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樓市,在冷熱交替之中再過兩天就結束了。同樣是樓市金九銀十之前的搶收季,同樣是在資金不得違規流入房地產的要求之中,一些城市的樓市保持高溫,以致於繼續增加調控措施,如廣州、杭州、合肥等,還對人才買房及社保做出了新要求。一些城市的樓市降溫明顯,如瀋陽、昆明、岳陽、唐山等等,不得不透過談話或出臺房價“止跌令”的形式進行管理。廣東省中山市、安徽省馬鞍山市、遼寧省大連市等以前也曾有過“止跌令”。
從各城市之間,各地樓市之間表現出的冷熱不同之中,買房人還是有一些迷茫,希望能得到一些權威的解讀。例如:房貸額度究竟緊張到什麼程度、房屋中介是否真的會取消、地價能否降低從而帶動房價下降、房價“止跌令”真的能防止房價下跌嗎?
對於買房人的這四大疑問,其間可能也在一些地方看到過不痛不癢的解讀,但都有些拿不準。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今天 ,我們找出經濟日報對相關問題的解讀,便於大家正確認清當前樓市。
一、房貸並非“無額度”,市場也無需恐慌。
經濟日報在“房貸審批從嚴並非“無額度””的文章中表示,貸款審批時間在半個月至一個月之間,屬於正常的業務流程時長,不存在“無額度”情況。銀保監會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決遏制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的苗頭,進行從嚴、從緊的專項排查。
如果購房者被告知放款困難,可能與購房者自身資質不足有關。當銀行在對購房者申請的個人按揭貸款進行審查之時,如果發現有消費貸、個人經營貸款,銀行會立刻啟動審查。
所以,買房人只要自身資質沒問題,就不用擔心房貸“無額度”。
二、房地產中介是否會取消。
前一段時間,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上線了“個人自主掛牌房源”新功能之後,很多人在炒作二手房中介會退出市場,甚至被取消。認為二手房中介即將被官方平臺取代,買房人可以繞過市場上的中介機構買二手房,能夠省下一大筆中介費。
對此,經濟日報在其“房地產中介會退出市場嗎”的文章中表示,系統的目標在於嚴控業主的掛牌價,讓二手房交易更加透明以及協助監管中介市場亂象。二手房自主交易有了新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加大二手房市場監管力度的訊號。
三、地價為什麼越來越高。
地價和房價的關係,就是麵粉和麵包的關係。地價在房價中的佔比,前期我們也公佈過一些資料,有城市超過60%。在買房人的眼中,地價跌了,房價一定會出現下跌。反之,亦然。
經濟日報則專門發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穩地價為什麼這麼難”。在文章首次提出,只有摁住地價,房價才不會信馬由韁。文章提出了一些原因,如人口流入多、貨幣寬鬆、輸入型通脹以及地產稅收和土地出讓收入在地方財政中佔很大比重等等。
文章提出了幾種辦法,直接問題的核心:
1、不能玩數字遊戲,透過提高起拍價等方式調整溢價率,更不能利用各種名目增加實際地價。
2、一些企業超越實力搶地,也是導致地價難降。
3、應從經濟全域性的角度思考土地和房地產問題,用更宏觀的視野看待房地產調控。就土地市場而言,要加強對房地產企業購地和融資監管,建立真正有效的購地審查制度。
39.9元買不了什麼,
卻可以避免花300萬買房後後悔,
別人上過得當,那些買房的坑你不必去踩。點選下圖進入檢視。
四、房價如果真的出現下跌能止得住嗎?
一些城市的樓市出現降溫之後,房企為了自身資金需求,開始降價出售,部分房企為了搶先一步回籠資金,降價力度較大,有樓盤每平米降價幾千元。為此,一些房地產協會或主管部門出臺了不得惡意降價或不得以價格優勢吸引買房的的要求,更有城市直接劃出底線,房屋成交價不得低於備案價的85%。這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房價“止跌令”。
經濟日報就此類疑問發表““限跌令”能否防止房價過快下跌”的文章,該文章稱:
房地產調控既要防範過熱,也要防範有些市場出現過快下降。穩才是樓市的理想狀態,必須避免房價過快下跌和大幅度下跌。
文章認為,出臺限跌措施是當前房地產市場分化明顯的體現。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穩是主基調,大漲不是穩,大跌更不是穩。當然,也不能重回過度依賴房地產的老路,不應把避免樓市過快下行作為託市的藉口。
所以,以上四篇權威的文章中清楚的解答了買房人對於當前樓市的中的一些疑問,從自己的實情出發,選擇是否買房,心中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