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繪本中的故事
公主是怎麼挖鼻屎的?她會把鼻屎吃進肚子裡,抹在牆上,還是彈得遠遠的,讓別人都發現不了?小動物們好奇極了,它們猜來猜去都猜不出來。於是它們穿過樹林,來到宮殿,偷偷爬上公主的窗臺一瞧,結果……能猜到結局嗎?公主到底是怎麼挖鼻屎呢?
這是一本幽默頑皮的圖畫書,卻又能讓孩子哈哈大笑之中習得一個好的衛生習慣。只是一個衛生習慣嗎?當然不止是這些,讓我們一起看看作者還在書中說了什麼——
老婆婆想到一個怪問題:“你們知道公主是怎麼挖鼻屎的嗎?”
第一個出場的是小兔子,小兔子覺得鼻屎挖出來應該給媽媽(我女兒月亮一直就是這麼做的,就是非要給媽媽),小豬提出了反對,如果一位公主真要是這樣做了,確實太可怕了,那麼作為公主應該會怎麼做呢?
小豬覺得應該一口吞掉!這個想法匪夷所思的事嗎?並不是,有寶媽說過她家娃會吃,我家月亮也在有一次嘗過眼淚的味道之後告訴我“和鼻涕一個味”!當時我也嚇一跳,但是仔細想一想,孩子本就對自身感到好奇,幹出這事來也不足為奇。所以這個小豬提出來的也代表了小孩子的一種選擇。
而且小豬對小兔子提出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說明人家也是思考了的,只是這個思路又被小袋鼠反對了
小袋鼠的看法是粘在牆上。現在我們出門隨身都帶紙巾,在我們小時候有沒有見過小朋友這麼做?我上小學是真見過男生這麼處理問題的。
這個想法又被小貓反對了……
二,從繪本中看見孩子
看到這有沒有發現這完全就是孩子對此類事件的認知過程,而且隨著認知的不斷提升孩子處理的方式也在改變。
1. 最初是小兔子說交給媽媽——這是0到2歲的小寶寶對媽媽完全的信任與依賴,任何事物不加思考的就是要找媽媽;
2. 小豬提出給媽媽這個行為不禮貌,孩子2到3歲開始意識到有一些行為的不妥、不禮貌,於是會偷偷自己想辦法解決;
3. 小袋鼠說上面都是細菌,孩子3歲半到4歲開始對客觀世界開始進行比較科學的觀察
4. 小貓提出來牆面會被弄髒,這正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他開始注意到周圍環境的整潔程度,而且想要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
這事每個孩子的發展區別很大了,但是會有一個過程,我家老大的床是1.2米*2米的,比較大,他在床上放到好多玩偶,老二就自然跟著學,她那小床0.6米*0.9米的,放幾個玩偶就滿了,但無論我怎麼勸都不好用,就是不要把玩偶送回家,都堆在她的小床裡,直到有一天有位同月份出生的寶寶來我家玩,看看月亮的床,說“好亂呀!”這個寶寶走後當天晚上,月亮讓我把床上的小玩偶全幫忙給送回“家”(一個大玩具筐),從此床上再也不放玩偶裡,小被子小褥子還得鋪得一個皺都沒有!
小貓說得“太噁心了”和來做客的寶寶說得“好亂呀”其實是一樣的,習慣了整潔的環境也就自然習得了整潔,對環境有了要求也就會在自己有能力動手時主動整理。小貓提出的“把鼻屎埋起來”其實也是一種幼稚而可愛的整理行為了。
5. 小猴子提出來“別人踩到了可怎麼辦?”這是孩子心智的進一步成熟,認知也有了相當的進步,開始顧慮到別人的感受!正是4到5歲理解他人的水平增強逐漸學會換位思考的階段。這是很了不起的進步!在孩子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前,想讓孩子“為他人著想”,家長磨破了嘴孩子也不肯,這絕對不是孩子自私,是他理解不了家長到底在說什麼。我們常遇到孩子們在公園玩鞦韆,大一些的孩子看到小孩子過來不用家長說,會主動就讓出鞦韆,而四歲以下的孩子,怎麼跟他說讓別的小朋友玩一會兒都不願意,結果要麼是家長用什麼東西給吸引走,要麼就要等他自己玩夠了。這種事情不需要指責孩子,不是孩子自私,只是心智沒有成熟到這個程度,強求會讓孩子很痛苦。
小猴子提出“假裝不小心,彈到很遠的地方”,這裡的“假裝不小心”是孩子智商的又一次成長,在此之前孩子並不知道一個人偷偷做的事、心裡想的事……這類個人行為別人是不知道的,孩子以為他做的事和他知道的事別人也都知道,分不太清楚自己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是可以隔離開的。所以在這次智商增長之前,孩子不會有悄悄做什麼的行為,他做的一切都是“明目張膽”的。關於不告訴別人別人就不會知道的認知最開始萌芽時,孩子知道可以假裝某事“不是我做的”,家長看到這種行為覺得幼稚可笑,甚至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品行不好“欺瞞、撒謊”,這都是誤解了兒童,其實這時我們應該高興驚喜,這是智商的一個進步,很大的進步。
月亮現在正處在這個階段的初期,會偷偷乾點小壞事,但是轉身就跑來悄悄告訴我,“媽媽,我把葡萄扔桌子低下了。”我很驚訝地問她:“你為什麼把葡萄扔桌子低下呀?”“好玩呀,我偷偷扔的。”瞬間破防,裝不下去了,老母親笑出豬聲。
是不是也有讀文的寶媽家裡的娃最近在幹這種小壞事,然後跑來悄悄告訴你?
6. 小蛇提出來“放進杯子裡,等它溶化以後,就沒有人知道啦!”首先提到“溶化”,孩子對客觀世界有了認真的觀察和了解;然後提到“就沒有人知道啦”,之前的小猴子是偷偷做什麼事的初期,很多人都在他就開始點掩耳盜鈴,這一部分的小蛇是真的“偷偷做”了。
家長會發現孩子有一天真的會不告訴你自己做點什麼事了,這是表現他心智更趨向成熟,不能有些事家長事後知道了會很光火。
有個爸爸給孩子買了一個正版大黃蜂,孩子玩了一段時間弄壞了,怕爸爸說就給藏起來了。爸爸是先發現了壞了的大黃蜂,然後問兒子玩具呢,兒子說不知道放哪了……爸爸說兒子不誠實,還弄壞了那麼貴的玩具……整件事孩子有什麼錯呢?爸爸只看到了那麼貴的玩具,並沒有發現孩子已經會“藏起來”,沒有發現孩子已經能把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分開了,更是沒有看到孩子的成長。
三,不同角度看本書
在小動物不斷的猜測中故事到了最後,猜得不如親自看見:大家都會有鼻屎,公主會優雅的解決這個問題——用紙包起來再扔到該扔的地方,多簡單的做法!
孩子們翻開這本書一頁又一頁,不斷的隨著小動物們思考、批判,再思考、再批判……在哈哈大笑中習得反思和質疑。
家長們翻開這本書一步步看見孩子心理層面的成長過程。
繪本是給孩子看的,更是給家長看的。
關注作者,帶你讀懂經典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