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 “三教合一”。但問題是,為啥要三教合一?三教合理又有啥意義呢?我用兩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你。
武媚娘與楊貴妃的出家
唐朝歷史上有兩次著名的“不倫”事件:一是唐高宗李治將父親李世民的姨太太武媚娘改造成自己的妃子,二是唐玄宗李隆基將兒媳婦楊玉環改造成自己的“貴妃”。但是“子烝其母”、父奪子媳,都是嚴重違反儒家倫常的禽獸之行,儒家禮教又恰恰 是國家尊奉的意識形態教義,若統治者自己先違反了,那可怎麼得了?
有趣的是,李治和李隆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做了一件類似的事:李治將武媚娘先送到業寺削髮為尼,然後再讓她還俗並冊立為妃;李隆基也是先令楊玉環出家當了道士,然後再還俗並立為妃子。
當然,史書裡說的都比較委婉,前者說,李治是視察感業寺的時候,才遇到武媚孃的,而李隆基冊封“楊太真道士”,也差不多是這德行。
武媚娘和楊貴妃為啥要出家?
為啥兩個皇帝都要讓二女做這種“出家”的遊戲呢?因為儒家是世俗化的文化系統,講究倫常。在倫常關係中,每個人都 有一個“社會人格”或者說身份,不能僭越。既然講究倫常,那麼“悖倫”、“逆禮”的事就是“非人”、就是“禽獸”了。
另一方面,“出家”作為一種儀式,代表著脫離俗世,是對倫常結構的解除,相當於個人社會身份的“消亡”,換句話說“李世民的姨太太武媚娘”、“李瑁的妻子楊玉環”的“社會身份”隨著她們的“出家”而消亡了,不存在了。社會的“倫常”加在她們身上的“名分”透過“出家”這個行為而消亡了。隨後的還俗則意味著二女在“身份洗白”之後獲得了“再生”,“再生”後的身份已經是“新為人婦”了。
如何兼顧“面子”和“裡子”?三教合一的特殊價值
後世很多人說唐朝宮庭不倫,但大家只說對了一半,李氏一做這種事兒的時候,還是很要面子的。包括唐朝在內的歷代王朝都以儒家文化為主導意識形態,強調“倫常”,視“不倫”為“非禮”的“禽獸”。但釋、道二教恰恰為這種行為的合理化提供了“文化資源”,化解儒家文化下的“倫理困境”。中國文化三教合一、彼此協和,即要了面子,又有了裡子,時有奇效,武媚娘、貴妃出家的梗就是很有趣的例子。
至少,李氏這樣的操作方式,比起當年北齊高氏的“動物化”的作派,看起來稍微講究一點,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