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繫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陰陽二氣相感應的結果。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這兩種力量就像物理學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像陰陽兩極,同性排斥,異性吸引,二者缺一不可。《易經》中的陰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代表了自然界萬事萬物所包含的對立統一關係。
鬼谷子說: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成者,積德也。謀略或說計謀,在鬼谷子看來有陰謀和陽謀之別。
對於陰謀,相信大家都瞭解,從字面上解釋就是隱蔽的事情,見不得光的事情,不可公示與人的事情。對於陰謀,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提起這個詞語,就聯想到一個賊眉鼠眼的小人在偷偷的笑,邪邪的樣子。
陰謀論是一個特別省勁的工具,不管幹什麼,不論發生了什麼事,都要有人為此負責,都可以套用上,這是他們的陰謀,不需要證據,給他下這個陰謀的結論就可以。
陰謀最致命的破綻就是,只能玩陰的,不能讓人看穿,如果被人洞察到了,就會失去原有的作用。
古人都總結了,有陰就有陽,萬物負陰而抱陽,簡單明瞭,那有陰謀就有陽謀。陰謀常聽而陽謀無耳聞。
什麼是陽謀?
陽謀,就是我大大方方把一切都告訴你,而你卻依然束手無策,無可奈何,只能繼續按照我寫的劇本走,我公示與眾,你奈我何!
陰謀通常是數術,而陽謀就是大道。你出陰謀我可破解,你出陽謀堪稱無解。
相對於陰謀,陽謀才是謀略的最高境界。
談及中國古代史,一些學者認為中國陰謀盛行,是一個“陰謀的國度”。其實,這些學者可能 沒有真正瞭解中國歷史,陰謀大多數都是出現在電視上,小說上,但凡古今偉人都極少使用陰謀,相反更多使用陽謀。偉人使用的陰謀過多,德行自然就少,又如何得到天下人真心稱讚?
舉個經典的栗子,不得不說前人的智慧令人崇拜,面對這種近乎無解的局面,漢武帝想出了一個辦法,也就是今天要說的推恩令。這就是赤裸裸的陽謀,但就是破不了。
之前諸侯王勢力大,容易生亂。削藩,不可取,漢景帝時七國之亂和明建文帝的靖難之役都是削藩引起的內亂。
漢武帝就是用推恩令來解決了這問題。假如一個諸侯王,有五個兒子,如果是按長子繼承製,長子繼承所有土地,其他兒子可能一點土地都分不到。但是推恩令一來,五個兒子都可以繼承王的土地,平分家產,但每個人只能分到五分之一的土地,這樣傳幾代下去,大諸侯就慢慢被分割了,自然威脅不到中央。
推恩令妙就妙在,諸侯都知道漢武帝想幹嘛,但縱使萬般不願,也毫無還手之力。要是你敢反對推恩令,不用中央動手,其他幾個小兒子就能先內亂。
能使出陽謀的人,必有大智慧。他們對客觀規律有深刻的理解,一眼就能看透對手的弱點所在,一旦出手,對手哪怕明知是計,也不得不往裡面鑽。
當然,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廣為人知的經典陽謀,比如“挾天子以令諸侯”等,讓人讀來拍案 叫絕,不得不佩服古人才智和對人心的洞察,和上面一樣,都沒辦解開。更為重要的是, 這些謀略至今還有學習、借鑑、甚至直接依葫蘆畫瓢使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