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是一個內憂外患、社會動盪的混亂時期,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根本無力保護百姓安危,尤其地處南方的廣東省在治安上惡劣到了極致。
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練武之風盛行,各種武館林立。
為了招攬學員,踢館和接受挑戰,就成了家常便飯,贏者聲名鵲起,輸者捲鋪蓋走人。長此以往,沒有真材實料根本無立足之地。
在這些人中,有十人被稱為“廣東十虎”。他們不但武藝超群,在品行上更是超人一等。
最近有一部以“廣東十虎”為原型拍攝的網路電影《英雄年代之九龍秘鑰》。作為一部網大,可以說是毫無意外地“撲街了”。
電影上映3天僅收穫87.8萬票房,在熱度榜上只能排到第5位,可以說是開局不利。從劇情上來看,想以口碑逆襲也是難上加難。
電影以清政府閉關鎖國,外國列強不斷進犯為背景,英日侵略者刺殺四名清政府官員並綁架了廣東巡撫蘇志堯,為的就是找到廣州城最後一道防線的鑰匙,以達到佔據廣州城的目的。
如果單從故事整體來看,《英雄年代之九龍秘鑰》算是講了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
蘇燦等人以假金鑰查出蘇志堯被藏匿的地點,然後取回蘇志堯手中真的九龍金鑰,最後趕在英國艦隊到來時開啟大炮,擊退了英國人。
電影在前期故意預留了一些BUG,比如敵人在屋外偷聽,屋內的高手卻沒有絲毫察覺。但在探查敵人窩點時,蘇燦又有了極為敏銳的聽力。
後來才解釋說,真正的九龍金鑰一直在蘇志堯手裡,可是敵人不知道這件事,我方需要想辦法找到蘇志堯的藏身位置並從他身上拿到真的鑰匙,所以開始時被敵人偷聽是故意的。
這個反轉可以算是整部電影唯一的高光時刻,其他地方可謂處處是bug。
清政府官員被殺了一個又一個,但是防備能力一直沒有提升,所有官員身邊沒有一個武功能拿得出手的人。就連兩廣總兵的生殺予奪,都在敵人的一念之間。
為了推進劇情,電影有意給主角團開了兩次掛。
蘇燦等人被追殺時逃入月照坊,但是坊主以不想惹麻煩為由請他們離開。於是這裡安排了黎仁超出場,至於坊主為什麼那麼忌憚這位“七爺”,電影沒交代,反正就是讓蘇燦等人留下了。
後面發現英國人的商船藏有大量火器,為了消除後患,兩個人穿上“鯤鵬衣”化身為“轟炸機”,這才成功炸掉了商船。如果有這本事,還怕英國艦隊幹嘛,人手一件,直接無敵。
蘇燦想拿著剩下的假金鑰去換取蘇志堯的性命,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的計劃,都認為這是真的。
那麼蘇燦的所作所為就相當於拿著全廣州城百姓的性命去換取蘇志堯的性命,對於不知情的官兵而言是無法接受的。電影借角色之口說“這是他們的家務事,不要管得太寬”。
這個解釋很顯然不合理,當時鑰匙的重要性可謂是以死相拼的程度,電影居然就這麼敷衍過去了。
這裡的反轉,也成了最大的bug。
蘇志堯把柺杖扔下後,就自殺了,只留蘇燦被打得奄奄一息。原本敵人殺掉蘇燦只是舉手之勞,卻偏偏不動手,不但讓他把藏在柺杖中真的九龍金鑰帶回去,還成為開啟大炮的關鍵人物。
原本“廣東十虎”最被人熟知的武藝和品行,在電影中完全沒有體現,基本就是一群工具人,換成甲乙丙丁也不影響劇情發展。與其說電影在講這些人的相關事蹟,不如說是電影想去蹭這些人物的名氣。
其實在電影中是有能施展拳腳的劇情的。電影結尾時,日本人在南門阻攔住了蘇燦一夥,誰知打到一半,只留下了一人阻擋敵人,其他人全都跟著蘇燦去開啟大炮了。
但從後面劇情裡來看,其他人根本就沒有過去的必要性,那邊本身就駐紮著眾多官兵,蘇燦到那裡自然能找到很多幫手。
最邪乎的是,蘇燦等人轉了一圈回來了,最後留下的那個人都沒身亡。換句話說,除了蘇燦的時間是流動的,其他人的時間都是靜止的。
《英雄年代之九龍秘鑰》結尾以說書人的角度告訴觀眾“信則有、不信則無,這書是說給有心人聽得”,好似以這種方式就能把胡編亂造的劇情搪塞過去。
不得不說,導演你想多了.......
點個“關注”,鼓勵鼓勵。(。・`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