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這是“曲聖”關漢卿的自我評價。作為我國最偉大的戲曲作家,我們在學習歷史時都會知道對他有一個定義,那就是他是元朝人。
關漢卿出生時間和去世時間有多個版本,為了方便,我們取一個據中和廣泛認可的時間來展開論述,即他生於1230年左右,卒於1300年左右。那麼問題來了,元朝1271年才建立,這是否意味著他僅70歲的人生有41年不是生活在元朝呢?既然是這樣,那他為什麼不可以說成宋朝或金朝人呢?細細分析,關漢卿被定位為元朝人是相對歧義最少的,原因如下:
其一、關漢卿肯定不能被定位為宋朝人。
關漢卿是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還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法。1230年,或就算更早,這三個地方要麼在金的統治下,要麼在蒙古的統治之下,偏安的南宋離三地都非常遙遠。當然,關漢卿和金朝或多或少會掛點鉤。但在這個時代,是戰亂的時代,新興的強大的蒙古南下就如當年金人掃蕩遼國和北宋一樣砍瓜切菜。金亡前的短暫年頭,這些土地到底是在蒙古還是在金的掌控之中,非常難說。
其二、1234年,金朝正式亡國。
這一年,沒有吸取當年北宋滅亡教訓的南宋和蒙古一起南北夾擊金朝,風雨飄搖的金朝終於壽終正寢。南宋助力蒙古亡金,並沒有恢復多少北宋土地,關漢卿所生活的地方均在蒙古控制範圍內,而蒙古是元的前身。
其三、1271年,元朝正式建立。
1260年忽必烈即位稱帝。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此時關漢卿雖然已經41歲,但他受到的文化教育肯定是漢文化和蒙古文化疊加的,此後繼之的元文化也是這一疊加文化的傳承。
1279年崖山海戰結束。南宋以極度悲涼的方式滅亡。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文化之昌盛是空前的。繼之的以關漢卿為代表的元文化多少同前代有些不同。正如關漢卿對自己的另一評介:“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去感悟他這句話,然後對比宋詞,自然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或生活方式有一些差異,或精神世界、文化習慣略有不同。
其四、關漢卿被我們廣為認可的身份。
“曲聖”! 元雜劇奠基人!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且關漢卿居四大家之首!這是我們對他的身份認同。既然已經成了元朝文化代表的第一人,那麼至少從這個角度可以將他定位為元朝人。
綜上所述,關漢卿的身份認同應當是元代。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關漢卿和明代的湯顯祖同為我國古代史上最偉大的戲曲家。
前者的《竇娥冤》,後者的《牡丹亭》都是中華文明史上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