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朋友小王問我,“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自己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寫字沒有任何異常,但當有別人看著我時,我就變得‘不會寫字’了,手不自覺的就會顫抖,越用力越抖,有時候都能劃破紙,是不是要得帕金森了?”根據小王的年齡和職業特點,我猜測小王的情況不會是帕金森,更可能是書寫痙攣。
面對這個從沒聽說過的名詞,小王一臉疑惑。的確,如果不是我本人就有書寫痙攣,可能作為醫生的我也不知曉這個醫學名詞。
書寫痙攣是一種原發性特異性局灶性肌張力障礙,由於在書寫時主動肌與拮抗肌同步收縮,導致手部痙攣,出現異常姿勢和扭轉動作,最終書寫不能,可伴有震顫。表現為在書寫時由於手肌緊張及運動異常而導致書寫功能障礙,一般不伴有其它功能障礙,是局灶性肌張力障礙的一個型別,但病人常因此造成心理障礙而使症狀加重。
書寫痙攣主要臨床表現為,當書寫時,由於不自主的肌緊張和肌痙攣而致前臂和手的異常姿勢,從而導致握筆困難,表現為書寫動作沉重,書寫字形大小不均,筆跡潦草或筆尖穿透紙張,病人被迫書寫中斷,而其它精細動作不受影響。部分病人書寫前或握筆時有明顯的焦慮和緊張情緒。
其實,書寫痙攣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在醫學史上,最早記載書寫痙攣要追溯到1830年代,由於書寫痙攣多與經常書寫,特別是長時間刻板重複書寫的職業有關,所以當時認為書寫痙攣是一種職業性神經症,導致長期以來書寫痙攣都被認為是一種心因性疾病。之後,發現有的書寫痙攣病例在其他部位也出現肌張力障礙,故又認為其原因存在大腦基底核功能異常和心因論兩方面因紊。一直到1980年,學者們才真正明確了書寫痙攣是肌張力障礙的一個型別。從那以後,根據大量的研究進一步證明書寫痙攣的原因是由於腦內感覺運動整合功能異常造成的,從而否定了心因論。
在臨床上,有專家將書寫痙攣可分為三型:
1、痙攣型: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寫字時很快引起手肌,腕部肌肉痙攣或交替收縮狀態。
2、麻痺型:患者寫字時有疲勞無力感,因肌肉力弱不能隨意支配,類似麻痺狀態而不能使用鋼筆,有時沿神經走行出現疼痛。
3、震顫型:患者寫字時可見手搖動性震顫,隨著寫字震顫逐漸增強,尤其是在精神緊張影響下而更為顯著,這種表現是主動肌與拮抗肌紊亂的結果。
也有根據臨床表現將書寫痙攣分為單純型和肌張力障礙型的。單純型是指痙攣症狀僅在書寫時出現;肌張力障礙型除了書寫外,還在進行其他一些精細動作,如刷牙、持筷時也可以出現症狀。
目前書寫痙攣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上要同肝豆狀核變性、扭轉痙攣的早期和腕管綜合徵等鑑別。
書寫痙攣目前尚無確切的治療手段。探索性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肉毒素注射、內科藥物、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等,不同治療方法各有利弊。肉毒素注射安全有效,但作用時間短,需重複注射。內科藥物方便,但效果欠佳。外科手術效果好,療效穩定,但有手術風險,技術門檻高,難以廣泛應用。
作者:周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