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新聞多看點】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
該校獲得多個獎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中國科大李傳鋒,許金時,黃運鋒,柳必恆,郭光燦等作為主要完成人的“基於量子資訊科技研究量子物理基本問題”專案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量子態是量子力學的核心概念,而量子物理的基本問題均與量子態的特性緊密相關,經典技術無法揭開量子世界的真實面貌。
李傳鋒等致力於發展量子資訊科技,實現量子態的精確製備、操控與儲存,並用於研究量子物理中的諸多基本問題,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首次實驗觀察到光的波粒疊加狀態,挑戰互補原理設定的傳統界限;實驗驗證糾纏輔助下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確定關係;實驗實現麥克斯韋妖式量子演算法冷卻等。這些成果極大地促進了人們對一些基本物理問題的理解。
實驗實現麥克斯韋妖式量子演算法冷卻成果形象示意圖
中國科大俞漢青(第一完成人)、盛國平(第三完成人)及合作單位完成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智慧監控和最佳化執行關鍵技術及應用”專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俞漢青等突破了微生物活性實時監測、微生物多維呼吸圖譜、智慧最佳化控制等核心技術,構建了集最佳化設計、實時監測、智慧控制與智慧執行為一體的城鎮汙水處理技術體系,將汙水處理由經驗依賴的粗放運營提升為資料驅動的智慧運營,提高了汙水處理廠的執行效率、經濟性和穩定性。
城鎮汙水廠升級改造路線及智慧運營模式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奈米限域催化(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自上世紀90年代中開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帶領團隊從事奈米催化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對催化過程的準確理解和對催化劑的理性設計。
經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實踐,包信和院士研究團隊藉助奈米尺度的空間限域效應對體系電子能態進行調變,實現了催化效能的精準調控,提出“限域催化”概念;進一步將研究拓展至二維介面以及活性中心微環境等相互作用系統對電子能態的調變,從實驗和理論上闡明“限域”效應保持催化體系在反應過程中的活性狀態以及維持催化體系迴圈往復的內在機制,從而明確定義和系統建立了具有廣泛意義和普適性的“奈米限域催化”概念,為精準調控化學反應的效能和反應路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豐富和完善了催化基礎理論,引領和推動了催化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專案獲2020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奈米限域催化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內燃機複合迴圈理論與方法(完成單位:天津大學)
內燃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動力裝備,提高內燃機效率對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戰略有重大意義,其中餘熱能回收利用被國際上公認為具有最大的節能提效潛力。
天津大學舒歌群教授團隊提出內燃機迴圈-餘熱回收底迴圈的複合迴圈理論:揭示了內燃機複合迴圈的能質耦合機理,構建了複合迴圈新構型和高效轉化理論,提出了理想工質物性特徵和篩選原則,構建了高效安全的二氧化碳混合新工質,建立了全歷程內燃機複合迴圈系統設計理論。所研製的餘熱回收原理性樣機,有效提升了整機效率,效果好於報道的國際最好水平。
該成果開闢了熱力學動力迴圈新方向,發展了總能系統理論。受邀為能源頂級期刊PECS(IF=26.4)撰寫綜述,獲2020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內燃機複合迴圈理論與研製的原理樣機
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 於彩麗綜合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天津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