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976年,太平洋生蠔大肆繁殖,導致荷蘭全部海岸線都被生蠔佔領,並且持續向東擴散。
20世紀70年代,我國從外國引入一種繁殖力極強的水上浮生植物——水浮蓮(學名水葫蘆),原本是為解決飼養生豬飼料不足,但如今這種浮生植物已經氾濫成災。
20世紀80年代,我國福建曾有不少人養殖非洲大蝸牛,但後來被禁後,養殖戶將它們拋到野外;很多國家最早也是將蝸牛作為食材引進,但發現本地人興趣不大,就拋棄到田野中,形成物種入侵。
關於外來物種入侵,很多人都有疑問,有的聽起來能吃的物種,靠吃能不能解決問題?又該如何防止生物入侵呢?
什麼是外來物種入侵?
自然界的很多物種都有相對固定的生活環境,不太可能跨越地理的隔離(地理隔離也是出現生物中間差異的要素),但現在隨著國家、地區間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密切,很多地方都會被外來物種侵入。
有些物種可能不適應環境,很快就消亡了,有些物種由於沒有天敵制衡,反而會殺死大量本地物種,破壞生態平衡。
目前,研究人員將中國515種外來入侵植物劃分為5個等級,包括:
1級惡性入侵植物34種;
2級嚴重入侵植物69種;
3級區域性入侵植物85種;
4級一般入侵植物80種;
5級有待觀察類247種。
物種入侵可以靠吃來解決嗎?
前文提到的“丹麥生蠔”引發了中國網友的廣泛關注。不少網友開玩笑:給我一箱醋和芥末,吃到“滅絕”還是“瀕危”也不是沒有可能……
雖然生蠔美味,但是夏季生蠔可能會沾染有毒的浮游生物,所以提醒大家不要夏天去當地捕撈生蠔。
旅遊部門也發出警告,無論有沒有導遊參與帶隊,遊客食用生蠔風險自負。
其他大部分的入侵物種也都是野生動物,身上可能會帶有不知名的細菌、病毒或者自身就能產出毒素,沒有經過檢疫,所以千萬不能隨便吃。
更可怕的生物入侵——微生物
細菌和病毒其實也是一種生物入侵,大部分動植物都是肉眼可見,也方便殺滅,可是微生物就不那麼好治理,非常容易形成可怕的瘟疫。
人類歷史上的多次大規模流行病,如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等,都是以微生物為病原體的。
病毒是不是生物目前還有一定的爭議性,因為它並不像一般的生物那樣需要吃喝拉撒進行新陳代謝,可是它又確實像生物一樣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體內。
其他生物的生存模式通常是,把食物納入體內,進行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一部分,而病毒則是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打入細胞內部,用宿主的遺傳物質複製自己,最後衝破寄宿細胞尋找新的細胞。
艾滋病毒,被認為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非洲,1981年在洛杉磯報告了第一例艾滋病毒的病例。至今,艾滋病毒已經造成超過2500萬人死亡。
雖然現代醫學積極研究,但僅在2005年,艾滋病就奪走了全球310萬人的生命,相當於平均每天死亡人數約8500。現在,全世界大約有403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僅2005年就有50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如何防止生物入侵?
以我國深圳海關為例,已經將防控關口放到了前端,還建立了動植物疫情和外來入侵物種資訊收集小組,篩查外來物種相關的風險情報,同時研究可能是“偽瞞報”的動植物產品,保證不讓外來物種進入境內。
自2021 年以來,深圳海關累計截獲外來入侵物種 188 批次,共計 347 種。
就在今年9月,深圳海關關員在進境快件包裹中查獲五隻活體甲蟲,包括黃胸目蟻步甲、彎顎步甲等種類,還有一些活體螞蟻。這些昆蟲如果進入境內,很有可能給境內的動植物帶來危害。
今年8月,也有人將不屬於本國的亞麻種子藏在絨布娃娃中,也被深圳海關截獲。這些動植物看似無害,其實都有可能存在生物入侵的風險,有的動物或種子本身可能不會造成危害或攜帶有害生物(如蟲卵、細菌、病毒等),一旦造成生物入侵,後果不堪設想。
類似的海外生物入侵事件還有非常地多,有大部分均是透過郵件、交通工具、旅客攜帶物進入國門。一旦進入國內,非常可能因為沒有天敵,形成大規模的繁殖,過度消耗大量的食物,造成本地生態系統破壞,影響本地固有物種的消失,給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不僅僅是個人,甚至是全國人民。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