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醫療對你的健康,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2014年,著名病理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在第16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上表示,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應該擺正醫療的定位,莫把醫學誤當“魔法”。①
而在8%的醫療效果之外,剩餘的92%還包括遺傳因素、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而其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個人的生活習慣。因此,對健康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就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由每個人的生活細節和習慣決定。
如果你經常做這5件事,醫生都救不了。
明明患病,但卻不按時服藥、不忌口
很多人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明明已經在醫院確診,醫生提醒要按時服用藥物,並且強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忌口。有些食物不能吃,但還是不遵醫囑,不按時吃藥,不聽話忌口,最終很容易導致無可挽回的結果。
天津市泰達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李青2019年6月在健康時報刊文分享了一個讓人惋惜的案例:
“當時接診了一位65歲的女患者,被老伴和兒子用輪椅推進診室。患者剛在當地體檢發現了腎衰。據瞭解,患者有糖尿病多年,曾用過二甲雙胍治療,嫌胃難受就不吃了;打過胰島素,嫌疼、嫌麻煩也不打了;住過一次醫院,嫌醫生管她就不住了。從那以後,她就不接受任何治療,即使家裡人勸她也沒有任何作用,而且不控制嘴,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大約從一年前開始,她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陸續出現。去年,因為併發症截了一個腳趾,幾個月前因為下肢動脈閉塞及末梢神經病變已經站不起來了,而且因為視網膜病變電視也看不清了,生活需要人照顧。前幾天抽血檢查,發現血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15.5毫升/分鐘。根據診斷標準,腎小球濾過率<15毫升/分鐘就是尿毒症,她距離尿毒症一步之遙,以後的生活將更加困難。”②
明知熬夜傷身,還天天熬到很晚才睡
熬夜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2017年10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3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執行機制方面的成就。而生物鐘調節著人體至關重要的功能,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和新陳代謝……這次諾貝爾獎的研究結果提示我們:當我們的生活方式總和我們身體內部的“計時器”作對時,患上各類疾病的風險就可能會增大。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因為熬夜導致猝死的新聞,而這些也並非危言聳聽。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歐陽學農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長期熬夜是腫瘤高發的一個誘因。因為熬夜會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亂,使得細胞代謝異常,提高患癌風險。③
所以,如果你平常熬夜是為了打遊戲、刷微博抖音、看八卦刷劇……那就放下手機睡覺吧,不要讓熬夜加速你生命的流逝。
明知吸菸、喝酒傷身,但就是不戒掉
一口煙、一口酒導致多型別癌症甚至多種疾病,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內容了。很多人都知道,但就是菸酒不離手。
也許有人會說,有的人抽菸喝酒,也能活到很大年紀,而有些人不抽菸不喝酒依然可能患各種各樣的疾病。雖然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例子,但是遺傳導致了每個人身體素質不一樣,有的人可以,並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用健康賭機率並不划算,另外,對於抽菸喝酒仍健康的人來說,如果他不抽菸、不喝酒,可能會有更好的壽命和更高的生活質量。
所以,不要用個例來對照自己,不抽菸不喝酒才是最佳的減少疾病的方式。
明知重口味不健康,但卻舍不掉嘴癮
麻辣燙、水煮肉、辣子雞、小龍蝦、香鍋、燒烤、火鍋……現在人們的口味變得越來越重,彷彿只有這樣吃,才能滿足口腹之慾。然而重鹽、重油的飲食,會讓人變得越來越醜,還會導致一身疾病。
長期重口味會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增加各類消化道腫瘤的發生風險。不僅如此,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閆雅更2017年2月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食鹽過度還會給身體帶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隱患。鈉會引起體內血容量的增加,所以食用過多的鹽,就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④
明知道壞情緒傷身,但自己還是放不下
有人會問,情緒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事實上,情緒不僅會影響健康,影響還非常大。吃得再好、保養得再好,可能也抵不過情緒帶來的傷害。生氣、悲傷、鬱悶……負面情緒就好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毀掉身體。所以當你情緒不好時,再多養生都是徒勞。
《黃帝內經》有云:“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國醫大師盧芳曾在採訪中談到,良好的精神狀態對人體健康有直接影響。頻繁生氣或者暴怒,一方面無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對身體不好。他認為,養生首要控情緒。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順風順水,當你遇到困境、挫折的時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以樂觀的情緒去面對。⑤
其實自古以來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的長壽老人都是心態好、笑口常開的。現實研究也證實確實如此。2019年一項刊發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對7萬多名志願者長達30年的隨訪發現:樂觀的人活到85歲及以上的機率更大。⑥
而很多惹得我們情緒波動的事情,回過頭來看,都是小事。
本文綜合自:
① 2014-05-29 中國科學院 《韓啟德:醫學對人體健康只起8%的作用》
② 2019-06-21 健康時報 《老了病了,總是那麼固執》
③ 2013-03-28健康時報《熬夜族,各科醫生都擔心你》
④ 2017-02-17健康時報《玻璃心重口味 驚呆了 躺中槍》
⑤ 2018-04-17 三亞日報《國醫大師盧芳:溼邪為患甚於寒》
⑥ Optimism is associated with exceptionallongevity in 2 epidemiologic cohorts of men and women. PNAS September 10,2019.
本文編輯:張萌
審稿主任: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