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兵不厭詐”,用兵之道可以盡其所能地用欺詐戰術迷惑對方,以取得出其不意的作戰效果。二戰歷史上,日本偷襲珍珠港正是透過一次詭詐性用兵取得了不菲的戰果,然而正是這次行動將美國這部超級戰車發動起來,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
日本在珍珠港為美軍制造了人間慘劇
入侵蘇聯“敗北”使日本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20世紀40年代初,二戰正酣,日本處在入侵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焦灼時期,卻悍然發動偷襲珍珠港的作戰行動,挑起了太平洋戰爭的全面爆發,日本因此不得不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那麼,日本當年為什麼非要去招惹美國這個強大的對手呢?
這就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說起了。早在1931年,日本透過發動9.18事變,正式掀起了以燒殺搶掠為“總基調”的侵華戰爭。到40年代初,日本不僅陷入了中國廣袤的戰略縱深無法自拔,還將戰火燒到東亞和東南亞其他很多國家。作為資源匱乏的島國,為支援戰場拓展而搶奪戰略資源,成了日本軍政府的迫切選擇。基於這種戰略需求,日本陸軍和海軍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發展方向。
陸軍主張向北發展,佔領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那裡有蘇聯的重工業以及石油等戰略資源基地,而且日俄是世仇。在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中,日本取得了勝利。時隔30多年後,蘇聯又開始了國內的大清洗,大批有經驗的軍官被消滅,而且遠東軍力薄弱,運輸線漫長。因此,日本認為蘇聯並不可怕,對其遠東的入侵和掠奪可謂蓄勢待發。1939年5月,日軍一個師團對滿蒙邊境的蘇蒙聯軍發動了突襲,按照“9.18的套路”,依然是地方部隊擅自行動,日軍跨過滿蒙邊境,向前追殺殘敵。
然而,這次日本的罪惡野心並沒有得逞。為了在東西兩線作戰中,一次性解決遠東由日本帶來的牽制,蘇聯派出王牌戰將——朱可夫將軍到東線指揮與日本戰鬥,併為其配備了天量的戰爭物資和精良裝備。在諾門罕草原上,蘇軍在佔有絕對優勢的戰役中,日軍並沒有達成戰略目標,而且遭到了蘇軍強大火力的反擊,留下大量傷亡後落荒而逃,從此也就不敢輕易再打蘇聯東線的主意。
由敗北轉南下,似乎成為日本的必然選擇
雖然日本在北上侵蘇的戰役中沒有佔到便宜,但不得不說其當時的軍事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尤其是在海軍力量方面,幾乎可以排到世界第三位。即便如此,日本海軍依然屈居美國之後。畢竟日本只是個面積不大的島國,資源短缺,其海軍力量與美國相比來說,就是大象眼中的一隻蒼蠅,根本沒把它放在眼裡。
日本藉著美國的“輕視”之機,開始把目光投向太平洋的珍珠港。珍珠港一度被麥克阿瑟稱作“最強大的基地”,成為日本南下的心腹之患。珍珠港位於夏威夷群島的瓦胡島南部,東距美國西海岸2090海里,西距日本3200海里,是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經營已久的主要基地,也是美國和遠東、西太平洋之間的海上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太平洋心臟”之稱。珍珠港內水區面積約32平方千米,水深12-18米,可同時停泊約500艘大小艦船。基地內設施配套齊全,裝備完善,有軍港、機場、航空站、油庫、彈藥庫和修船廠等10餘處軍事設施。
據偷襲珍珠港事件的主謀——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海軍主力已經進至夏威夷,對日軍南進造成嚴重威脅,若開戰之初不予以摧毀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艦隊不斷加強,日本海軍將難以取勝,這會極大地影響日本南進戰略的實施。但如果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發起攻擊,用艦載航空兵摧毀或者癱瘓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型艦船和飛機,使其在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和參戰,從而奪取戰爭初期的制海、制空權,就能保證日本南進的翼側安全。而且,如果在開戰之初就能擊沉珍珠港的美軍主力艦隊,也能挫傷美國海軍及美國人民計程車氣,消除美國依託航空母艦對日本國土、特別是對日本首都及其他大城市發動突然襲擊的可能。
偷襲珍珠港是日本一次大秀航母肌肉的行動
二戰期間,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並不算少。從上世紀40年代初,日本海軍航母進入鼎盛時期,直到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為止,日本先後建造了29艘航空母艦(其中有4艘已經下水但未完工)。1922年,日本建造的“鳳翔”號航母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標準的航空母艦。
藉助龐大的航母編隊“穩、準、狠”地達成作戰目標是日本在偷襲珍珠港戰役中奉行的作戰策略。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軍一支由6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搭載414艘艦載機,在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中艦隊保持徹底的無線電靜默。除這6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2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和3艘潛艇。此外還有8艘油輪和2艘驅逐艦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從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機分為兩個波次向美軍基地發動攻擊,第一波攻擊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發回“虎、虎、虎”的訊號,表示奇襲成功。此後,第二波攻擊的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2400多名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
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取得了眼前的勝利,但從長期來看,日本偷襲珍珠港對其自身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其主目標之一是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沒有一艘在港內。世界各地的海軍和其他觀察家都認為,將美國大多數戰列艦創傷擊沉是這場戰役的最大成果,但實際上美國很快對這些戰艦進行了修復,並更新了作戰能力。而更為重要的是,珍珠港事件很快將一個本來意見不齊的國家動員起來了,齊心協力的戰勝日本,這可能也是後來盟軍要求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珍珠港事件本身已經決定了日本戰敗的命運。
圖:源自網路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嶽江鋒
策劃:宋雅娟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Military2016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