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柏林11月3日電 (記者 彭大偉)本應於去年11月開幕的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在因新冠疫情延期一年舉行後,由於主辦國英國在開幕前夕疫情嚴重反彈,亦再度引發國際輿論關注。
據《泰晤士報》報道,正在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舉行的氣候大會預計將有200個國家的2.5萬名代表與會。同期還將有超過20萬名環保主義者在當地舉行抗議。
當地時間10月31日,在因新冠疫情延期一年後,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開幕。圖為COP26開幕會現場。 中新社發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供圖
如何看待英國當前的疫情發展?“群體免疫”策略是否已經失敗?英國官方為氣候大會安全舉行做了哪些努力?能否避免大會成為一場“超級傳播事件”?針對以上問題,中新社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英國著名公共衛生專家、愛丁堡大學公共衛生教授琳達·鮑德(Linda Bauld)。她因在對新冠疫情的公共衛生響應和促進公眾對新冠的理解方面的貢獻於2021年6月獲頒大英帝國勳章。
隨著英格蘭今年7月起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英國境內疫情正在經歷快速反彈。英國政府官網資料顯示,10月下旬以來,英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數已連續多日在4萬以上。《紐約時報》報道稱,英國首相約翰遜拒絕了重新實施限制措施的呼籲。
琳達·鮑德指出,要理解英國防疫政策,首先需要注意到英國實際上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主體組成的,每個主體的防疫目標和政策各不相同,人們當前談論的“B計劃”實際上只涉及英格蘭。
而在全國層面,據琳達·鮑德介紹,目前共有六個不同的研究小組正在為英國全國進行流行病學建模預測,“目前這一曲線充滿變數”。造成這種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儘管英國目前已經有了很高的疫苗接種率,但住院人數規模仍令人擔憂,醫療體系正在承壓。
當地時間10月31日,在因新冠疫情延期一年後,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開幕。圖為當天舉行的新聞釋出會。 中新社發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供圖
為何英國當前疫情明顯較歐洲大陸國家更為嚴重?琳達·鮑德指出,首先是英國為12歲-15歲的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的時間要比歐洲大陸晚了許多,英國新增確診病例中有許多都是這一年齡段人群;其次,青少年感染新冠後又傳播給了較為年長的人群。
談及中國與歐洲抗疫策略的顯著差異,琳達·鮑德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部分亞洲國家由於此前已經歷過非典疫情,從中獲得了很多經驗,公共衛生系統也能針對此類病毒迅速作出響應、主動出擊。“歐洲國家的情況則不是這樣的”。
COP26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範圍內線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場大型國際會議。英國政府和蘇格蘭政府採取了諸多措施以防範會議期間暴發聚集性疫情,包括所有與會者入境英國前都必須接受核酸檢測,每天進入會場前也需做檢測,與會者還必須佩戴面部遮蓋物。而當每天進入會場的人數過多時,主辦方將採取限流措施,並鼓勵人們透過線上平臺聽會。
琳達·鮑德坦言,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大批人群聚集存在風險,但大會已經實施了嚴格的防疫規定,與會者需要接種疫苗,如果來自疫情“紅色”國家則必須隔離10日。她認為,真正的問題在於會場以外的大批抗議者和其他非與會者們,這部分人無需遵守防疫規定,“我們只能靜候事態發展”。
而針對疫情之初英國政府大力推崇、並在全球引發爭議的“群體免疫”概念,琳達·鮑德直言,這是對流行病學術語的一種濫用。
“如今,我們仍在努力追求透過接種疫苗的方式使人群獲得群體免疫。”她表示,而當“群體免疫”被詮釋為“無需接種疫苗就能實現免疫”時,這就成為人們不再相信這一概念的主因。“由此看來,透過接種疫苗獲得免疫力是更恰當的路徑,而這也是全球大多數能夠獲得疫苗的國家希望選擇的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