幾年如一日地演技爛,還能參演多部重量級電視劇,楊志剛虧得有一個做導演的哥哥郭靖宇,不然他要顏值沒有顏值,要演技沒有演技,怎麼能混出來呢?
表演風格僵硬固化的還有周一圍。
他的演技說有吧,但許多角色又看起來差不多,都是油油膩膩的,關鍵週一圍還特別自信地堅持自己的“表演風格”,也挺令人迷惑的。
孫紅雷、陳赫、鄧超:曝光太多,現實人設突出,觀眾無法入戲
曾經孫紅雷的演技是觀眾喜歡他的最大原因,但自從他開始在綜藝節目裡放飛自我後,作品質量一部比一部差。
前一段時間熱播的《掃黑風暴》中,孫紅雷的表演被指“千篇一律”。
這部劇中孫紅雷飾演的李成陽,身上的表情、動作和狀態都在似曾相識了:那眯起的小眼睛、戴著眼鏡的神情、走路的姿勢,還有莫名的傻笑、突然的發狠、油腔滑調的對話,看起來太像“孫紅雷”了。
其實,孫紅雷是難得一見的實力派演員,但他在長久的演戲中,形成了一套獨屬於自己的表演習慣,很多時候,他肯下意識把習慣帶入到了角色中。
本來,如果孫紅雷專心演戲,還有可能突破瓶頸。但他偏偏跑去上綜藝,而綜藝中的“顏王”、傻笑的形象又過於深入人心。
觀眾們已經被各種綜藝中的孫紅雷刷屏,當他出現在電視劇的時候,第一印象還是“顏王”,是“極限大傻”,是自帶喜劇效果的孫紅雷,而不是那個演技炸裂的孫紅雷。
鄧超、陳赫和孫紅雷都有著一樣的問題。
鄧超塑造過很多經典角色,從電視劇《少年天子》裡的順治到大熒幕電影《烈日灼心》,鄧超的演技逐漸在提高,他演的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人物形象飽滿。
他也憑藉著努力和不斷突破的演技拿到了金雞、金馬、金爵等多個電影節的影帝稱號。
但這一切都隨著他的各種綜藝節目戛然而止,頻繁參加綜藝節目,不但讓他演技下降,還對他的形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大眾對他的印象停留在“喜劇”、“搞笑”上,再看他的電視劇,就特別地難以入戲,也無法被他的表演所感動,只能覺得“這是鄧超”。
陳赫演技不如鄧超和孫紅雷,他唯一的代表作只有《愛情公寓》。
曾小賢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此後他又沒有其他能超越曾小賢的角色。他就把“曾小賢”的人設直接延續到生活和綜藝節目中,這就導致大家對他刻板印象更加深刻了。
陳赫也很少接與他“曾小賢”人設不符的劇本,一直吃著“曾小賢”的紅利。
小結:
在這個浮躁的娛樂圈,上綜藝節目撈金,總比進組辛苦拍戲幾個月來錢快。
於是,很多優秀的演員放棄了自己的堅守,開始跨界參加綜藝節目,靠吃老本撈金。
也有一些演員習慣了待在舒適圈,用自己習慣的表演模式進行套路化表演,不願費時費力琢磨劇本、人物、臺詞等等。
這對演員來說無可厚非,畢竟能輕鬆完成工作和非常容易賺到錢,誰又願意吃苦呢?
但對觀眾來說看不到精彩的表演是一種遺憾。
另一方面,對演員來說,演技才是他們立身之本,希望一些優秀的演員能迴歸到演戲本身,不斷在演技上突破自我,帶給觀眾更多更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