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早上6:30出發,沿S202和319國道前往河口斷橋景區。河口斷橋,位於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境內,原名清城橋,是鴨綠江上連線中朝兩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橋。
河口斷橋是當年志願軍三大渡江地之一,抗美援朝戰爭中彭老總、毛岸英等志願軍將士就是從這裡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的。
由於不熟悉道路,兩次有拐向斷橋的岔道我們都錯過了,一直沿路而行,在離電視劇《劉老根》的外景拍攝地龍泉山莊還有10多公里的地方,見到一個賓館,賓館老闆說我們已經過了斷橋岔路口有三公里了,如果不去《劉老根》外景地就要掉頭返回。當時的天氣是小雨綿綿,我們還要趕往臨江市,所以就掉頭前往斷橋。
走錯了一段路,卻意外的收穫了一處湖景,快到岔路口的路旁有一片湖水,水邊還修建了一段長廊,過去的時候沒有注意,返回時才發現。
當時下著小雨,水面上被濃郁的霧氣籠罩,團團霧氣,時而覆蓋群山白茫茫一片,時而散開露出座座山峰,不時地變換著,讓我們陶醉其中。
拐上去斷橋的岔道,這條路很窄,加上近日一直是陰雨天氣,道路很溼滑,也很爛,好在路不長,10分鐘左右就到了斷橋停車場。
這裡本可以坐船遊覽朝鮮風光,但濛濛的細雨,瀰漫的大霧,船是做不成了,還是直接上斷橋吧。
由於距離丹東市區較遠,個人前來不是很方便,整個斷橋上就我們一家人。在斷橋上有很多展板,詳細的介紹了抗美援朝戰爭。
遠離了喧囂的人群,伴著大霧小雨行走在這斷橋之上,細細品味那一塊塊展板,感覺往事歷歷在目,想想當年志願軍就是從我站的地方赴朝參戰,內心泛起了波瀾,這裡很普通,但卻是一生中應該到過一次的地方。
丹東到臨江一路沿鴨綠江而行,也是沿邊境線而行。這段邊境線是我們此行最美的一段。一江之隔,兩個國度,中國朝鮮隔江相望,一樣的邊境線,一樣的錦繡江山,山間雲霧繚繞,公路蜿蜒曲折,放眼望去滿目青翠,一條美麗的邊境線。
行駛在這條景觀大道上,也是最讓我提心吊膽的一段行程。沿鴨綠江邊行駛,時時會有小雨飄落,被水衝落的泥石橫亙在公路上,需要不斷的躲閃,身旁的鴨綠江水位很高,真怕泥石斷路,雨引水漲,把我們困在公路上。當時我就在想如果可能還是不要雨季出行,畢竟水火無情,還是安全第一。
我們到達臨江大約下午4點多,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
一個名人、一個歷史事件給臨江留下值得去看一看的地方。名人就是陳雲,歷史事件是“四保臨江的戰役”。
在臨江市建有“四保臨江紀念館”在臨江市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出發前去看了看。
陳雲舊居沒有找到,經人指點我們到了江心島,這裡建有陳雲的雕像,是市民休閒鍛鍊的場所。
由於下了一夜的雨,江心島要臨時封閉,和工作人員講我是千里迢迢從北京而來,想到島上看看,拍張照片留念。
島上地方不大,廣場上有陳雲的塑像,因水位上漲要封島,沒有在上面停留,照了像就下來了,開車繼續行程。
從臨江市沿S302前往長白鮮族自治縣,距長白縣城50公里有一處國家AAA景區望天鵝景區。
今天要從臨江市到長白縣,網上介紹如果有時間,望天鵝景區是值得一看的地方,既然如此,何不停下腳步遊覽一番。
景區位於長白山十五道溝望天鵝谷內,以奇石飛瀑著名,木棧道蜿蜒在景區森林中,我們趕上暑期雨水較大,河水上漲,淹沒了臨河而建的木棧道,讓我們失去了沿棧道而行的機會,有失就有得,我們也得以欣賞那湍急的河水順流而下的壯觀,和那水流撞擊岩石激起的水花飛濺的景觀。那因破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地質遺蹟非常獨特。
離開望天鵝景區很快就到達了長白縣,這是中朝邊境上的縣城,東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惠山市隔江相望。
長白縣有個免費的塔山公園,因山上建有古塔--靈光塔而得名。
上塔山有兩條路,一條是有著360級臺階的徒步路,一條是可以開車上山的盤山水泥路,由於時間原因,我們選擇了開車上山。
塔山是到這裡一定要去的地方,站在塔山上可以俯瞰長白縣城全貌,以及朝鮮惠山市。
還能看到長白縣口岸大樓和中朝長惠國際大橋(兩國的通關大橋)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