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到最後可以在黃池之盟上與晉國一較高下,居功至偉當然是眾所周知的名人伍子胥。這位身世傳奇的復仇者,輔助闔閭、夫差兩代君王一起達成了吳國的霸業。
但是在伍子胥之前另外一位同樣從楚國叛逃的人,比伍子胥更早來到吳國,讓吳國興盛起來的人,卻不為人熟知。
這個楚人名叫申公巫臣,《史記.吳太伯世家》簡單記載了他的事蹟,並說正是因為他的作為才讓吳國和中原諸侯有來往,但他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只是提了句“怨楚將子反”,但這怨從何來,卻沒有說明。
王壽夢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將子反而奔晉,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乘車,令其子為吳行人,吳於是始通於中國。
《詩經.陳風.株林》
其實這一切的源頭在《詩經.陳風》那首著名的《株林》中提到的“夏南”有關。
夏南是陳國大夫夏御叔之子夏徵舒,字子南。夏南母夏姬是鄭穆公之女,是名聞遐邇的美婦,嫁到陳國後,引得陳靈公及其大臣孔寧、儀行父的饞涎。《左傳·宣公九年》記載,夏南因為知道了母親與靈公的私情,帶領軍隊殺死了靈公。
陳國是楚國的小弟,爭霸的楚莊王站出來主持公道,進入陳國殺掉了夏南。楚莊王準備納夏姬為妾,但受到了申公巫臣的勸阻,楚將子反也有準備向莊王討取,也因為申公巫臣的反對沒有成功。莊王最後把她嫁給了喪偶的楚國貴族連尹襄老。
幾年後連尹襄老去世(也有說法是申公巫臣暗中殺害的),夏姬假託迎喪回到鄭國,與剛出使完齊國原本要回國的申公巫臣會合。申公巫臣給楚王寫了一封辭呈後,竟然堂而皇之得帶著齊侯給楚王的禮物,和夏姬一起私奔到了楚國的敵人晉國那裡。
莊王此時已經去世,但子反還在,聽說這件事後十分憤怒,帶著軍隊把申公巫臣留在楚國的家人殺了個乾乾淨淨,所以才和申公巫臣結下了仇怨。
申公巫臣在晉國不過是寄人籬下,無權無勢,但因為戰略眼光一流,很快就想出了一條滅亡楚國的報仇計劃。
當時正是前589年,晉楚爭霸已經多年,經歷了前632年的城濮之戰,晉國勝,前597年的邲之戰,楚國勝,雙方勢均力敵。
申公巫臣建議晉國扶持楚國後方的吳國策應,認為兩面夾擊之下,楚國必然敗亡。
於是晉國多方入手,開始了扶持吳國的計劃。
首先,從輿論上宣傳吳國的宗室身份,把吳國納入中原諸侯的大家庭。
按照《吳太伯世家》的記載吳太伯是周王室的近親,但因為在周成立之時平已經“乃奔荊蠻,文身斷髮”遠遠遷到了當時的蠻荒之地,所以與周王室及中原諸侯並無來往,正是晉國的宣傳才使的大家知道原來在那裡還有與大家同源的國度。
後來,文采、人格都卓爾不群的延陵季子到中原各國出使,更是加深了吳國與中原諸侯的感情,普遍接納了吳國。
雖然同處“荊蠻”,楚是“蠻夷”、而吳卻是自己人,到哪裡說理去?
其次,就是前584年(吳壽夢2年),申公巫臣“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乘車”,把中原諸侯的戰爭手段帶了過去。
戰車作戰
實話說,這兩個計劃,實際作用都有限。
吳、楚、越國,都處於南方,對什麼華夷之辨本來也不在意,楚武王就曾說過“我蠻夷也”,吳國被中原諸侯接納,也不能給他帶來什麼實質好處。
南方地形複雜,在平原上使用的戰車也顯得水土不服,戰車在吳、楚、越之間的戰爭根本沒有登過場。
吳國用的戰船
公子光伐楚,敗而亡王舟。光懼,襲楚,復得王舟而還。
但申公巫臣的到來,讓吳國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知曉了天下大勢,一股昂揚向上的鬥志油然升起,國家實力開始逐漸上升,為後來闔閭、夫差的崛起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