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代官員和君王商討國事的做法名為轉對,它是指朝廷官員每次輪流幾人向君王呈遞奏章,或者面對面陳述自己對於政務的意見以及想法,同時也會回答君王的一些問題。
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君臣對於國事私下的討論。自大宋建立之後,君王為了避免出現武將權力過大的現象,於是社會上下實行重武輕文的國策,士大夫以及言官在朝堂上的地位非常高。
除此以外,宋朝時期的轉對制度讓文人有了更多的權利,讓文人可以做更多的事。大宋政治環境包容開放,在宋朝建立的時候,君王便制定了與士大夫統治天下的國策。
宋朝時期的轉對不僅是君臣溝通以及獲取資訊渠道的制度,也是官僚階層的權力體現,可以說該制度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宋朝大臣敢直接諫言,君臣實現了雙贏的結果。
一、轉對制度發展
轉對制度是在唐朝經歷安史之亂之後所出現的,安史之亂給大唐帶去了嚴重的破壞,首先危害到的便是社會安穩,其次也打破了原有制度的發展。
君王為了方便處理政務,臨時召見大臣們商議國事,而商議場所也只是一個偏殿。這種做法對於戰亂之後,朝廷體制的執行起到了實用性的效果,而且減少了一些繁瑣的程式。
因此一直到德宗上位之後,它仍然是大唐不可或缺的重要決策手段,甚至替代了一些朝廷機構的重要性。君王非常重視它的作用,這也使得原本參與國事的物件,由宰相慢慢擴大了範圍,涵蓋了較多的官員,當時的轉對主要表現在延英殿聽政。
《舊唐書》:貞元七年,德宗下詔“每御延英,令諸司官長二人奏本司事”,謂之巡對
這是大唐轉對制度的雛形,一直到宋朝之後,該制度發展到達頂峰。宋朝門閥制度開始衰敗,原本的政治格局被打破,士人在宋朝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
士大夫對參政有著很高的需求,太祖更是提出與世人共治天下的理念,君王需要建立君威來鞏固自己地位,而文人群體也需要在朝堂上實現自己的報國理念。
因此君王登基之後都會提倡轉對制度,一方面是為了體現自己以仁德治天下的理念,另外一方面對於文人群體來說,轉對的出現是他們升官以及實現報國理想的重要途徑。
二、轉對制度在宋朝得以發展的原因
首先和君王執政有關,轉對是君王體察民情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和臣下溝通的重要橋樑,以此證明大宋君王廉政親民。
從這點來看,轉對制度的出現其實有利於君王集權穩固政治地位,同時對於緩解政治矛盾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透過轉對,君王可以接觸到各階層的官員,同時也能掌握各階層的資訊,能夠了解民間疾苦。
官員在轉對時可以向君王反映民間冤案,也可以陳述政務方面的得失,唐朝德宗之所以定期舉行巡對,就是為了官員可以直達上聽,宋朝君王承襲前朝轉對制度也有同樣的用意。
而對於官員們來說,也能夠透過該制度表達自己對於政務的想法和意見,保證了朝廷決策的及時也保證了客觀性。
除此以外,轉對其實也是一種考核官員才華的方法,官員在參與轉對的時候,一般需要上書奏摺,另外也需要與君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及溝通。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真正有才學以及對國家大事有獨到見解的人,會有很大的機會被君王發掘,這對於官員來說是一個展現自我才華的重要途徑。
因此大多數官員對於轉對這件事情都非常謹慎,不僅會細心準備文書奏章,在轉對時也會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希望能夠得到君王賞識,擁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總結
宋朝因為君王對文人群體的重視,使大宋成了古代社會文化上的一座頂峰,大宋轉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朝局穩定起到了深遠作用。不可否認,這種制度讓大宋君王地位得到鞏固,讓文人群體在國事方面的想法和意見都得到了滿足。
而且也改變了大宋之前混亂的社會局面,讓百姓生活變得更好,帶動了大宋政治經濟甚至是文化方面的發展。不過任何一項制度,有有利的一面自然也會有弊端,轉對也是雙刃劍。
在君王和文人群體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就會影響朝廷政策的推行,最終引起大宋內部矛盾。
參考文獻:
《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