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處於語言成長期的孩子,常把“哥哥”說成“得得”、“沙發”說成“沙巴”、“小魚”說成“小姨”。
家長們可能並不以為意,認為孩子這樣說話十分可愛,等到再長大一些就好了。殊不知,這些發聲問題要及早發現,及早矯正,以免錯過了語言成長期,帶來不良的影響。
Q1 孩子多大時需要重視起來?
導致口齒不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口腔運動協調性較差,或是語音聽辨力、口腔靈敏度不好。前期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孩子的口腔、聽力、語言發育都還在進行中,肯定很多音都是說不清楚的。
一般來說,孩子4-5歲基本完成語言發育過程(並不絕對),如果還有發音不準、說話含混不清(方言導致的除外)等很難糾正的問題,就一定要重視起來,要進行人為的矯正干預,不能順其自然。
Q2 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發音不準?
可以參考以下幾種問題來進行初步判斷:
固定的發音不準,比如把瓜(gua)說成dua,哥哥說成嗒嗒(da),g這個音發成了d。
zh\ch\sh都發不準,jqx也都不準,這種大部分都是發音位置錯誤。
有前鼻音、後鼻音的問題,可能是發音位置或口腔開合度錯誤。
總省略一些音,省略聲母或韻母。
很多音都發音不準,模仿不出來,這類需要經過專業人士觀察,看是發聲習慣沒有培養好,可以進行後天矯正,還是先天病理問題,需要儘快就醫治療。
Q3 如何初步判斷是不是生理問題?
孩子的發聲問題有可能是口腔、聲帶、唇、聽力等各種生理性問題導致的表象。請觀察一下孩子有沒有這些問題:
舌繫帶過短,影響發聲
是否經常流口水
是否能夠很順暢的使用吸管
吃東西時候咀嚼、吞嚥是否正常
說話聲音過大、過小,或聽不清別人說話
咬堅硬的食物時,牙齒力度不夠
唇舌是否過於無力
如果有上述這些問題,非專業人士未必能把握的準,建議去醫院請專業醫生判斷是否需要干預治療。
另外,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作用,若孩子出現發聲問題,請以專業醫生的診斷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