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第六回中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把一眾天兵天將打得稀里嘩啦。玉帝正愁不知派誰去收拾孫悟空時觀音菩薩趁機建議:“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西遊記》中這段話正是“聽調不聽宣”一詞最早的出處來源。
除了《西遊記》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文章中出現過這個詞呢?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說唐》中羅藝在歸順靠山王楊林時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件是俺部下兵馬須聽俺排程永鎮燕山;第二件俺名雖降隋,卻不上朝見駕,聽調不聽宣;第三件凡有誅戮得以生殺自專”。在描寫北宋楊家將的《楊家府演義》中楊業降宋時也提出了三個條件:“不受大宋之職;惟聽宋君調遣,不聽宣召;我所統屬斬殺不行請旨”。
綜合這幾部小說中“聽調不聽宣”一詞出現的語境可以推斷出這個詞的含義。羅藝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出“聽調不聽宣”這個條件的呢?在《說唐》小說中的設定是靠山王楊林先是作為北周將領滅了北齊,然後又輔佐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的皇位。羅藝原是北齊的勳爵。當初楊林滅北周時殺了羅藝的岳父一家。羅藝起兵打的就是給北齊報仇、給岳父一家報仇的旗號。
羅藝的父親羅允剛作為北齊的勳貴世襲燕公。羅藝的爵位就是從父親羅允剛那兒承襲過來的。羅家鎮守的燕山是北齊的邊疆要地,加之遠離京城使其成為了天高皇帝遠之地,因此羅家在燕山事實上形成了半獨立的割據政權。羅藝起兵打的是給北齊、給岳父報仇的旗號,可實際上他是為了保住羅家在燕山的半獨立地位。因此當楊林大軍殺來時羅藝提出了自己降隋的三個條件。
羅藝何嘗不知天下歸於隋朝已是大勢所趨,而他所要做的是在名義上臣服於隋朝的前提下儘可能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羅藝提出的三個條件中第一條就是隋朝要承認羅家世代鎮守燕山的特權。羅藝提出的第二個條件就是聽調不聽宣:這裡的調指的是排程,這裡的宣指的是宣召。所謂聽調不聽宣就是指聽從隋王朝的排程,但不聽從皇帝的宣召。因此羅藝才說:“俺名雖降隋,卻不上朝見駕”。
羅藝提出的第三個條件是在自己的轄區內生殺自專。這就是說羅藝要求對自己轄區內的事務擁有自主權。只有當隋王朝有需要時羅藝才會服從排程幫著去打仗,但羅藝自己轄區的內部事務是不允許隋王朝插手的。由此可見羅藝提的三個條件歸納起來就是要求隋王朝承認自己半獨立的割據地位。我們再看楊業降宋時提的三個條件基本上可以說就是羅藝所提要求的翻版。
由此可見“聽調不聽宣”指的是一種只聽從中央的調動而不聽從中央宣召的半獨立割據狀態。西周時期周天子和地方諸侯的關係、民國時期蔣介石和地方軍閥的關係就大致類似於此:這些地方上的諸侯、軍閥在形式上也會聽從中央的排程,但他們在自己的轄區內都擁有不受中央干預的獨立自主性。《西遊記》中的二郎神就是這樣一個處於半獨立狀態的特殊人物。
二郎神在理論上也是天庭官方認證的神,可他並不像其他神仙那樣在天庭擔任職務,而是在下界拉起自己的一幫人馬當起了草頭王。像太白金星、太上老君這些個神仙平時的工作都是在玉帝身邊展開的,然而二郎神作為玉帝的外甥卻很少和舅舅有來往。二郎神自己拉起了一支隊伍在灌江口享受人間煙火。觀音菩薩所提到的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就是二郎神拉起來的隊伍。
當孫悟空打上天宮時二郎神也並沒立刻趕來救駕。直到玉帝採納觀音菩薩的建議後下了聖旨才請得二郎神出山。換句話說如果玉帝不主動來請,那麼二郎神是不會出面對付孫悟空的。二郎神拉起隊伍獨自在灌江口發展,天庭的各級部門都管他不著,他也不參加天庭的日常活動——這就叫做不聽宣;玉帝下旨發話請他出山對付孫悟空時他還是得奉命前來——這就叫做聽調。
說白了二郎神承認玉帝是自己的上級。當面對孫悟空時二郎神和玉帝也站在了同一陣營,可在平時二郎神在灌江口的獨立發展是不受天庭管轄的。玉帝要二郎神出面幫忙不是不可以,但得下發正式的公文正式說明是請二郎神去幫忙。等到幫完忙以後二郎神還是帶著自己的隊伍在灌江口獨自發展。玉帝要想隨意支配操縱二郎神是做不到的。為什麼玉帝和二郎神之間會形成如此特殊的一種關係呢?
這其實和二郎神獨特的身世有關。孫悟空在與二郎神的打鬥過程中曾說過:“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這番話揭開了“聽調不聽宣”的來龍去脈:相傳二郎神是玉帝的妹妹瑤姬與下界凡人楊天佑所生。在《西遊記》的世界裡“戀愛問題”是天庭不能碰的“紅線”:天蓬元帥這麼個手握重兵的天庭戰將只是調戲了一下嫦娥就被一擼到底踹進豬胎。
既然連摸摸小手調調情都得如此嚴懲重罰,那麼二郎神的母親都和凡人生孩子了又該如何處置呢?事後玉帝把犯了天條的妹妹瑤姬壓在桃山底下思過。這個處分表面看起來還是挺嚴厲的,不過和天蓬元帥被打下凡間投胎變豬似乎也就不算什麼了。明明瑤姬犯的錯誤更大,可為什麼受到的處分卻小得多呢?這恐怕只能從她身為玉帝妹妹的這一身份來解釋了。
也許玉帝以為自己對妹妹、外甥一家已足夠寬容:犯了天條的妹妹只是被罰監禁思過,妹夫、外甥也並未因此受到株連。可年輕氣盛的二郎神不這麼想啊:儘管他身上有神的血統,可他從小就是在凡間長大的。在二郎神的意識裡男男女女談個戀愛有什麼錯呢?想不通的二郎神一怒之下斧劈桃山把母親救了出來。二郎神在幹下如此嚴重觸犯天條的事以後索性就自己拉起隊伍在灌江口立足。
在經歷彈打鳳凰、力誅八怪、梅山結義等一系列傳奇遭遇後二郎神手下的兄弟越來越多。二郎神這種公然拉起隊伍割據自立的行為終於還是引起了玉帝的高度警惕。《西遊記》儘管寫的是看似虛無縹緲的天庭之事,可實際上是以天上之事暗喻人間現實。《西遊記》中的玉帝不是一個偉光正的神話形象,而是一個和凡人一樣有著各種各樣七情六慾的角色。
《西遊記》中的玉帝說得不好聽一點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昏庸無能、不辨愚忠的形象。《西遊記》中的玉帝可以為了私人恩怨就不給鳳仙郡下雨。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前玉帝本有機會收服他,然而無識人之明的玉帝只給孫悟空封了一個弼馬溫的職務。等到孫悟空真造反了以後玉帝派出的一眾天兵天將竟被一隻野猴子打得丟盔卸甲。吳承恩其實就是用玉帝這種形象在反襯人間的帝王。
人間的帝王所有的自大、猜疑、自私這些特徵在《西遊記》中的玉帝身上都能找到。一個帝王最忌諱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有人對他的皇權構成威脅了。無論你是主觀上有謀反之心還是客觀上具備謀反的實力都必須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當孫悟空在花果山聚眾時儘管尚未打出反對天庭的旗號,可玉帝已早早和天庭的各路神仙大佬們就該招安還是該鎮壓商討起來了。
孫悟空在花果山拉起人馬就急得玉帝趕緊想對策,那麼玉帝面對二郎神在灌江口拉起隊伍又作何反應呢?首先玉帝是絕不會允許任何人對自己的權力地位構成威脅的,所以當二郎神剛開始拉隊伍時玉帝一定派人對二郎神進行了各種威逼利誘。二郎神並沒像孫悟空那樣大鬧天宮,而是透過和玉帝談判達成了“聽調不聽宣”的協議。從此二郎神就帶著自己的人馬在灌江口形成了一支半獨立的割據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