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過後,86歲的老頭子梁武帝蕭衍,被活活餓死在了建康臺城。得知這一訊息以後,老蕭家的子孫們,沒想著為梁武帝報仇,而是想著爭權奪利,各自為政。
其實早在侯景圍困梁武帝和太子蕭綱的時候,蕭家這些藩王們,壓根就沒打算勤王。一個個在自己的地盤上積蓄力量,坐等梁武帝和蕭綱被殺,他們好趁機登上大寶。
蕭衍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像菩薩一樣對待子孫,結果這幫癟犢子居然如此“孝順”自己,真是一口老血噴出三丈高啊!
其中鎮守江陵的蕭繹,作為梁武帝的第七子,被梁武帝委以重任,手握荊州強兵。可是在勤王的過程中,這位老兄可算是昧良心了,壓根就不高興前往建康勤王。因為他有其他想法。
一、蕭繹等的就是梁武帝駕崩的訊息。
蕭繹很清楚,梁武帝和太子蕭綱在一起,屬於捆綁銷售的模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個時候蕭繹拼了老命去救梁武帝,也無法撼動蕭綱的位子,要是那樣,不就白忙活了嘛!
因此蕭繹選擇了等待時機,期間梁武帝派人加封蕭繹為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製等,都沒能動搖蕭繹隔岸觀火的態度。
從梟雄的角度來說,蕭繹這麼做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在亂世之中,如果沒有好處的話,蕭繹為啥要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去搏一把呢?
公元549年,蕭繹終於等來了86歲的梁武帝,餓死在臺城的訊息。這一年蕭繹42歲,可謂是身強體壯,正是治理天下的好年紀。
為此蕭繹便打算大搖大擺地稱帝自立,畢竟建康城裡的蕭綱,已經成了侯景的傀儡,是無法服眾的。作為蕭衍比較有實力的兒子,蕭繹稱帝,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問題是,難道梁武帝就只有你一個有實力的子孫嗎?當然不是!等待梁武帝駕崩的,遠不止蕭繹一個人,還有:
- 第一,梁武帝的孫子河東王蕭譽(前太子蕭統的兒子)及其弟蕭詧,蕭譽坐鎮湘州,蕭詧坐鎮襄陽。
- 第二,梁武帝的第六子邵陵王蕭綸,坐鎮揚州。
- 第三,梁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蕭紀,坐鎮益州。
這幫人可都是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也全都是梁武帝的直系後裔,完全有資格稱帝。為此,要想稱帝,就必須要先把這幫人給擺平了。
二、蕭繹在宗室內部,是最出眾的一個。
大家都是梁武帝的後代,而且全都手握兵權,憑什麼就你蕭繹能稱帝,我們其他人只能乾瞪眼呢?就因為你假黃鉞,我們就要都聽你的嗎?於是大家紛紛起兵,打算滅了蕭繹,自己出來單幹。
首先,滅了河東王蕭譽。
蕭譽覺得,他雖然是蕭繹的侄兒,可大家都是王爺,憑什麼蕭繹可以指揮自己呢?因此蕭繹派來了三撥人,都被蕭譽給打發走了。
這下蕭繹可怒了,索性派遣自己的世子蕭方等討伐蕭譽。結果蕭方等還被蕭譽給滅了,你說氣人不?
蕭繹並沒有惱羞成怒,而是一邊安撫蕭譽,打算和談,一邊則派遣信州刺史、鎮兵將軍鮑泉收拾蕭譽。和談是沒希望的,畢竟人家蕭譽剛打了勝仗。不過在鮑泉的打壓下,蕭譽立馬就慫了,因為壓根就打不過啊。
蕭譽的人馬被鮑泉滅了1萬多人,只好倉皇逃入長沙城中。這個時候蕭繹又派來了王僧辯,這傢伙可是南北朝著名的猛男,一眨眼功夫就將蕭譽給滅了。蕭譽兵敗被殺後,他的弟弟蕭詧只好倉皇撤軍,投靠了西魏宇文泰。
其次,擊潰邵陵王蕭綸。
蕭綸倒是比蕭繹孝順得多,沒辦法,他坐鎮揚州,距離建康太近了。這要是不來,有點兒說不過去。
在平定侯景之亂的過程中,蕭綸也是立下不少戰功的。正因為如此,當蕭綸勤王失敗,逃亡到郢州時,南平王蕭恪果斷將郢州讓給了他,自此蕭綸便在郢州形成了割據勢力。
等到蕭繹攻打蕭譽的時候,蕭綸便打算支援侄子蕭譽,結果被王僧辯派遣的1萬多水軍擊敗。蕭綸只好匆忙逃亡到了武昌。此後部下們反水,蕭綸無奈之下只好投靠了北齊。
蕭綸、蕭詧這叔侄倆可真有意思,一個投降了北齊,一個投降了西魏。搞得好像分兩頭下注一樣。
再者,消滅武陵王蕭紀。
梁武帝的第八子蕭紀是個人才,從小就很有文采,而且勤奮努力,十分有主見,深得梁武帝的喜愛。因此他早早就被梁武帝封為武陵郡王、益州刺史,負責鎮守成都,手握益州、梁州等十三個州的兵權。
關鍵是,蕭紀還是個很懂得治理的人,他在任期間,益州地區的百姓生產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老百姓過著幸福的日子。因此蕭紀手裡的資源相當豐富,可謂是兵精糧足,要想稱帝太容易了。
可蕭繹稱帝之前,就向蕭紀發來了詔書,你說蕭紀看了氣不氣?因此蕭紀索性也就攤牌了,直接在成都稱帝,並且打算進軍江陵,滅了自己的哥哥蕭繹。
對此,蕭繹做出了兩手準備,首先封鎖瞿塘峽口,讓益州的水軍無法進入江陵境內。其次則向西魏發出求援,希望他們進軍成都。
而蕭紀很有意思,每次作戰前,都拿出大量金銀財寶激勵士氣,結果士兵們士氣大振,打了不少勝仗。
可打完勝仗以後,大家前來領賞的時候,蕭紀卻把寶貝都給藏起來了。這還了得?原來如此有才的蕭紀是個吝嗇鬼,大家都覺得自己上當了,二話不說就背棄了蕭紀。
軍隊士氣低落,又加上蕭繹拒絕和談,選擇猛攻,最終蕭紀兵敗被殺。關鍵時刻成了吝嗇鬼,這是蕭紀戰敗的重要原因。
三、臭棋頻出,使得蕭繹步步走向滅亡。
臭棋一,請求西魏支援。
說實話,讓西魏進軍成都,絕對是一招臭棋。人家拿下成都以後,難不成還會還給你嗎?而且手握益州和關中,不就是當年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本錢嗎?
可惜蕭繹不管這些,他只知道這塊地方寧可給了西魏,也不能給自己的弟弟。雖然蕭繹滅了蕭紀,可益州自此也落入了西魏之手。這為後來蕭繹的敗亡埋下了伏筆,實在是一招臭棋。
臭棋二,拒絕遷都建康。
公元552年,侯景兵敗被殺,蕭繹在江陵稱帝。這個時候南朝四方平定,按理說蕭繹前往建康繼承大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蕭繹卻另闢蹊徑,他拒絕前往建康,甚至覺得江陵城還是相當不錯的。可問題是,南朝的根基都在建康,宋齊梁三朝都在這裡建都,有勢力的家族也都盤踞在這裡,如果得不到這些人支援,你這個皇位能坐穩嗎?
再說了,建康虎踞龍盤,至少能撐得住一時,而江陵城孤城一座,又是四戰之地,到時候想躲都沒地方躲。這為後來宇文泰滅了蕭繹,再次埋下了伏筆。
臭棋三,攤牌過早,結果惹怒了強敵。
蕭繹剛剛登基沒多久,內心便驕傲了起來。他覺得南朝的內亂似乎都被平息了。因此他選擇和西魏的宇文泰談判。
他給宇文泰寫了一封信,表示應該按照過去的地圖重新劃定疆界,也就是說,讓宇文泰把益州給吐出來,你說宇文泰能答應嗎?這不是找死嘛!
其實南朝表面上一派和氣,實際上已經危如累卵了。這個時候應該穩住內部,才能慢慢恢復南朝的生產力,繼而再去談判,也就有了底氣。
匆忙談判的結果,就是導致宇文泰大怒,直接派遣於謹、楊忠、宇文護等人帶兵5萬南下進攻將領。蕭繹走投無路,發現也沒人願意來救他,只好束手就擒。最終被投靠西魏的侄子蕭詧用土袋給活活悶死了。
結局:一生愛書如命,結果卻焚書自嘲。
蕭繹的結局的確令人唏噓,畢竟手裡一副好牌,初期打得還不錯,甚至有重振南梁雄風的希望,可結果下了3步臭棋,將此前的成績全部給毀了。
梁季之禍,巨寇憑壘,世祖時位長連率,有全楚之資,應身率群后,枕戈先路。虛張外援,事異勤王,在於行師,曾非百舍。後方殲夷大憝,用寧宗社,握圖南面,光啟中興,亦世祖雄才英略,紹茲寶運者也。---《梁書》
值得一提的是,蕭繹從小就是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沒事兒就找一幫大儒一起談談心。家裡的藏書多達14萬卷,甚至親自主編了《金樓子》。他曾經自稱:韜於文士,愧於武夫。
可西魏大軍圍攻江陵的時候,蕭繹卻派人將自己所藏的14萬卷書全部付之一炬。為啥?他自己給出瞭解釋:文武之道,今夜盡矣!
啥意思呢?其實蕭繹就是覺得,自己讀了這麼多年書,結果卻落得這種下場。因此他決心將這些書付之一炬,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世人:讀書無用。
好傢伙,多麼諷刺的一件事。你自己讀書無用,不代表別人也讀書無用吧?同時期的梟雄陳霸先,也是個嗜書如命的人,尤其喜好讀兵書,不就成就了一代偉業嘛!
參考資料:《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