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1月3日電題:“世界屋脊”上,那條永不迷航的鋼鐵運輸線——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黨支部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記事
黃明、付凱、黃一宸
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從西寧出發,一路向西,橫亙著兩條綿延數千裡的“天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
兩條“天路”,平均海拔世界最高、路況最艱險,後者大量路段為高寒缺氧無人區。
這裡是世界的“屋脊”,這裡也是信仰的“高地”——
數十年來,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的一茬茬官兵,在連隊黨支部的引領下,以青春和熱血赴家國使命,在這片高原上用輪跡駛出了一條讓黨放心、永不迷航的鋼鐵運輸線。
(小標題)憶初心:“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上,鑄就鐵一般信仰
肩負保家衛國的使命,1950年12月,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的前身誕生在鴨綠江邊。
戰火洗禮中,一連成長為一支英雄連隊,被譽為“尖刀一連”——
轉戰朝鮮半島3年,50多人長眠異國他鄉,110餘人榮立戰功,打造出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在戰火考驗中把使命擔當融入連隊血脈基因。
從“一連”到“尖刀一連”,何以鑄就?
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政委鄭召厚說,回顧一連建設發展歷程,“堅持不懈用黨的理論鑄魂育人、鑄就鐵一般的信仰”貫穿始終。
今年已90多歲高齡的馬玉金,曾任一連指導員。
馬玉金說,為避開敵機轟炸,志願軍車隊一般在夜間閉燈行駛,一旦被發現,就由一臺“黨員突擊車”開啟車燈,駛離車隊……
“從那時起,‘犧牲奉獻’,就是一連黨員骨幹的‘特權’,也彰顯了一連官兵忠誠使命的信仰。”鄭召厚說。
1958年,一連完成5年援建任務從朝鮮凱旋,征塵未洗便轉戰西北;1963年,剛剛完成某項任務的一連,又領命某運輸保障工作……
黨旗所指就是連旗所向。
新兵入連,第一堂課就是到榮譽室學連史;老兵退伍,最後一個儀式就是向連旗敬禮告別;受領重大任務,組織官兵面對黨旗和榮譽牆立下軍令狀;進入新時代,車隊行一路,黨的創新理論學一路……
“連隊過硬是戰士幹出來的,戰士過硬是黨員骨幹帶出來的,黨員骨幹過硬是黨支部孕育出來的。”一連指導員劉慶說。
鐵心跟黨走。71年來,一連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3次,黨支部先後21次被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6年7月,一連黨支部被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被譽為“千里運輸線上的堅強戰鬥堡壘”。
(小標題)建堡壘:信仰作“導航”,在代代傳承中堅毅前行
帶領一支“車輪上的連隊”,一連黨支部始終以信仰作“導航”,在代代傳承中堅毅前行。
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團長曹江,13年前從一連連長走向更高職位時,鄭重囑咐繼任連長:“不要把一連帶趴下了!”而曹江的前任,也是這樣囑咐他的。
進入新時代,一連黨支部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建連育人,“運輸車隊行一路,創新理論播一路”,帶領全連官兵圓滿完成搶險救災等重大保障任務。
某專項任務中,楊江濤、王雪江、孟凡龍等前後三任連長接續上前線,戰鬥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激勵了全體官兵。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在一連,“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委”成為連隊血脈傳承的鮮明品格——
一次,車隊行駛途中突遇暴雪,行至積雪近1米深時,已分不清前路和懸崖——連長孟凡龍帶領20餘名黨員負責幾公里危險路段的駕駛,指導員劉慶帶領10餘名黨員在風雪中充當“路標”,最終車隊全部脫險。
支委馮志威和董長偉,是兩名有十多年經驗的“王牌駕駛員”。一次去邊防連的任務,曾讓他倆“開到崩潰”——
“平均海拔5000多米,還有長達100多公里的‘搓板路’”;
“只容一車透過,另一側就是懸崖”;
“浮土有10多釐米,一下車就埋到腳脖子”;
“拐不完的‘肘子彎’,一個小時前開過的路還在眼前”……
然而,當第二次任務來臨時,他倆又率先站了出來:“我們熟悉!可以再帶兩名新人!”
入伍僅半年的殷浩,在一次險情發生時想起了指導員的話:“有黨員在,隊伍就不能散。”作為連隊同年新兵裡唯一一名預備黨員,殷浩帶頭協助老兵處置,很快就帶動了其他新戰士。
正是憑著黨員示範的傳統,一連在多次搶險救災等任務中淬火加鋼,先後榮獲37塊獎牌、11面錦旗。
信仰作導航,萬里不迷航。“一連黨支部有五個‘特別’:特別講黨性、特別能戰鬥、特別善育人、特別肯奉獻、特別能創新。”一營教導員雷濤說,僅2020年,一連運輸車隊安全行駛總里程就近20萬公里。
(小標題)強組織:強軍路上,駛出新時代永不迷航的鋼鐵運輸線
“千里行車不斷線,支部建強是關鍵。”作為連隊的“主心骨”,黨支部“動中抓建”怎麼抓?
——強化組織功能抓管理,是一連黨支部的重要經驗。
在一連,每個車隊都有支委帶隊,每5臺車都有臨時黨小組,每個任務方向都有黨員突擊隊。
今年4月,在翻越海拔5800多米的高原路段時,數十臺車突遇暴雪。
危急時刻,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不用下令,每臺車都是黨員骨幹帶頭,冒著零下幾十攝氏度的風雪安裝防滑鏈,棉衣都凍成了硬邦邦的。”鄭召厚說。
——“敢紅臉”“嚴落實”,是一連黨支部的一貫做法。
“黨員問題群眾講,支委問題黨員點,書記問題支委批”,是燒旺組織生活“爐火”的“武器”。
一營營長楊江濤任一連連長時,在一次鐵路站臺搭設課目中隨口說:“6分鐘內你們6個人搭完,年底一人一個嘉獎。”
後來在連務會上,一名支委當面指出:“功是評出來的,不是連長給的。”
楊江濤當即做了自我檢討。
組織生活會、官兵懇談會、連務會……“敢紅臉”“嚴落實”,思想批評不走過場,成為一連黨支部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始終瞄準戰鬥力保障力抓建設,是一連黨支部的不變基因。
近年來,一連陸續裝備8種主戰車型,任務型別從傳統運輸保障延伸到力量投送、保障作戰行動、構建軍事物流體系等多個領域。
“從‘後勤’到‘聯勤’,變化只有一個字,使命任務的變化卻是翻天覆地。”團長曹江說。
合編後的一連迅速合心合力,按照“聯戰聯保、聯訓聯用、聯演聯運”要求,重新出發——在當年的軍事大比武中,他們一舉奪得3項冠軍、2項亞軍。
新時代的“尖刀一連”,涅槃重生。
2021年4月,獅泉河烈士陵園。在指導員劉慶的帶領下,一連黨支部組織官兵在李狄三、孔繁森和“進藏英雄先遣連”英烈墓前,組織了一次特殊的黨日活動。
許多墓碑上鐫刻的年齡,與他們同齡。在年輕戰友的墓前,有官兵專門擺上了那個年代還沒有的大白兔奶糖。
對英雄最好的告慰,是英雄輩出。
沿著先輩的足跡,一連官兵踏上了新時代的征程,用輪跡在青藏高原上續寫著那條讓黨放心、永不迷航的鋼鐵運輸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