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對當代藝術界的影響力巨大,被稱為中國當代藝術界泰山北斗,其書法上的成就最為巨大,好多書法評論家尤為推崇啟功的書法,將啟功的字稱為“啟體”,就連網上都提供啟功字型的下載,用於做圖和設計。“啟體”的辨識度非常高,結構上內緊外放,筆畫遒勁有力,章法佈局嚴謹,時而大開大合,時而溫潤如玉,如涓涓細流的清泉。
啟功的書法,正如他人品學問一樣,秀麗、博雅、才氣橫溢、風流灑脫。
啟功,獨創啟功體
啟功(1912-2005),字元白,又作元伯,滿族人,雍正帝九世孫。但受爵位累降制的規定,家族逐漸沒落。抗戰期間,為維持生計,曾教過家館,賣過畫。1949年後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等職。著《古代字型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論書絕句百首》等,出版《啟功書畫留影集》以及多種書法選集。因病於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逝世,享年93歲。
啟功先生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他集詩、書、畫和文物鑑賞、學術研究於一身,是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國學大師。
他在書法的創作和創新上,功力十分深厚,並在吸納借鑑前人名家書法優點基礎上,創造了屬於自己獨特的啟功體。
啟功書法深得傳統書法的精華,其點畫結構脈絡清晰,鐵畫銀鉤,中規入矩,瘦勁通神,書寫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學啟體從楷書入手
學習“啟體”,要有一定書法基礎,從楷書入手,兼練瘦金。
啟功六歲時臨寫《九成宮》,十一歲時見到《多寶塔碑》,認識筆墨之趣,但算不上學習書法,並未入門。二十歲時,得到趙書《膽巴碑》,特別喜歡。後來又臨碑帖與歷代名字墨跡,其中臨習最久的是智永的《千字文》墨跡。再後來,為了使自己的書法骨格更健,又臨柳體的《玄秘塔》碑若干遍。到這個階段,啟功先生書法大成,偶然為別人書寫對聯,見到的人都讚賞他寫的楷書,非常像成王(乾隆第十一子永瑆)的楷書。
大致是,歐體顏體啟蒙,初學趙體,自董其昌處學行氣,以歐體築結體,自智永處知肥瘦,從柳體處強筋骨!
啟功曾將自己學習書法的過程寫過幾句詩,原文“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
從這幾句詩中可以證明,啟功先生學習書法,先行臨摹的是趙孟頫、董其昌,後來學習歐陽詢,到了最後特別喜愛柳公權。寫字時,為了使字型大小勻整,以橫豎界線畫出格子,然後依照格子寫字,叫“擘窠”。寫好後釘在牆上看。因書法界有俗語,叫“好字不上牆”,平鋪著寫出來的字,往往一掛到牆上,就不好看了,所以,判斷一幅字的好壞時,經常要掛在牆上看。
啟功體結構特點
1、535黃金率
2、字的重心不在米字格、田字格中心,而在5:8點上
3、內鬆外緊,上松下緊,右松左緊
啟功的書法作品在市場上也很受買家的喜歡和青睞,以2003年北京春季拍賣會為例,中國嘉德共推出了他的10幅作品,全部成交,其中超過8萬元的就有4幅,而他的行書作品《唐宋詩七幅》鏡心被拍賣至41.8萬元,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高的價格。
書法界評論他的書法作品為:“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它淵雅而具古韻,饒有書卷氣息;它雋永而兼灑脫,使觀賞者覺得餘味無窮,因為這是從學問中來,從詩境中來的結果”。
「拾藝堂」為國藏文化產業(深圳)有限公司的藝術品流通平臺,傳播中華書畫藝術;搭建書畫藝術家與收藏愛好者之間的橋樑;定製藝術名家原創真跡;分享書畫收藏與鑑賞知識;組織書畫展覽與拍賣;藝術精品的線上、線下流通。“只做真跡,只做精品”!和藝術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