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的故事,告訴我們知音的力量,而琴就是知音間的橋樑,音樂是相知相惜的媒介。
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喜怒哀樂在跳動的音符流淌,流到每個欣賞者的心底,能產生共鳴者必是知音,而共鳴必是有相同的心境。
夜半三更,一曲幽怨的笛聲傳來。夜悄悄,月朦朧,失眠的詞人納蘭性德聽著曲調,不禁淚雨漣漣。他輾轉難眠,起身來到書案前,揮淚寫下一首小詞。
浣溪沙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朦朧。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裡憶平生。
殘雪所折射的月光使繽紛的屏風也開始變得冰冷,在這寒氣襲人的夜裡,夜半三更時分,失眠的詞人納蘭性德,忽然聽到笛聲《落梅花》從遠處傳來,曲聲幽怨悱惻,如泣如訴,詞人也隨著曲調想起了自己的平生不如意。
納蘭性德雖身在富貴之家,父親是朝廷重臣納蘭明珠,他自己又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表面看他是佔盡榮光。可他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他希望過山野閒居,恬淡平靜的日子,與相愛之人“一生一代一雙人”舉案齊眉,雙宿雙棲。
可這簡單的願望卻難以實現,他必須承擔整個家族的榮辱,鞍前馬後地去侍奉帝王。他一心渴望真摯的愛情,但所愛之人又總是離他而去,層層的矛盾和痛苦,在聽到這笛聲時,不由地噴湧而出。
詞人的情感突然爆發出來,留下這首詞中最亮眼的詞句“我是人間惆悵客”,這句蘊含無限悲涼,也是他“到底意難平”的寫照。一個人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整天面對的是自己厭倦的生活,是多麼痛苦,更何況,紅袖添香的佳人也離他而去,生活真是毫無樂趣,果真是人間惆悵客呀。
正因為詞人是人間的“惆悵客”,所以他才能聽懂吹笛人的心聲,“知君何事淚縱橫”。這笛聲引起了詞人與吹笛人情感的共鳴,所以才有了尾句“斷腸聲裡憶平生”這痛徹心扉的表述。
哀怨的笛聲在夜色中飄蕩,一幕幕的往事浮現眼前,求不得,愛別離,違心地恭維,想避也避不開的紅塵喧囂,只能讓詞人痛苦。在這寂靜的夜裡,這種痛無限放大,吞噬了詞人的心,詞人也如這窗外的殘雪,滿是寒意。
聽一首曲子,就如此動情,到底是詞人太多情還是曲調太動人呢?應該是兼而有之吧。哀怨的曲調,遇到多情的詞人,留下了不朽的傳世佳作。
表面的繁華,是做給外人看的,繁華里未必是真快樂;內心的愉悅,才是自己的享受,才是應該追求的生活。
納蘭性德的人生有很多無奈,他的出身和當時的社會導致他無法做出選擇,他的人生只能如此。能夠做選擇的我們,一定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與自己相愛的人共度一生。
納蘭性德是故事,我們從他的詩詞中欣賞那份纏綿繾綣的情,那痛徹心扉的愛,還有那優美的詞句和不同尋常的人生。但希望當代不要再有納蘭性德,都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徜徉古詩詞,願我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