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群島本島定海南端,有一處向海朝陽、地勢平曠的山坳,那裡松柏蔥蘢,幽蔭薈蔚,石碑高聳,氣氛肅穆。這是舟山革命烈士陵園,安葬著為中國革命事業和解放舟山群島而犧牲的數百名革命先烈。其中有一片後建的陵墓,灰色帶白的石砌格外引人注目,原來是人民海軍418號潛艇38名官兵在這裡長眠……
1959年12月1日中午。某護衛艦大隊編隊在舟山海域對潛攻擊演練已接近尾聲。在水下擔任假想敵的418號潛艇此時正忽快忽慢地不斷劃出個大“之”字,以躲避水面艦艇的搜尋。艇長張明龍在這次演習中扮演藍軍司令。
同日下午,大榭島。潛艇某支隊指揮所裡,作訓科長張毅一臉愁容。
昨日全支隊作魚雷攻擊演練,418號艇一發未中,還把一條價值15萬元的教練魚雷給弄沉了。
這時,通訊參謀神色緊張地推門進來,遞過一封電報。張毅接過一看,不禁大驚失色。
“我們發出潛艇上浮訊號,沒見浮起,只見放出一串氣泡。”
“糟了!418出事了!”憑著軍人的敏感,張毅立刻明白了情況不妙。
潛艇水下航行是不能隨便排放雜物、廢氣的。二次大戰中,同盟國的一些潛艇就是因為排放雜物被發現,從而遭到被擊沉的厄運。此刻,418艇放出大量氣泡,不見浮起,必定出事了。
很快,另一個可悲的資訊證實了他的預感。
護衛艦“成都”號水兵在演習區發現一漂浮物。
20分鐘後,一條小舢板靠近漂浮物,發現原來那是潛艇放出的呼救浮標。
水兵們看到在浮標周圍,斑斑駁駁地淌著一條寬約1米,長20多米的油跡……
這一切已告訴水上的人,418號艇遇難了。
418號潛艇突然失事,立即震動了海軍最高領導機關。海軍首長迅速下達命令:“分秒必爭,救人第一,首先輸氧。”
突發事件牽動著各級領導的每一根神經。海軍司令部潛艇部部長傅繼澤,當天便趕到現場指揮搶險。
空軍出動了。運輸機晝夜兼程,從青島、旅順運來潛水人員和救生器材。
上海打撈局張智魁局長率領當時國內一流的打撈隊伍前來救援。
一時間,大小59艘艦船組成的龐大艦隊奔向出事海區。
這時天氣驟變,風力增至6級。海面波濤翻滾,白茫茫一片。更不幸的是,那個呼救浮標鋼纜被風浪扯斷,浮標漂移原位。
呼救浮標是圓形漂浮物,下面有一根鋼纜,與潛艇連線。裡面有一部電話,營救人員可以經過它與失事潛艇通話,瞭解水下情況。同時它也標示出事潛艇的水下位置,有助於救援船隻打撈。
浮標纜繩斷開,已無法標示418艇的位置。重新測位需要時間,然而時間就是生命啊!這一意外情況,使尋找工作推遲了3天。68小時之後,人們才在40米深的海底找到418號潛艇。
出事經過是這樣的。當日下午2時,418號潛艇正在透過聲吶裝置,接收潛艇水下航行時發出的噪聲來測定潛艇位置以施行攻擊的訓練。此時,二艙、四艙水密門都沒關,指揮艙上方第二道水密門也沒關。作為艇長,張明龍知道這是條令上不允許的:但他萬萬沒想到,一場艇毀人亡的巨大災難正悄悄向他們逼近。
下午1時40分。
護衛艦“衡陽”號報告說,它已與418艇失去聯絡,隨後其他幾艘艦也都相繼報告再也沒有發現418號。
演習已到結束時間,“衡陽”號停船漂泊。
此時,所有水面艦艇均駛離該海區。在未駛出前,不得停 。這一切則是為了使潛艇在水下能監聽到艦艇的聲音,以確保上浮的安全。
“衡陽”號停車漂泊後,巨大的船體失去動力,靜悄悄地順風漂移。
水下30米處,張明龍在等待可以上浮的訊號。他命令聲吶兵,嚴密監收艇外訊號。
二時整,沒等聲吶兵報告,他已清楚地聽到水下傳來3聲爆炸聲。他認為這是指揮艦“昆明”號向他發出“演習結束,可以上浮”的訊號。
50年代,水面艦只與潛艇的水下聯絡還沒有更先進的方法。三聲爆炸聲是“昆明”號向水下投下的三枚陸軍常用的手榴彈。它在水下爆炸時,聲波傳得很遠,潛艇聲吶接收到聲波後,便可安心上浮。由於距離很近,其聲波很強,所以連艇員們都能聽到。
“準備上浮!”張明龍下達口令。隨著警報器一聲長鳴,艇員們迅速各就各位。
其實,潛艇並未真正準備好。
二艙、四艙水密門尚未關閉。按條令規定,發出警報後,各艙室必須關閉水密門,但他們沒有這樣做。
聽到口令,輪機軍士長王發全啟動排水系統。機艙內一陣轟鳴。排水系統把15個大氣壓的高壓氣迅速注入水櫃,海水在強大的高壓氣下被擠出水櫃,這條鋼鐵巨鯨一聲不響地向海面浮去。
深度表顯示:30米、20米、15米、8米,潛艇已經上浮到半潛狀態。
此時,艇長並沒有想到災難正在落下。
潛望鏡剛剛露出水面,一堵黑乎乎的鐵牆立即佔據了整個視野。副長一聲驚呼:“速潛!速潛!”
來不及了,未等艇員們反應過來,腳下便是一陣猛烈顫抖,人們一下子被甩到左舷,接著又彈了回來。
水面上,“衡陽”號龐大的身軀只略顫動一下,接著又安安穩穩地飄著,甲板上的人還不知道,此時他們已闖下大禍。它鋼刀般的艦首把418艇艦橋一切兩開,指揮艙裡,只聽見震耳的一陣鋼鐵撕裂聲。隨即,一股強大的水柱咆哮著傾瀉而下,剛剛爬上扶梯的張明龍,撲通一聲被重重地摔到甲板上。
黑乎乎的海水野馬般地吼叫,以每分鐘32噸的流量穿過第二道水密門,直瀉指揮艙。接著又翻騰跳躍,越過第二艙、第四艙水密門,直撲過去。頃刻間,艙內一團漆黑。
僅3分鐘,三個艙室全部淹沒,4分鐘後,潛艇便沉坐在40米深海底。艇長張明龍等7名軍官,17名水兵當場犧牲。
在這場共和國海軍史上的第一次水下災難中,輪機軍士長王發全是唯一生還者。
據他回憶:接到上浮命令後,他剛開啟排水系統沒一會兒,便猛然一個趔趄,身子很快就有一種坐電梯下降的感覺。
他從接受蘇海軍專家訓練至今已幹了5年潛艇,經歷過無數次下潛上浮。但此時此景,他預感情況不妙。
有人在呼叫,是四艙。
四艙的人在猛烈敲擊水密門,並高喊:“五艙快排水!五艙快排水……”。
四艙沒有排水裝置,進水全靠五艙排出,王發全趕忙讓新兵陸正德開啟排水管道閥,這個排水閥平時絕少使用,上面的膠皮已經老化。
當陸正德開啟閥門時,憋足了勁的海水帶著巨大壓力,衝破橡皮套猛烈噴射出來,叫人無法靠近。
海水翻著白花直竄進來,眨眼功夫,已到膝下,又撲向通往六艙的水密門,四艙呼喊漸弱,敲擊聲也漸漸停止。
五艙已經面臨嚴重威脅。如果海水再沒過水密門,自救便來不及了。
“撤!趕緊到六艙去!”那裡還有電工軍士長王傳經和4名艇員。
“換上救生服。”
“氧氣再生救藥板也帶早!”王發全此時表現出山東大漢的勇毅和果斷,帶領4名艇員轉移到六艙。
當王發全等5人撤到六艙時,418艇已沉沒在40米深的海底。五艙、六艙10名艇員擠在一起,首艙還有5名艇員。
應當說他們在生死麵前,鎮定自若,一直在水下堅持了15個小時,進行了有組織的離艇準備,但是由於器材落後,水下情況不明,加之對幾個重要環節判斷失誤,造成在離艇過程中,再次遭遇到他們自身 ,也預料不到的困難。這些困難,使離艇的15人中,除王發全外,其餘14人喪生。
兩個半月後,418號潛艇被打撈出海,安置在青島海軍潛艇學院的操場上,向一代又一代潛艇兵學員講述著當年那個悲壯而又辛酸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