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事關健康,專業性又很強,很容易產生種種流言,而關於生活的小事,比如手機充電,也常會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這些流言,常會為我們的生活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焦慮,有時還會讓我們忽視了真正的風險。就讓我們看看 10 月份的流言榜單,多瞭解點真相吧。
1.電池充電要充到 100%,對電池更好
流言內容:給手機充電時要徹底充滿,這樣能讓電池壽命更持久。
真相解讀:經常給手機充電至 100%,對手機中的鋰離子電池並不好。因為這種電池之所以能夠工作,靠的是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移動。而電池的正負極所能容納的鋰離子數量,與容量直接相關。鋰離子電池深度充放電,可能損壞其正負極的材料結構,使容納鋰離子的空間變少,其容量也隨之降低,電池壽命就降低了。雖然手機都有電池管理系統,能夠避免過充或過放,但長期讓手機保持低電量或滿電量,有可能損傷電池,導致其容量減少。因此,充電的最好方式就是淺充淺放,沒電就充,充滿就拔。長期不使用手機,可保留一半電量,這樣能有效延長電池壽命。
來源:科學闢謠
上榜理由:給手機充電,幾乎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所以該謠言傳播範圍極廣。正確理解充放電原理,以正確的方式為手機充電,一方面可以緩解大家的電量焦慮,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資源,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2.被帶著血的針紮了可能得艾滋病
流言內容:近期網傳新聞 " 有人用針頭扎路人傳播艾滋病 ",讓大眾感到非常緊張。
真相解讀:經過警方周密偵查,確認只是虛驚一場,藉機造謠的人已受到處罰。而且,迄今為止,我國沒有任何一起針扎路人導致感染艾滋病的傳言被證實。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乾燥環境下很難保持活性。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普通大頭針、縫衣針、針頭等,就算其上殘留血液,量也非常少,而且很快會乾涸,殘留的血漬幾乎不可能導致病毒傳播。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發生不明確暴露源的針刺傷,也基本不會有感染艾滋病的風險。
來源:騰訊較真
上榜理由:" 艾滋病 " 會讓很多人聞之色變,所以圍繞艾滋病病毒傳播有過多種不同形式的謠言,在恐懼心理的支配下被廣泛傳播。" 針頭扎路人傳播艾滋病 " 這個謠言也曾經反覆多次出現,對其進行闢謠,可以有效緩解社會恐慌。
3.口服抗新冠病毒藥來了,疫苗不用打了
流言內容:默克公司開發了一款口服抗病毒試驗用藥 Molnupiravir,可以將新冠肺炎重症風險最高的人群死亡率或住院率降低 50%,疫苗不用打了,服用口服藥就可以抵抗病毒。
真相解讀:該藥物很有潛力,但仍不能代替疫苗。默克口服抗新冠藥在臨床試驗中顯示了良好療效,將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了約 50%,對新冠病毒突變株也有效,是抗新冠病毒藥物研發的重要突破。但是,與能夠提供長期保護作用的疫苗不同,Molnupiravir 只能用於治療且可能只有短期保護作用。另外,Molnupiravir 的三期臨床試驗中排除了孕婦及未成年人,很多新藥在研發過程中都會排除這兩類敏感人群,口服抗病毒藥的適用人群可能也會比疫苗小。就目前的科研進展來看,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尚不能取代疫苗,只有與疫苗、非藥物防疫措施相配合,才能對疫情防控起到積極作用。
上榜理由:這又是一則與疫苗相關的流言。有些人總是想盡一切理由為不接種新冠疫苗找藉口,可是服用口服藥就能抵抗病毒還是美好的願望,目前還不能實現。只有遵守防疫措施,積極接種疫苗,才能對疫情防控防治起到積極作用。
4.用蔬菜水衝奶粉可以防止小孩上火
流言內容:有人認為,喝奶粉會 " 上火 ",而蔬菜有 " 去火 " 的功效,用蔬菜水衝奶粉,有助於寶寶健康。
真相解讀:用蔬菜水衝奶粉隱患很大。例如,有些家長聽說喝沖泡的奶粉會 " 上火 ",於是就熬蔬菜水為新生兒衝奶粉,最終導致嬰兒中毒入院。這是因為蔬菜水中的硝酸鹽類物質,在微生物作用下還原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會讓血紅蛋白氧化,失去攜氧能力,從而引起缺氧。通常情況下,成年人一次攝入 300mg 以上的亞硝酸鹽就可能發生中毒反應,而幼兒發育尚不成熟,發生中毒的風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