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弘農君
使百斤大刀,83歲掛帥,臥著出征,官至尚書,加太子少保、少師、太師銜,最後封無可封,只能再次封太師、尚書銜的明末猛人王象乾,用實力證明什麼叫你大爺終究是你大爺。
在中國歷史上,論打仗,王象乾將軍就沒服過誰。
明朝末年北邊草原遊牧民族,屢屢襲擾邊疆,經常騎著快馬衝進大明境內燒殺搶掠,邊疆百姓苦不堪言。
派去鎮壓的將軍因為無力對抗遊牧民族的鐵騎,而如同走馬燈似的換了一茬又一茬。
於是朝庭便派遣武舉人出生王象乾鎮守新城,也是因此而開啟他那花裡胡哨的傳奇人生。
其實當時朝廷在派遣王大爺時,並沒有抱著他能必勝想法,想的可能也是,就派他去碰碰氣。
智鬥
但是王大爺可不簡單,雖然是武舉出身,但卻是個善於動腦子的主。
自打接到命令的那天起,他就知道以步兵對騎兵,那是絕對要吃虧的。
於是王大爺靈機一動,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騷操作就在他的腦子裡開花結果了。
到達前線以後,他先是命令鐵匠打了一把重達百斤的大刀,歷史的記載是 “重百均,闊盈尺”。
然後每天帶著幾個人抬到這口大刀到處巡視,每到一處,就把大刀插在邊境上,故意放風出去,讓敵人來拿。
毫不意外沒人能拿得動這個大傢伙,當然王大爺也拿不動。
但是雞賊的王大爺卻找了個木匠,用木頭做了一把一模一樣的大刀,貼上銀箔,造得是分毫不差。
然後騎上戰馬舞著大刀,專門跑邊界上溜達。一邊把大刀舞的呼呼生風,一邊詭異地大笑,同時高呼著:吾乃明人王象乾,誰來與我決一死戰。對面的敵人看到這陣仗直接嚇尿,只能感慨:此人真天神也!誰也不敢出來迎戰。
草木皆兵
但是王大爺的騷操作可沒完。耍完大刀他又派人在邊境上插上蘆葦。
揚言道:此吾長城也!
最後敵人過來看著插的像籬笆一樣的蘆葦。心想這不會是個傻子吧,然後一口氣拔了,燒了個精光。
但是王大爺並不生氣,又派人去插。敵人又給他燒了。
如此往復幾次過後,王大爺說,時間到了,爺不陪你玩了。
下令在插蘆葦前,先埋上火藥、炮石、火油之類的熱武器。
結果當敵人跑過來照常點火之後,一時間,炸得是人仰馬翻,燒得是天昏地暗。
此事過後,王大爺又派人在邊界上插上蘆葦,此後敵人只要遠遠看見蘆葦在,便乖乖地撤軍。聽見王象乾的名字都犯怵,
後來王大爺因功官至戶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銜,可謂是位及人臣。活成了別人羨慕得樣子。
後來年老體弱之後,因病告老。
但是故事要是就這麼完了,那就實在太沒勁了。
83歲臥床出征
王大爺83歲那年,已經到了崇禎年間,時隔多年後的遼東部落再次找大明的不痛快。
朝廷當然是出兵鎮壓,結果和幾十年前一樣,派去的人馬都是有去無回。
皇帝急了,看來還得王大爺出馬。但是這時侯的王大爺已經83歲高齡,老的路都走不動了。
面對上諭王大爺說:我實在不行了,皇上還是另派人吧,崇禎安慰的說,王大爺沒事,你去臥著鎮守都行,只要你去。
王象乾大爺拗不過,最後真去了。
但是老爺子到前線後真的是臥在帥帳裡面。遊牧部落隨後真的是戰無不敗,敵人聽說了王象乾掛帥的訊息,才反應過來,難怪敗得這麼慘。
但是一想這都過了多少年了,他怎麼可能還活著,於是假裝議和,派人前去談談虛實。
結果進了大帳才發現,堂上臥著的,還是那張熟悉的臉,還是那惡魔般的微笑,於是這幫傢伙只能向床上的老人拜了又拜,屏息退走。
傳奇一生
上文提到王象乾的事蹟,雖然是根據《聊齋志異·王司馬》篇,經過文學加工而來。
但是並沒有脫離王象乾真實故事,而且他的個人經歷,甚至要比《聊齋志異》中更加精彩。
真實得王象乾,在活著得時候,已經官至尚書,加太子少保、少師、太師銜,到了封無可分得地步。
所以死了之後,只能只能再追贈一個戶部尚書,加太子太師銜。這樣的情況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也並不多見。
而明清時期,山東王大爺的家族,一共出過進士36人,舉人52人,貢生156人,王象乾的時代,更是創造了山東王氏家族的第一個高峰。
王象乾本人文治武功又頗具傳奇的一生,更是算得上明末的南天一柱。
如果足夠了解他的一生,就算用山東人驕傲,或者中華民族的驕傲來形容他都不為過。
如今山東桓臺縣新城鎮,還有當年皇帝為了褒獎他的功勞,修建的“四世宮堡”牌坊。也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一座純磚結構牌坊。
附上非常有趣的《聊齋志異·王司馬》原文片段。
新城王大司馬“霽宇”①鎮北邊時,常使匠人鑄一大桿刀,闊盈尺, 重百鈞,每按邊,輒使四人扛之。鹵簿所止,則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動。司馬陰以桐木依樣為刀,寬狹大小無異,貼以銀箔,時於馬上舞動,諸部落望見,無不震悚。又於邊外埋葦薄為界,橫斜十餘里,狀若藩籬,揚言曰:“此吾長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機其下,北兵焚薄,藥石盡發,死傷甚眾。既遁去,司馬設薄如前,北兵遙望皆卻走,以故帖服若神。後司馬既老乞骸歸,塞上覆警,召再起,司馬時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辭。上慰之曰:“但煩卿臥治耳。”於是司馬復至邊,每上處,輒臥幛中。北人聞司馬至,皆不信,因假議和,將驗真偽,啟簾見司馬坦臥,皆望榻伏拜,撟舌而退。
註釋:①,“霽宇”,象乾字子廓,號“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