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長征來至陝北吳起鎮,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吳起鎮便是紅軍會師的地點,勝利就在前方。
但當時,紅軍的後面還拖著一條“尾巴”,那是兩千多名敵人組成的騎兵,他們隨時有可能追進蘇區,但是,如果把這股敵人帶進蘇區,恐怕會招來更大的麻煩。
大戰在即
長征的勝利不能毀在這些敵人的手裡,因此毛主席立即召集了紅軍各大軍政領導,開始商議作戰方案。
這場戰役的指揮任務交給了彭德懷,彭德懷在當晚給毛主席彙報了敵我情況,目前緊隨我軍的是敵人的一支騎兵連,他們的人數不算太多。這是由吳起鎮的地形決定的,吳起鎮的山道南北縱橫,如山道路狹窄,河道蜿蜒,所以不能展開大軍進攻,對騎兵而言,這樣的地形很難發揮出優勢,但是對於紅軍來說,這卻是一個絕佳的阻擊地點。
彭德懷進行彙報的時間是晚上八點,當時敵軍主力距離我軍二十華里,由於夜間山路難行,所以敵人正在原地休整,這一段停頓給了我軍寶貴的時間,在敵人停止追擊的這段時間裡,彭德懷火速趕到吳起鎮和毛主席等人開軍事會議,同時將傷員等進行轉移,各個部隊嚴陣以待,準備隨時和敵人展開鬥爭。
一開始,主席考慮的是在吳起鎮外打一仗,伏擊少數尾隨騎兵,但是在吳起鎮分析了局勢之後,毛主席認為,紅軍是有希望將這股敵人徹底打垮的,我們要消滅來自敵人的這支騎兵,打的他們不敢再追!
敵軍追擊部隊主力在頭道川,兵力為白鳳翔的五個騎兵團,沿二道川推進的是第三十五師馬培清的騎兵團,還有許多兵力在外道迂迴,敵軍仗著自己兵強馬壯,主動挑起了攻勢,主席、彭老總還有聶榮臻等人在二十日凌晨爬上山頭高點觀察敵軍的部署,紅軍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分別在頭道川、平臺山、二道川、三道川佈下埋伏。
此時,馬培清和白鳳翔都以為它勝利在望,因此急吼吼地沿著正面推進,但是彭老總早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口袋”,只等著敵人鑽進來一網打盡。主席和彭老總制定的戰術是在幾個地點將敵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根據對敵人的瞭解,我軍認為白鳳翔和馬培清互相之間充滿猜疑,不可能捨命支援,所以這給了我們各個擊破的機會。
大破敵軍
彭老總結合了第一縱隊、第二縱隊以及林、聶帶領的第一大隊共五千多人,對著敵人四千餘人的騎兵發起了攻擊,受到我軍主力攻擊的是白鳳翔部,由於此前急於冒進,白鳳翔部已經首尾不能相顧,白鳳翔眼看自己麾下的十八團被圍困在山溝之中,卻無力救援。
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白鳳翔不得不向馬培清發去求救訊號,但是,雖然馬培清早就知道白鳳翔受困,卻拖拖拉拉,不願意施以援手。馬培清的算盤打得好,他想,紅軍不好對付,自己要是去救援白鳳翔,肯定會把自己這點兵力搭進去,而白鳳翔又不會給自己補償。所以,與其費力氣去救援白鳳翔,倒不如坐山觀虎鬥。
而隨著戰鬥推進,馬培清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取勝,於是相當乾脆地從二道川溜走,留下了白鳳翔獨立支撐。馬培清一走,紅軍得以將所有的精力抽出來用於對付白鳳翔。白鳳翔獨木難支,而且,由於紅軍在高處進行機槍掃射,外部的敵騎兵聽到之後,也如同驚弓之鳥,一聽到槍聲便急於逃竄,根本顧不上白鳳翔,白鳳翔就這樣成為了包圍圈裡最大的一條魚,勝利的天平早已倒向了紅軍這邊。
白鳳翔陷入包圍圈之後,彭德懷立即對紅軍兩個大隊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這個時機計算得分毫不差,當時敵軍進入深溝,馬匹難以前進,敵人不得不下馬前行,在敵人牽著馬艱難向上行進的時候,我軍的伏兵如下山猛虎一樣朝著他們打下來,這讓敵人徹底亂了方寸。
狹窄的山溝裡,敵人的慘叫聲衝破了天際,從上到下,一片混亂不堪,他們已經失去了戰鬥的意志,心裡只想活命。
橫刀立馬
當時目睹了現場情況的莫休回憶道:“敵人此時,當然是急不擇路了,快,取直線,不管什麼峻坡斜坡,水坑,斷絕地,衝下去,人仰馬翻,像手榴彈轟炸樣,飈起濃重的塵霧,腿斷了,頭破了,腳跛了,壓在馬的下面了。能夠掙扎起來的還是跑、跑、跑……”
最後,白鳳翔帶著殘兵敗將逃上了山頂,被紅軍圍困了整整三天,幾乎到了全軍覆沒的地步,直到紅軍撤出吳起鎮,白鳳翔才敢戰戰兢兢地走下山,這個時候,他已經徹底嚇破了膽。
紅軍大獲全勝,不僅達成了拒敵於吳起鎮外的戰略目標,還一舉擊潰了敵軍四個騎兵團,繳獲了戰馬200餘匹戰馬。主席用這些繳獲來的戰馬組建了紅軍歷史上第一個騎兵團,吳起鎮之戰開啟了紅軍故事的新篇章。
而這一戰的勝利,作為首席指揮官的彭德懷功不可沒,正是因為他嚴密的部署,英明的指揮,戰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在彭德懷得勝歸來之後,主席提筆寫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六言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主席寫完這首詩之後,把原稿放在了辦公室裡,彭老總前來彙報戰役結果的時候,恰好看到這首詩。儘管彭老總為戰爭的勝利感到高興,但是看到主席如此誇讚自己,彭老總反而覺得這“唯我彭大將軍”之句實在誇獎太過。
彭老總認為,吳起鎮之戰之所以取得這樣的勝利,並非自己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所有紅軍共同奮戰的結果,於是他提筆將最後一句做了修改,彭老總寫道:“誰敢橫刀立馬,唯我英勇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