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檔過去後,大眾對“百億影帝”的討論已經過度到了“兩百億影帝”。
目前出現了兩位,一位是吳京,242.54億票房,排名第一;一位是沈騰,211.53億票房,排名第二。令人感覺有些遺憾的是,截止目前,還是沒有一位個人票房累計到百億的中國女電影人。
自從出現“百億影帝”這個頭銜起,大家就在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百億票房的演員裡,男性人數要比女性多?
是啊,為什麼?當然,這個問題複雜,可以有很多解釋,但阿楚想從電影行業的發展角度跟大家聊一聊,也順便猜測一下誰會成為第一個票房過百億的女電影人。
01 繞不過的票房號召力
電影具有文化和商品雙重屬性,從電影誕生的那天起就帶著商業基因。
大家要買票才能進電影院看電影,這意味著電影是進入市場、流通領域的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票房,也是由此而來。
所以說,一部電影被製作出來,離不開預算、成本、利潤等經濟學概念,就算更偏重藝術性的文藝片,投資者也會毫不客氣的衡量投資回報率。
觀眾為喜歡的演員、導演、編劇買單,而資本又以大眾的喜好作為一個判斷標準決定給誰投錢。
阿楚前面寫過007系列電影,就是典型的男性題材商業片,也是目前市場上更能扛票房的投資專案。
回到貓眼出品的“主演票房TOP100”榜單,分析那些過百億票房電影人參與的電影型別,不難發現,主要集中在喜劇、動作、科幻、懸疑推理等型別。
比如,吳京的《戰狼2》、《長津湖》;沈騰的《你好,李煥英》、《夏洛特煩惱》;劉昊然的《唐人街探案》系列;黃渤的《瘋狂的外星人》;徐崢的“囧”系列。
除了劉昊然這個新一代青年演員,剩下都是作品和人氣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中年男演員,女演員們都排在10名以後,最靠前的斯嘉麗·約翰遜,也是第13名。
而在這些型別片中男演員要比女演員多,尤其像《長津湖》、《金剛川》這類偏向歷史、戰爭題材的電影,女演員幾乎沒有重要的角色,根本談不上扛票房三個字。
當前女性演員更有發揮空間的型別,是愛情、家庭倫理等方面,比如,白百何的《滾蛋吧!腫瘤君》,跟吳彥祖搭配,走溫情+感性路線,也頗受市場歡迎。
還有今年上半年引發熱議的《我的姐姐》,國內票房8.6億,也是聚焦家庭和女性的題材。
當然,男性演員比女性演員機會多這個事兒,不僅僅是國內如此,哪怕是電影行業發展更快一些,工業化體系更完善的好萊塢或歐洲電影行業也這樣。
男導演、男編劇、男演員的人數更多,他們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而“當80%的電影是由男性製作的時候……觀眾就會得到一種男性的視角。”
但近年來,大家開始越來越多的討論此類問題,女性電影人們也在積極尋求改變的方式。
其實,此類問題的背後,大家真正關注的點在於男女是否平等。
而男女平等是社會性議題,它跟大眾觀念的變化、社會的經濟發展又有緊密的聯絡。
02 逐漸改變的電影行業
毫無疑問,世界上所有的傳統社會都是男權社會。
隨著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人們逐漸關注到了電影中的女性主義電影和女性角色塑造。
相關學界認為,美國曆史上有三次女權主義浪潮,第一次浪潮始於19世紀40年代末,終於20世紀20年代。
以位於洛杉磯的好萊塢為例,早期好萊塢電影的主角就是男性,當中的女性形象要麼是天使,要麼是妖女。
她們是陪襯男性的存在。比如,1931年科幻電影《科學怪人》中的伊麗莎白,只是一個溫柔美麗的妻子。
而20世紀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掀起了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在此期間出現了很多女性解放運動,女性主義電影也登上了歷史舞臺。
比如,簡·方達主演的《茱莉亞》。
女性開始從單一的功能性,變得逐漸多元起來,電影中出現了女戰士、女先知、女英雄等等,人物魅力也不斷增加,女性角色也具有勇敢、智慧、成熟等特點。
第三次浪潮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至今。
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中說過,“女性主義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女性的地位是衡量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最好尺度。馬克思主義也認為:女性解放的程度是社會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
可以說,男女平等才是社會解放、社會進步的標誌。但它需要一個變化的過程,我們要予以時間。
而電影行業確實在時間中產生了一些改變,有研究顯示:“在2020年票房最高的100部電影中,女性製片人佔比為28%,女性執行製片人佔比為21%,都比去年增加了兩個百分點。”
不過,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婦女電視和電影研究中心的主任瑪莎·勞澤表示:“情況的確在好轉,但目前的好萊塢電影人男女不平衡還是比較嚴重。”
就以在電影界頗有分量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為例,這麼多年也只有兩位女性拿過這個獎項,一位是《拆彈部隊》的導演,凱瑟琳·畢格羅,一位是今年剛剛憑藉《Nomadland》拿獎的zhao ting。
一個創辦於1929年的全球性大獎,近百年間只有兩位女性最佳導演,這個結果和數字已經展現出了某種狀況。
可以說,電影行業依舊是由男性主導,但值得慶幸的是,女性也慢慢推開了那扇門,這些年她們一直在為自己爭取平等的權益而努力,而奮鬥,而創作傑出的作品。
阿楚至今記得,獲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帕特麗夏·阿奎特,發表獲獎感言時說,“每個誕下這個國家公民以及納稅人的女性們,我們已經為其他人爭取很多平等權力。現在是美國女性們得到工資平等以及其他平等權力的時候了。”
臺下,梅麗爾·斯特里普和珍妮弗·洛佩茲,不停鼓掌。
03 誰是首位票房過百億的中國女影人
提起梅麗爾·斯特里普,不得不說很多國外女演員的藝術生命,比國內中年女演員更長久,她們有很多可選擇的劇本以及挑戰的角色,演藝生涯跟個體年齡,並非緊密捆綁。
此前,《看電影》雜誌主編阿郎曾在一檔文化節目中說,“在中國銀幕上,只有‘小女孩’和‘老太太’!”
聽起來有些絕對,但以演技好、有靈氣著稱的周迅,都有過年齡方面的擔憂,“大家說我開始變老,是在《明月幾時有》的時候。那時候我真的早上起來,坐在沙發上我就開始哭。”
她哭的不是老去這件事,而是擔心沒有合適的角色演。
所以,周迅很羨慕自己的偶像——法國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希望我能像她一樣,一直一直演下去,演到老還是有人喜歡看我。”
於佩爾的演技毋庸置疑,她得過諸如戛納、威尼斯、法國凱撒等世界知名電影節的影后。
至今活躍於幕前,2016年,《將來的事》、《她》;2017年《克萊爾的相機》;2018
年《遺孀秘聞》;今年也有一部主演的電影《毒販大媽》在北美上映。
當然,近幾年國內的女演員們也開始了自救和轉型。
比如,因為生育事業停擺一段時間,復出後拿不到好劇本的姚晨,開始擔任監製,主演了女性題材電影《送我上青雲》。
中生代的馬伊琍,也嘗試轉型接演《找到你》裡的保姆孫芳。
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像詠梅這樣的中年女演員,憑藉作品拿到國際獎項。
她們身上的一部分光彩,恰恰是年齡所帶來的獨特視角和豐富性。
而在個人票房過百億女電影人這件事上,阿楚也期待有人破局。
2019年,《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上映,黑寡婦的扮演者斯嘉麗·約翰遜,成為了中國電影市場首位個人票房過百億的女電影人。
但她是外籍女演員,排名緊隨其後的中國女演員是周冬雨和白百何,前者累計票房95.98億,後者是95.67億,她倆距離百億都只差一部票房過5億的好電影。
接下來這臨門一腳,也充滿懸念——白百何本月就有新上映的電影《門鎖》,翻拍自一部同名韓國電影,關注獨居女性,跟以往相比,在題材上有拓展。
白百何不是喜劇演員,更像是國內小妞電影的代言人,這次飾演的新角色方卉,是在大城市打拼的獨居女性縮影,應該會有一些值得共情的地方。
而周冬雨十二月份也有新電影上映,是跟劉昊然合作的《平原上的焰火》,現實主義犯罪題材,與她此前擅長的愛情、成長題材也有所區別。
當每個人都在盡力拓展自己的邊界,而女性電影人的世界也會逐漸擴大。
結語:
在阿楚看來,不管誰成為第一個中國百億女影人都是一種進步,因為這是對女性電影人的肯定,也是對男女平等的又一次推動。
我們去談論女性電影人“破百億”,不是要求男性電影人當度利益,而是希望女性與男性一樣,能獲得相同的機會,擁有同樣的權益——不必優待,只求平等。
文/阿楚X十六X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