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無意中劃了一個影片,影片裡的內容是一個男子逗著他幾個月大的寶寶。
這在我看來沒什麼,因為我家隊友當年也經常逗孩子玩,但是影片下面的評論卻重塑了我的認知。
因為影片裡的男子,是個女生。
這個孩子是她和另一個女孩子孕育的試管嬰兒,她倆的身份定義是我們所說的“女同”。
帶著好奇,我刷完了她的所有影片,影片裡的內容都是關於她們和孩子的,。
哦,忘了說了,孩子是男孩。她倆在一起組成家庭,帶著自己生的寶寶,一起生活。
說實話,高中、大學階段的我,對於女同、男同這種戀愛模式我是嗤之以鼻的,認為這就是一個不正常的戀愛關係。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閱歷的不斷豐富,也逐漸會以平和的心態看待這件事情。
會尊重、不鼓勵、不支援、不否定。
2
我們的社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多元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按照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生活。
而我們也會用包容、體諒、理解的心態去看待他們,欣賞著他們。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前兩年的一個新聞:身價千萬,帶著50萬去美國買精子去生孩子的單身媽媽葉海洋。
她是一個個性獨立的人,不渴望婚姻,愛情對於她來說不是生活的全部。
但是她喜歡孩子,經過慎重思考,她決定去美國買精生子。
最終,她如願以償,有了可愛的天使寶寶。
有了女兒以後,葉海洋把所有的柔情和溫暖都傾注在寶寶身上。
透過她的社交媒體賬號,我們也可以看到葉海洋與寶寶的美好互動。
為了女兒不再孤單,她決定再生一個寶寶。就像她自己所說:“二胎的出生,意味著當媽媽和長輩都不在時,這兩個孩子不會感到孤單”。
3
多元化的社會有著多樣化的生活,每個人的生活都在演繹著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影片中女孩子在她的主頁中寫的:“尊重所有的聲音,但我只順從自己內心”。
愛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光明,不分種族,不分性別。
我看影片下面的評論,也很暖心:
有人鼓勵:“挺好的,只要兩人幸福就好,能給孩子溫暖的家庭,這比什麼都好,加油。不用介意別人說什麼,文明程度越高的人越能理解別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說風涼話的,不必理會。”
有人擔心:“那孩子長大以後,如果要問我爸爸在哪裡,該怎麼辦呢?”下面就有人回覆說:“現在有多少是喪偶式育兒,當男人不能承擔他該承擔的,不要也罷,免得煩心”。
許多爸爸在教養孩子的問題上都認為,這是女人的責任,他們每天回到家就是喊累,回家吃完飯以後就會躺在沙發上刷手機、玩遊戲。
就是週末放假休息陪伴孩子,但是注意力永遠都在手機上。
要不怎麼說中國女人有四大慘: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從名字上就能詮釋出中國媽媽的悲催、委屈和無奈。
所以筆者認為:婚姻不是女人的全部,尊重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地愛自己。
當然,女同、未婚媽媽這種事情,個人認為不應該過分宣傳也不應該全部否定。
自身不要去抹黑、譁眾取寵,這樣才算是一個正常態。
不支援、不反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討論:這樣的生活方式,你怎麼看?
文:@李米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