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可以說是中華歷史上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並不是對紅塵感到厭倦、去林中隱藏居住就能被稱為“隱士”的,因為古代有“士、農、工、商”的分類,隱士首先應當是有文化的知識分子,有能力步入仕途,但他們卻不慕名利,只一心追求內心的寧靜平和。
現代的城市生活方便快捷,隱居山中的生活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都很難熬。但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如今也有很多人選擇去終南山隱居,這座位於陝西省內、綜合了道文化、壽文化以及各種歷史文明典故的“仙山”,不僅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也吸引著慕道養生者。
早在9年前,終南山的隱居人數就超過了5000名,其中甚至不乏年輕人、外國人。現在終南山隱居人數恐怕已經過萬,而在這些人中,有一個被稱為現代“終南山第一隱士”的人分外顯眼,他隱居超過30年,每天只吃一些簡單的素食,甚至家人看到他也已經認不出來。
這位“第一隱士”就是但侯大師。當年他進入終南山時,還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子,旁人在他這個年紀,可能一心想著成家立業,但侯大師卻有些與眾不同,也許是受古代隱士文化的影響,也許是想追求清靜的生活,但侯大師進入山中,過起了“原始生活”。
終南山很美,陶淵明就寫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但想在終南山長期生活卻並不容易,但侯大師和其他隱士一樣,在山洞中或者廢棄的房屋草棚里居住,每天打坐、或者閱讀經書,然後就是睡覺、休養,以及吃一些在我們看來難以下嚥的食物。
但侯大師的飲食,除了清水,就是山中開闢菜地種下的青菜,每天素食。這樣的生活很多網友都覺得難以堅持,但侯大師卻樂在其中。其實也不止他一人,終南山上其他隱居者的生活也大同小異,只是但侯大師入山的時間太長,已經30多年,讓大家都感到驚奇。
當初家人並不支援但侯大師的決定,但他們改變不了他的想法。入山之後,但侯大師就長年沒有和家人團聚過,即使是中秋、或者過年。因此,30年後家人進山希望和他見面時,已經認不出他的模樣了,當年的小夥早就成為了面容滄桑、鬚髮半白的老人。
對於放棄現代生活、遠離家人獨自進山隱居,網友們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古代終南山的確是隱居的“仙山”,但如今終南山裡的很多人都是附庸風雅,稱不上真隱士,而且為了這樣的生活離開家人,更是不可思議、不負責任,令人難以理解。
但也有人認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他們嚮往清淨自然的日子,選擇隱居並沒什麼難理解的。古代有無數知名隱士,莊子、列子、鬼谷子、諸葛亮、陶淵明都是我們熟悉的人物,沒準在現代隱居者中也有深藏不露之人。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