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陳毅元帥病逝,此時正在江西處理工作的鄧小平同志從廣播裡聽到這個訊息時十分悲痛,一瞬間往事如潮水般湧來,自1930年兩人相識,如今已一同走過42年,經歷了無數風雨,一想到以後再也聽不到陳毅爽朗的笑聲,鄧小平同志忍不住悲從中來,泣不成聲。
受長輩的影響,鄧小平同志的內側人鄧蓉與陳毅元帥的女兒陳珊珊關係非常好,當鄧小平一家去看望陳毅元帥的妻子張茜時,剛好碰到珊珊從國外回來,鄧小平同志剛剛穩定的情緒又有些悲痛,當場表示:別人我不管,我要收珊珊當女兒,我就管她一個……
鄧小平與家人
1919年,陳毅元帥赴法勤工儉學,與其他在國外勤工儉學的學生一樣,陳毅經歷了失學,失去工作及被資本家壓迫等磨難,切身體驗了資本主義對外籍勞工的欺壓。1922年,陳毅回國,透過蔡和森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加入我黨。
鄧小平同志是在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在法國加入我黨。雖然此時的2人並不相識,但都有著赴法留學的經歷,對於革命鬥爭的決心都無比堅定。1930年8月,在上海擔任黨中央秘書長的鄧小平同志與從福建趕來向中央彙報工作的陳毅第一次見面,彼此都生出了相見恨晚的感覺,後分別去往中央蘇區,為革命工作做貢獻。
1934年10月,在李德博古等人的錯誤指揮下,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走上了長達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當時鄧小平同志跟著紅軍主力進行了長征,陳毅則在南方與敵人展開艱苦的鬥爭。到了抗戰時期,鄧小平與劉伯承一同帶著我軍隊伍129師在晉冀魯豫地區與日軍作戰,陳毅則帶著新四軍在蘇北地區與日軍作戰。
陳毅
到了解放戰爭事情,鄧小平與陳毅的交往變得頻繁,其戰友情更加深厚,1946年9月,劉鄧大軍準備發動定陶戰役。根據當時的局勢,北上的敵人共有3個師的兵力,其中2個都是王牌師,其中整編74師的兵力有3萬餘人,人員與武器配備都與一個軍差不多,西邊的敵人共5個師,除整編3師的2個旅為老蔣的嫡系部隊外,其餘的都是雜牌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戰鬥力並不強。
當時指揮部主要制定了兩種作戰方案,第1種是暫避鋒芒,隊伍撤到黃河以北短暫休整,再南下尋機殲滅敵人。第二種則是克服所有困難,咬緊牙關跟敵人打一場或幾場,挫一挫敵人的銳氣,緩解我軍在其他地區的壓力。
第一種方案隊伍會輕鬆一些,能夠有效儲存實力,但於整個戰局無補。第二種方案對全域性有利,尤其能大大減緩陳毅與李先念所部的壓力。鄧小平同志對兩套作戰方案進行充分研究瞭解後,當家表態:我認為應該執行第2套方案,雖然這樣一來我們的壓力很大,但對全域性最為有利。
鄧小平同志
對此劉伯承表示同意,他也認為應該咬著牙與敵人打一場,能給陳毅,李先念部創造機會,對於全域性而言也是有利的。雖然這樣一來劉鄧大軍的壓力會很大,但劉伯承卻毫不在意,反而幽默表示:老蔣的戰術跟飯館子一樣,上來一桌還沒等你吃完又上一桌,不吃都不行。來而不往非禮也,來都來了,那咱們就敞開了肚子吃。
9月3日,定陶戰役發動,在劉伯承與鄧小平的指揮下,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對敵軍力量較薄弱的西路進行打擊。經過5天的浴血奮戰,9月8日,我軍殲敵4個旅,1.7萬人,雖付出了一定代價,但對於全域性極為有利,尤其減輕了陳毅所部和李先念所部的壓力,為他們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陳毅元帥一直將這個“人情”記在心裡。
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收,在過黃泛區時,為加快行軍速度,將重武器全部丟掉,這才及時完成了千里躍進盤活全域性的任務。當然也因為丟掉重武器,導致在後期的作戰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戰鬥力有所下滑。
陳毅與鄧小平
1948年,華野與中野配合作戰,一位華野的幹部在交流作戰經驗時提到一句話:無炮不攻堅,無後方不作戰!這句話在中野內部造成了一定影響,因為中野長期在敵後打游擊,沒有後方,也沒有多少重武器。為穩定不對情緒,劉伯承與鄧小平多次提到:各部隊之間各有特點,打法不同,我們靠手榴彈和拼刺刀也能夠打勝仗。
不久後陳毅來到中野,瞭解了中野的實際情況後,心中很佩服劉伯承與鄧小平的高尚風格,但同時也為部隊所面臨的困難感到擔憂,不久後便以自己的名義向中央發電報,如實彙報了中野的實際情況和麵臨的困難。
毛主席收到電報後,立即做出指示: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好的,但應向中央反映實際情況,若中央不瞭解真實情況,未能做出正確決策,這種錯誤是不必要的。隨後,毛主席指示華北地區等我軍隊伍給中野補充重武器,彈藥和人員。可以說,正是陳毅以個人名義發出的電報,大大加強了中野的戰鬥力。對此鄧小平同志曾坦言:陳毅司令的全域性觀讓我很佩服!
鄧小平與劉伯承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剛剛打響,鄧小平同志與中野的1,3,4,9縱隊首長在駐地作戰室開會,陳毅也在場。會議開始後,鄧小平同志表態:中野必須殲滅敵人的南線主力!毫無疑問,這一任務是無比艱鉅的,中野面臨的壓力非常大,4大縱隊司令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鄧小平同志。
但鄧小平同志態度堅決道:在淮海戰場,只要能保證華野各部順利殲敵,我們殲滅南線的敵人,就是中野隊伍打光了,其他的隊伍也能取得全國的勝利,這個代價也是值得的!聽完這句話,陳毅當場起身,對著鄧小平同志拱手作了一個長揖,感動道:我陳毅感謝鄧政委,感謝各位總會司令!
在以往的作戰中,當作戰命令下達後,指揮員是可以略作休息的,由參謀長掌控戰局,遇到問題再向首長請示,但戰打響後,劉鄧陳3人深感此戰責任重大,關乎著全國解放的大局,且最年長的劉伯承主動提出:一視同仁,晝夜值班,待遇平等3人輪流值班,每人8小時,必須保證24小時都有一位首長在親自主持大局。
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
但此舉遭到了鄧小平與陳毅的共同反對,遵從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劉伯承的提議被否決,改為由鄧小平和陳毅2人值班,只有在遇到特別重大的問題時,再叫來劉伯承商量。而在值夜班的問題上,鄧小平與陳毅又有了“爭執”,鄧小平提出:我身體好,要多值夜班。但陳毅卻表示:你不能剝奪我值夜班的權利。
最終經過一番“爭執”,陳毅成功為自己爭取到了值夜班的“權利”,而在一旁目睹了兩位首長爭執全過程的一眾工作人員都被他們之間這種互為對方考慮的深厚友誼感動了。
1949年3月5日,我黨第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開幕,劉伯承當時在商丘主持渡江戰役的準備工作,粟裕在濟南養傷,鄧小平與陳毅出席了此次會議。陳毅在會上聽完毛主席的報告後,確定我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為城市,當即感慨表示:我自己準備搞城市!
會議結束的第2天,中央對於人事安排進行討論,由鄧小平主持。會議結束後,陳毅被委任華東局書記,上海市長,華東軍區司令員,僅從這3個足夠分量的重任,足可看出黨中央對於陳毅的信任及鄧小平同志對陳毅元帥的重視。
鄧小平一家與陳毅一家
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陳毅終於能夠與家人團聚,雖說工作依然繁忙,但仍然可以片刻體會到家的溫馨。由於鄧小平與陳毅居住的地方並不遠,他們經常一同散步下棋,聯絡感情,且受他們的影響,兩家人之間的關係也很不錯。
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陳毅擔任華東軍區司令兼上海市師長,鄧小平與劉伯承則帶兵前往西南剿匪,鄧小平與陳毅再次分開,臨別前,鄧小平認認真真記下了陳毅元帥的電話號碼。等到2人再見面,就是在黨中央工作。
1952年,鄧小平從西南調到黨中央,擔任政務院副總理,2年後,陳毅也從華東調到中央,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在之後的12年裡,他們一同協助周總理工作。1957年,鄧小平一家搬進中南海與陳毅成了鄰居,兩家的來往更多了,尤其是鄧小平同志的女兒鄧蓉,與陳毅元帥的女兒陳姍姍,二人形影不離,經常在一起學習翫耍。
鄧小平,陳毅,賀龍
長達42年的相識,多次通力合作,並肩作戰,鄧小平同志與陳毅元帥之間的友誼已經不需要用多餘的話語來表示,往往一個眼神就夠了。所謂人生難得一知己,正因如此,當鄧小平同志得知陳毅元帥病逝時才會那麼悲痛,並當場提出要收養陳毅元帥的女兒。老一輩的我黨革命幹部之間的友誼,總是那麼簡單純粹,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