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由億萬個細胞組成,其生長和凋亡受到基因這個“總指揮”的統一調控。
一般情況下,人體細胞遵循著正確指令,按照一定的速度和方式分裂、生長、凋謝、死亡,完成機體的新陳代謝,維持身體正常功能。
如果某些細胞的“總指揮”失靈,就可能會過度增生或異常分化,形成我們常說的腫瘤。
腫瘤如何一步步打垮身體?《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解讀這個過程,並總結出一份高發癌的篩查提示。
受訪專家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醫學中心主任 劉俊田
腫瘤如何一步步打垮身體
當腫瘤細胞透過不斷膨脹性、外生性、浸潤性地生長來擴大領地,向周圍組織蔓延;
甚至“漂洋過海”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安家落戶”,我們的身體就會被一點點打垮。
01壓 迫
腫瘤膨脹性生長會壓迫鄰近臟器以及血管、神經,使其的結構破壞,功能逐漸喪失,這是很致命的。
腫瘤在肝臟
壓迫肝臟組織,導致肝功能受損。
腫瘤在消化系統
一些消化道腫瘤壓迫相應區域,常常會導致消化道功能受到影響,甚至引起梗阻。
胰頭癌會壓迫十二指腸乳頭,使胰膽管開口梗阻,造成嚴重的梗阻性黃疸,引起肝功能損傷,最後導致患者死亡。
腫瘤轉移到腦部
原發性腦瘤或惡性腫瘤轉移到腦部,很容易壓迫到呼吸和心跳中樞,引起呼吸心跳停止;如果壓迫到視覺中樞,則可導致失明。
如果癌細胞成團脫落,堵塞了腦血管和心肌血管,將會迅速引起死亡。
02出 血
惡性腫瘤的侵襲性很強,就像樹根往地裡鑽一樣,它會不斷向周圍的正常組織擴張,所經的正常組織都會受到擠壓和破壞。
一旦遇到有血管甚至是大血管的組織,就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導致出血。
比較常見的有肝癌的破裂出血、肺癌的咯血、食管和胃癌的嘔血及結直腸癌的便血等。這種長期出血,會導致患者貧血,甚至迴圈衰竭死亡。
癌細胞還會侵襲破壞大血管,如中央型的肺癌,它周圍有肺主動脈、主動脈弓、肺動脈等大血管,一旦被侵襲的血管發生破裂,會導致身體臟器大出血,引發出血性休克,來不及搶救就會死亡。
03營養缺乏
癌細胞不斷擴張,會影響正常細胞獲取能量,導致機體營養缺乏。
營養攝入減少
癌細胞膨脹性、侵襲性生長常常導致機體不適,如有些腦瘤會引起顱壓升高,壓迫嘔吐中樞,引發噁心、嘔吐等;有些惡性腫瘤會影響心肺功能,導致呼吸受阻……
種種不適都會影響患者的食慾和消化功能,導致營養攝入減少。
能量消耗增加
腫瘤發生後,人體利用體內能量的方式會發生改變。
細胞正常攝取能量的方式叫做有氧代謝,能量利用率很高。而惡性腫瘤區域性的血管紊亂,會出現一些地方血供很豐富,有些地方卻缺乏血供,沒有氧氣。
為保證腫瘤區域性在沒有氧氣時也能生長,它就將有氧代謝改為不依靠氧氣的無氧消解,但這一方式非常粗糙,對能量的利用率極低,糟蹋了體內大量營養物質。
不僅如此,腫瘤細胞消耗能量的方式也非常有害。
正常細胞能量代謝體是有規矩、有策略的,非常講究,往往是先把糖用掉,再消耗脂肪,最後才消耗蛋白質。
但患癌後,機體的能量消耗方式會變得混亂,可能糖都沒怎麼用掉,就把蛋白質消耗掉了。因此,癌症患者常常會能量不足。
惡性腫瘤晚期患者常常會出現嚴重消瘦、無力、貧血和全身衰竭,稱為“惡液質”。且惡性腫瘤長期存在使患者機體水、電解質、蛋白質、脂肪和糖類代謝紊亂。有統計顯示,超半數中重度腫瘤患者都存在營養不良。
04免疫力低下
惡性腫瘤細胞會釋放一些抑制免疫的副調節因子來抑制免疫系統正常“工作”,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而營養缺乏、長期放化療等,也會使身體抵抗力進一步降低,容易併發感染。
六大高發癌各有篩查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透過癌症篩查及早發現、明確診斷。
在腫瘤對身體“下手”前,及時進行癌症篩查非常重要。
劉俊田提醒,做癌症篩查前,要了解常見癌種及高危人群,並結合自身年齡、家族病史、性別、生活習慣等,初步選擇篩查專案。
國家癌症中心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前6位的是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應尤其注意。
肺 癌
- 高危人群
50歲以上;每年吸菸大於等於20包,包括曾經吸菸,但戒菸不足15年者;長期被動吸菸者(基本每天接觸,超過20年);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 主要篩查手段
普通X線檢查、肺部低劑量CT、腫瘤標誌物檢查等。
每年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若查出肺內結節,需遵醫生建議,或專科就診進一步檢查、監測。
乳腺癌
- 高危人群
45歲以上女性;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乳腺癌致病性遺傳突變;初潮年齡小於12歲、絕經年齡大於55歲、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齡大於35歲;長期服用避孕藥或雌激素替代品等人群。
- 主要篩查手段
乳腺觸診、乳腺超聲、乳腺X線檢查等。
彩超檢查,45歲後每1~2年一次;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攝片檢查。
結直腸癌
- 高危人群
50歲以上;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慢性結腸炎及腸息肉病史;長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長期(近2年持續存在)慢性便秘或慢性腹瀉,連續2周出現黏液血便等肛腸症狀人群。
- 主要篩查手段
肛診、大便潛血檢查、結腸鏡、腫瘤標誌物檢查等。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檢查結果決定下一次檢查時間。
胃 癌
- 高危人群
45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病;喜食醃製、燻烤食物;吸菸酗酒、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的人。
- 主要篩查手段
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胃蛋白酶原檢測等。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根據醫師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
肝 癌
- 高危人群
40歲以上;長期大量飲酒;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長期接觸化學藥劑的人群。
- 主要篩查手段
超聲檢查、肝增強CT、腫瘤標誌物檢查等。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聲檢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查,建議同時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體檢測。
食管癌
- 高危人群
40歲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或來自食管癌高發區;有上消化道疾病;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吸菸酗酒等人群。
- 主要篩查手段
X線鋇餐檢查、食管鏡檢查、食管功能測定檢查等。高危人群需胃鏡檢查,下一次檢查時間以第一次檢查結果而定(遵從醫生建議)。
做好10件事有助防癌
美國癌症研究所總結了10條對防癌有益的行為,每天為健康做出一點努力,堅持下去你就能看到改變。
增加植物性食物比例
堅持2/3~1/3餐盤原則,保證每餐有2/3以上為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等,1/3為動物性食物,如禽肉、海鮮、瘦肉、雞蛋和奶製品等。
每天多走100步
養成運動習慣應從低強度運動開始。每天多走100~200步,每週運動5天,10周後每天就能多走5千~1萬步。
還可以用時間來計算,比如以前每天只散步20分鐘,那麼此後每天多走1分鐘,每週運動5天,一週後運動時間就達到了25分鐘。
多吃顏色鮮豔的果蔬
儘量選擇顏色鮮豔的果蔬,比如胡蘿蔔、紫甘藍、西蘭花、菠菜、橙子等,建議每餐都要吃一份(約100克)深色蔬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成年人每天要吃200~350克水果,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占一半。深色蔬菜是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紅色蔬菜。
加大運動強度
適當加大運動強度,每天增加5~1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例如將散步改為快走或慢跑。
減少精製穀物攝入量
用全穀物食品代替部分精製穀物食品,保證每餐吃一份(約100克)全穀物食物。
與精製穀物相比,全穀物的麩皮、胚芽和胚乳較完整,含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
站立代替久坐
比如在電腦前工作時儘量站起來;向同事傳達資訊時儘量走過去面對面交流,而非發電子郵件、訊息或打電話;等待某人或看電視時可以在周圍走走。
少吃加工肉類
增加魚肉、禽肉等白肉攝入量,減少豬肉、牛肉等紅肉和加工肉類。
加工肉類指經過燻烤、醃製或其他處理方式以增加風味、延長儲藏時間的肉類,包括火腿、培根、臘肉、香腸等。
如果一時難以戒掉加工肉,每週最多吃一次。另外,紅肉攝入量每週不要超過18盎司(約1斤)。
嘗試新運動
把運動當成愛好,而非機械性地重複,獲益的不只是身體,還有精神上的愉悅。
建議開啟新的運動專案,例如跳舞、有氧操等具有趣味性或團體性的運動。
用開水、茶代替酒精飲品
戒掉酒精飲品,可用水、茶、咖啡或牛奶代替。有些酒精飲料的熱量很高,且酒精本身就會增加癌症風險。
犯酒癮時用健康飲品來代替,可以有效減少酒精攝入。需要注意的是,飲用咖啡和茶飲料時,應儘量選擇不含糖的黑咖啡或純茶。
帶動身邊人一起防癌
你會發現生活習慣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但不能止步於此,身邊的人會影響你的飲食或運動決定,最佳化周圍環境有助將健康生活持續下去。▲
本期編輯:徐夢蓮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