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長不看版:
1.技術路線沒有絕對的對錯,大國的優勢就在於,利用自身市場規模,把自己本來劣勢的技術變成市場的主流,利用市場的力量扶持本國選擇的技術路線。
2.日本車企最早押注新能源汽車,剛開始押注的路線是電動車,後面進行了戰略轉變,集體押注氫能源。韓國車企同樣做這樣的選擇。氫能源是有可能跑通的,但現實卻是電動車成了主流。
3.日本汽車壟斷了氫能源技術絕大部分專利,中美髮展新能源汽車,肯定不會選擇氫能源,而是走電動車。為此,特斯拉開放自家汽車全部專利,中國大規模補貼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利用市場的優勢,幫助電動車超越氫能源。日本國內市場小,無法獨立支撐氫能源汽車的發展,氫能源技術逐漸落後。
4.日本的大企業在傳統行業還有存在感,但在新興產業卻毫無建樹,這是因為像網際網路、通訊、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需要大量使用者基數做支撐,日本本土市場小,無法孕育出新的大企業。小國在高科技產業鏈中的戰略,是謀求某個關鍵技術點,依附大國的大企業,如果想主導市場,必被大國打壓。日本之所以選擇技術路線屢屢失敗,是因為對錯不由自己決定,是中美說了算。
01
技術路線沒有絕對對錯,只是對錯不由日本決定
在《小國才做選擇,大國全都要》裡,說了日本一些壞話,提到了日本屢屢點錯科技樹。
光刻機有“溼刻法”、“幹刻法”兩種技術路線,日本的尼康和佳能押注“幹刻法”,失敗了。
電視機產業的等離子路線和液晶路線之爭,日本的松下押注等離子,失敗了。
新能源汽車賽道,日本車企押注氫能源,也失敗了。
你說日本人也不傻啊,為什麼一直押錯注呢?
其實這真不怪日本,這就是小國的命。
大國不僅能在技術路線上能全面押注,更能依靠市場規模來扭轉乾坤,把自己劣勢的技術硬生生地變成市場主流。
作為技術路線,本沒有太過絕對的對錯。
光刻機的“溼刻法”就一定比“幹刻法”好?液晶電視就一定比等離子電視好?電動車就一定比氫能源好?
其實都不一定,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溼刻法”能跑出來,是因為美國舉全國之力支援阿斯麥與臺積電,美國的半導體只用阿斯麥與臺積電合作出來的產品。
尼康和佳能不能拿到美國這個最大的市場,技術無法持續升級,最後只能放棄。
02
日本佈局新能源汽車最早,卻佔領不了市場
光刻機離我們比較遠,我們來說說電視和新能源汽車這兩件事吧。
在《小國才做選擇,大國全都要》提到,新能源汽車從一開始就有多種技術路線,純電動、混合動力、氫能源等。
其實日本是最早佈局新能源汽車的國家,因為汽車是日本支柱產業,未來汽車的發展,關係到日本的國運。
最開始,日本車企押注的並不是氫能源,而是混合動力。
豐田在1997年就推出了油電混合動力車型普銳斯。
混合動力進一步的技術,當然就是純電動了,這方面,日本車企也不落後,日產在2009年就推出了第一款經濟型純電動車。
那時候,特斯拉和比亞迪還沒跑出來,更不用說現在蔚來、小鵬、理想這些造車新勢力了。
可能是日本車企看到純電動車難以大規模降低成本,所以後來以豐田為首的日本車企,集體轉向了另一條技術路線,也就是氫燃料電池。
你看啊,日本汽車兩條技術都走了,最後選擇氫能源,你不能說它是運氣不好,這個戰略轉變很明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不僅日本車企選擇氫能源,韓國車企也倒向了氫能源路線。
日韓車企的選擇說明了,氫能源汽車極有可能是能走通的。
但現實卻是,電動車成了市場的主流。
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增長約40%,其中氫能源汽車只有不足1萬輛。
在2020年,號稱目前技術最成熟、最領先的氫燃料電池車豐田MIRAI,全球銷量只有1770臺,而本田氫燃料電池車,僅賣出240輛。
03
日本壟斷氫能源技術,中美只好走電動汽車路線
最終電動汽車勝出,或許不是市場的選擇,而是中國和美國的選擇。
截至2019年,全球83%的氫能源專利屬於日本企業,其中光豐田一家就佔有全球48%的氫能源專利。
日本壟斷了氫能源的技術路線,如果此時中國和美國也選擇氫能源的話,相當於是給日本打工了。
作為大國的中美,當然不會做這樣的戰略選擇。
所以,中美毫不猶豫地倒向了電動汽車的技術路線。
為了更好地發展電動汽車,特斯拉就曾經宣佈,開放所有特斯拉電動汽車專利。
越多車企造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就越大,電動汽車就能打敗燃油車和氫能源汽車。
在發展技術的時候,市場規模就是最好的武器。
任何產品剛開始都是不完美的,都需要市場不斷地給正反饋。
日韓市場太小,需要依賴海外市場來養活自家企業。
但試想一下,其他國家的市場又怎麼可能甘心讓你去佔領呢?
一旦自家的企業崛起,本國政府就會傾向於扶持本土企業去佔領本國市場。
前幾年,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很大,但日本的氫能源汽車卻沒有在補貼範圍內,只補貼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
這明擺著就是中國政府幫助中國車企佔領國內市場,實現彎道超車。
日本政府你有本事,可以跟中國政府槓起來啊,中國人買日本的氫能源汽車,你也給補貼。
這是一個辦法,但不可能去做。
一個是日本政府沒中國政府那麼多錢,還有就是日本國內民眾也不會答應這樣幹。
而日本國內市場過於狹小,憑一己之力根本撐不起氫能源車的整個產業鏈。
電動汽車技術靠著中國政府的補貼和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最終從劣勢變成優勢,超越氫能源汽車。
日本車企不是技術不行,而是日本本土市場小,一旦中美把市場一關,光靠本土市場無法支撐技術不斷迭代。
等離子和液晶之爭也是如此。
當時等離子的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松下、日立等少數幾家公司手中。
特別是松下,壟斷了等離子的絕大部分專利。
這種情況下,中國和韓國企業,只能選擇當時比較弱勢的液晶技術來作為突破口。
因為松下壟斷的技術太多,結果日本企業也倒戈。
在中日韓三國企業的努力下,大量人才、技術、資金湧入液晶領域,讓液晶產品的效能快速提升、價格快速下降,液晶最終代替等離子成為平板電視的主流。
現在液晶顯示屏市場,三星和索尼佔領高階產品,中國覆蓋中低端。
但液晶產品,能賺錢的,只有中韓企業。
索尼的產品價格太高,市場小。
三星靠著自家電子產品,自己賣給自己。
中國的液晶產品則靠著物美價廉的優勢,佔領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靠著中國市場不斷反哺,中國的液晶產品逐步走向高階化,高階市場遲早也是中國的。
04
市場小,就無法孕育出大企業
目前日本的大企業,從事的都是較為傳統的行業,汽車、造船、鋼鐵等,曾經輝煌一時的電子產品已經沒落。
在新興產業中,網際網路、通訊技術、大資料、雲計算等,日本企業都毫無建樹。
原因無他,就是市場小。
這些新興產業都需要龐大的使用者基數來支撐,否則根本存活。
在網際網路行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第三的說法,這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
不少人在搞日吹的時候,總會拿日本企業掌握某個關鍵技術來突出日本還是強大。
2019年,日本突然限制韓國出口光刻膠,讓韓國半導體產業幾乎崩盤。
這是小國的生存之道,只能依附大國,在整個龐大產業鏈中,專攻某個技術點,但對於最終成品卻沒有話語權。
特斯拉起家用松下的電池,但只用一家肯定會擔心被松下卡脖子,所以當中國的寧德時代崛起後,特斯拉也跟寧德時代合作。
中國的比亞迪就乾脆自己造電池,誰也別想卡我脖子。
蘋果手機的供應商很多,在某些關鍵零部件中,它不會只選其中一家,而是扶持兩家以上,讓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日本企業可以依靠某個技術點來謀得產業鏈中的位子,但這個位子坐得並不穩。
這就像皇帝和權臣,權臣威脅到皇帝了,皇帝自然會扶持其他勢力。
回到日本用光刻膠卡韓國半導體的例子,中國看到了,你說中國不會採取行動嗎?
任何高科技,只要肯砸錢砸人,再加上市場的正面反饋,就能實現突破。
中國不缺錢也不缺人,更不缺市場,日本光刻膠能卡韓國脖子,但卡不住中國,因為中國有能力自己研發。
所謂哪條技術是對是錯,其實區別並不大,只要持續投入資金做研發,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那這條路線就能跑出來。
要做到這點,就需要市場的反哺。
並不是說你的產品好就能佔領市場,而是我讓你在市場裡,你才有機會完善產品去討好市場。
中國和美國是全世界第一、第二大市場,日本技術再先進,我不讓你進來,你照樣沒辦法,拖你幾年,先進技術也變成落後了。
純電動和氫能源,決定技術路線對錯的,不是技術,而是市場。
所以日本不管選哪條路都會失敗,因為對錯由中美決定。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
此文由狐狸先森幾點鐘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