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部落始祖后稷(姬棄),為黃帝之後(黃帝曾孫帝嚳之子),本屬西羌部落,後來不堪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在古公亶父時期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周原定居下來,族人始稱周人。
遷至周原後周部落逐漸強盛,當時的商王是文丁,他為了拉攏周國,把女兒嫁給季歷(古公亶父第三子,文王姬昌之父),並封季歷為“牧師”(執掌商朝西部的征伐大權)。不過商、周之間的猜疑並沒有因為聯姻而得到改善。周部落始終是商朝的隱患,周的日漸強大與商的逐漸衰落加深了彼此的猜忌,進而相互征伐。後季歷被文丁所殺,商周矛盾陡然加劇。
古公亶父長子太伯及次子仲雍遷於荊蠻,後太伯在南方建立吳國
《詩經·魯頌》中有“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
表明周族在古公亶父時期就有了取代商朝的想法,吳國的建立是西、南兩個戰略方向的結果。
季歷被殺後,其子姬昌繼位,此時國力不足與商朝對抗,所以姬昌繼續臣服於商朝,做了殷商西伯。不過殷商對周人還是不太放心。商紂曾囚姬昌於羑里,並殺其長子做成肉湯、逼迫文王喝下。後來周人以駿馬、美女等賄賂商紂,才求得姬昌歸周。
姬昌歸國以後,滅商之心更加堅定。對內倡導發展生產,搜捕逃亡奴隸,防止勞動人口外流,以增強周族實力,吸納附近部落歸附;對外進行武力擴張,此時商朝由於東夷的反叛,商朝主力被派到了東方平叛,這為周人東出提供了條件。《尚書》記載,周國首先討伐西方犬戎及密須等小國,以穩固後方,接著東伐耆國、又伐邘,最後伐崇國,深入到商朝勢力範圍。
隨著周國的愈發強大,原先歸附商朝的很多諸侯部落紛紛轉投周國,以至於“三分天下有其二”,於是姬昌便遷都於豐都,準備進取殷商。可惜文王沒能看到滅商的那一天,大業未成身先死。文王去世後,剪商大業落到了其子武王姬發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