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列強為了強化統治,簡單地將人類分為“有色人種”和“白色人種”,但其實細分起來,全球各地的人種可以分為很多類。同一人種還可以細分為各個民族,真要較真起來,全球民族可以說有千千萬。
世界民族多樣化,文化、地域的不同造就了民族信仰的不同。那又是為何,單單俄羅斯人被稱為“戰鬥民族”?俄羅斯人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透過哪些戰鬥證明了自己的“實至名歸”?
還要從俄羅斯的近代戰爭說起,早在19世紀初,法國皇帝拿破崙以沙俄皇帝單方面破壞條約的名義,挑起了法國與沙俄的戰爭。在拿破崙的命令下,數十萬法國軍隊兵分兩路渡過涅曼河打響了侵略戰爭。
在拿破崙的計劃中,法軍要在渡過之後形成合圍之勢,將20萬名沙俄士兵一舉殲滅。但是當時的俄軍指揮官明知不敵的情況下,不與法國交戰,而是下達了撤退命令。但是這個命令也導致了指揮官被多數人攻擊和批評,不得不卸任更換其他的指揮官。
新上任的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吸取了前任的教訓,上任不滿一週就率領俄軍與法國進行“魚死網破”的戰鬥,這場血戰讓法俄兩國損失慘重。隨後俄軍撤離莫斯科,在威脅法國交通線的同時與法國開啟游擊戰,同時發動民眾銷燬帶不走的食物,逼迫法國因為補給問題,不得不撤離沙俄。
而在拿破崙軍隊撤離之際,俄軍又主動出擊,將法國的騎兵和炮兵幾乎全部留下,60萬入侵的法國士兵活著回去的只剩下3萬人。俄軍擊潰拿破崙軍隊的戰役,讓俄羅斯人一度名聲大噪。
再說到二戰,當時的德國軍隊在歐洲大陸上可以說是橫行霸道,不足一個月將波蘭所有的反抗力量全部擊潰;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逼得擁有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投降;英國也被打得一退再退。
可以這樣說,在德國入侵蘇聯之前,歐洲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抗衡德國。但是德國在蘇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蘇聯在西部領土被佔領,丟失了大量兵工廠之後,馬上在後方成立了數十座兵工廠,用以製造對抗德國的武器裝備。
數千萬蘇聯人參軍,與德國進行殊死鬥爭,無論是莫斯科保衛戰,還是反攻柏林,都離開不俄羅斯人堅決抵抗的決心。
戰爭結束之後,蘇聯與美國角逐世界霸權,即便是美國聯合各國與蘇聯進行鬥爭,蘇聯仍在冷戰中一度佔據著優勢,對美國及其盟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算是蘇聯解體,繼承了蘇聯遺產的俄羅斯人也是與美國在各領域內進行鬥爭,其在外交和軍事上的強硬,也一度讓各國人民認識到了俄羅斯人的“戰鬥精神”。
其實俄羅斯人被稱為“戰鬥民族”的主要原因不是說兵力多麼強盛,而是指俄羅斯人的戰鬥精神,堅決與入侵者鬥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