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劉轉連和戰友們
1939年5月,日軍糾集5000餘人分路進犯,企圖以“分進合擊”的戰術,摧毀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消滅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三五九旅在查明敵人意圖後,集中七一七團等主力部隊反擊敵人的進犯,並以機動靈活的戰術殲敵於運動中。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就此打響……
火速出征
1939年,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一軍為消滅五臺山地區的晉察冀黨政軍機關和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部隊,制定了所謂“五臺作戰”十號作戰計劃。按此計劃,五路日軍分別出發,於5月10日下午到達各自預定位置,並切斷各個出山通道,“封閉包圍圈”,然後於11日晨向八路軍五臺山中心區臺懷鎮發起總攻。
實際上,4月底八路軍就得到日軍大舉增兵的情報,已做好應戰準備,密切監視日軍動向。此時,八路軍三五九旅三個團分散於三地:旅部率直屬部隊在神堂堡,位於五臺山東面山腳下交通要道,距五臺山中心臺懷鎮53公里;七一九團在廣靈南村地區,距離神堂堡101公里;七一八團在靈丘縣上寨,位於神堂堡東北46公里;而七一七團駐五臺山西南山麓豆村鎮閆家寨,距臺懷鎮45公里。
5月8日起,各路日軍在行進途中,就多次遭到晉察冀軍區軍分割槽部隊和三五九旅騎兵大隊的阻擊和襲擾。日軍疲於應付,進速緩慢,9日清晨,第三路日軍久世部隊向臺懷鎮前進,受到七一七團偵察連前哨排的阻擊。七一七團團長劉轉連線到報告後,立即將敵情上報三五九旅旅部和晉察冀軍區。
由於王震旅長正在趕赴晉察冀軍區開會途中,三五九旅旅部發出命令:騎兵大隊在大寨口到神堂堡一線遲滯日軍前進;教導營在神堂堡構築陣地,阻擊日軍向龍泉關晉察冀邊區黨政機關駐地進軍。不久,王震接到電報後立即趕回,親自指揮戰鬥。
最先出動的南北兩路日軍一路偷襲神堂堡,一路佔領石咀,直接威脅到龍泉關晉察冀黨政軍領導機關的安全。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隨即命令:二分割槽部隊在耿莊,洪家村,豆村一帶阻擊遲滯日軍蚊野部隊;七一七團前往龍泉關保衛晉察冀邊區領導機關,阻擊五臺縣出動的日軍佐佐木部隊;七一八團火速馳援神堂堡,攔截北線日軍。
駐紮在閆家寨的七一七團主力,相距已到達豆村的日軍久世部隊僅隔5公里。由於隱蔽得當,這支日軍對七一七團並未察覺。10日凌晨,七一七團按照晉察冀軍區命令火速趕往龍泉關。部隊一路爬山越嶺疾行50多公里,於當日晚到達金崗庫。金崗庫距石咀僅5公里,據報告,有日軍已進至石咀一帶!七一七團團長劉轉連當即決定:部隊11日凌晨出發,繞道石咀北面山谷河道經銅錢溝直下龍泉關。
就在七一七團到達金崗庫的時候,日軍迦納部隊卻止步於盤道村。按計劃,敵迦納部隊應該在10日下午進入銅錢溝與佐佐木部隊會合,“鎖閉包圍圈”。但由於敵指揮部不熟路徑,為這股敵人“安排”了一條崎嶇山路,致使該股敵人行進緩慢,11日中午才從盤道村出發,向銅錢溝推進。
臨危不懼
5月11日清晨,七一七團從金崗庫向龍泉關進發。鑑於透過石咀到龍泉關已不可能,七一七團選擇“另一條翻越大嶺插向龍泉關的山道”隱蔽繞行。上午9時左右,七一七團前衛連進至銅錢溝(後續二、三營位於右坪、臺懷之間向銅錢溝疾進途中),與日軍佐佐木中、右兩路縱隊遭遇,立即投入戰鬥。銅錢溝是一條狹長寬裕的長溝,南闊北窄,長七八公里。“三營前衛連,一陣手榴彈打開了一條通道,跑步通過了被敵人炮火封鎖的山溝。突出去以後,由於敵人兵力多,火力很猛,開啟的缺口很快又被封閉,阻止了我團主力前進。情況十分危急。”
敵人佐佐木部隊發現八路軍後,立即集結兵力猛撲,並催促各路日軍趕來支援。七一七團為開啟通路,曾多次發起攻擊,但均未成功。日軍發現面前的八路軍作戰頑強,於是增強了火炮,並呼叫飛機助戰。敵人在飛機和火炮的掩護下,向八路軍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均被七一七團打退,雙方形成了對峙。就在七一七團和北線日軍佐佐木部隊展開激戰之時,南線迦納部隊主力也向銅錢溝快速趕來。
為擺脫不利局面,劉轉連派人找來一位老鄉詢問地形。據老鄉介紹,“透過東北面的大山,還有一條通向繁峙縣神堂堡的羊腸小道,可以避開敵人。”劉轉連當即決定將供給處的運輸輜重連改為前衛,部隊掉頭退出銅錢溝,沿著老鄉指點的小路,迅速向旅部駐地神堂堡轉移。
接到命令後,後衛輜重連立即改為前衛,為全團開道,各部隊也由南下調頭北進,從前溝轉向後溝,利用兩側山林作為掩護,依次向北躍進,邊打邊向銅錢溝後溝撤出。
日軍發現七一七團撤退後緊追不捨。黃昏時,七一七團輜重連在撤退途中,突然遭到敵人的截擊——原來,敵人迦納部隊主力趕到,立即用山炮和先頭騎兵封鎖了七一七團的去路。輜重連立刻搶佔陣地展開戰鬥。
敵人把七一七團夾在中間,發起了猛烈攻擊,七一七團不得已退回銅錢溝。“眼看日軍就要衝進銅錢溝的後溝裡來了。”劉轉連當即命令三營七連連長譚謙祿帶領全連迅速衝上前去,堅決堵住敵人。譚謙祿接到命令後,帶領全連冒著密集的炮火向敵人勇猛衝殺,打亂了敵人前衛部隊的陣勢。緊接著,各營也迅速行動,搶奪兩側高地,在銅錢溝裡和敵人進行激戰。
敵人雖然佔據了所有大路和銅錢溝前溝及中部東面的山嶺,並施放大量毒氣,但遭到七一七團的頑強抵抗,始終無法突破七一七團堅守的防線。
巧妙突圍
劉轉連和政委晏福生臨危不亂,一面指揮戰鬥,一面“攤開地圖,反覆檢視,發現在臺懷鎮與東臺之間有一個約3公里的空隙地段”,迅速決定“夜裡從這裡鑽出去”!
晏福生立即通知各營指揮員開會,並派人火速突圍到附近村裡找嚮導。不久,偵察員帶回一位老樵夫,老人為七一七團指出了一條地圖上未標註、只有當地人才走、可繞過臺懷鎮直通北臺的小路。劉轉連和晏福生對老人連聲道謝,同時命令部隊“馬上出發”,又命令譚謙祿帶一個排負責斷後。
夜幕降臨後,七一七團按照老樵夫的指點,踏上崎嶇山道。四面漆黑,山道狹促,雖已立夏,但是海拔2000多米的五臺山上依然寒氣襲人。“道滑難行,稍一不慎,滑下山谷,就會被摔得粉身碎骨!開頭,有幾頭騾子就因走滑了蹄,連同馱著的裝備器材,一起滾下了懸崖。因此,大家互相幫助,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前移動著腳步,奮力向山頂攀登。”
經過一夜的艱難跋涉,七一七團主力於5月12日黎明前到達臺懷鎮附近。突然,便衣偵察員報告說,發現前方有從臺懷鎮方向趕往東臺望海峰地區進行“清剿”的日軍海老澤部隊。劉轉連當即命令部隊:注意隱蔽,並以最快的速度穿過臺懷鎮與東臺之間的空隙地段,向五臺山主峰攀行。很快,七一七團成功避開了敵人,在12日黎明時分登上了五臺山的頂峰——高達3000多米的北臺頂。對此,劉轉連曾回憶說:“在黎明的曙光中……我們站在山巔,俯視著一望無際的雄偉峰巒和那些隱現在青松翠柏之中的亭閣廟宇,不禁輕鬆地吐了一口氣,我們終於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不久,擔任後衛的七連連長譚廉祿帶領部隊也擺脫了敵人,追上了大部隊。他興奮地報告說:不僅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還利用黑夜作為掩護,帶領戰士們向臺懷鎮和東臺的日軍開槍,成功“導演”了一場“日軍自己打自己的插曲”。
再接再厲
北臺頂的後山是抗日工作區。七一七團部隊剛一下山,村裡的群眾便上前迎接,不僅送來了開水和小米飯,還為指戰員抬來了一筐筐山藥蛋。
12日黎明,打了一夜的兩路日軍在損失了150人後,於銅錢溝內“會師”。直到這時,他們才發現溝里根本沒有八路軍的蹤跡!兩路日軍將情況上報後,垂頭喪氣地各自向來路返回。其中,敵人迦納部隊主力向口泉村方向返回。他們的行蹤早被八路軍掌握。王震立即命令三五九旅七一八團趕赴口泉村圍堵,同時派人通知中斷聯絡的七一七團火速趕來,堅決消滅這股敵人!此時,七一七團指戰員已經休整了一天,接到命令後立即精神抖擻地投入戰鬥,和兄弟部隊一道,在上下細腰澗包圍並消滅了這支日軍,取得了五臺山反五路圍攻戰的決定性勝利。
原文刊登於2021年9月16日《人民政協報》第10版 春秋週刊
作者:陳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