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NPC)是起源於鼻咽黏膜的上皮性癌,鼻咽部咽隱窩處為好發部位。中國人群中,鼻咽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3.0/10萬,每年新發病例約6萬,佔全球鼻咽癌病例的近一半。鼻咽癌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EBV感染、宿主遺傳和環境因素等 。
放療(IMRT)和/或聯合化療是早期或區域性晚期NPC的首要治療手段,但是約20%的區域性晚期NPC患者會發生全身轉移。鼻咽癌對化療敏感,系統化療目前是復發/轉移性(R/M)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一線標準治療含鉑類兩藥化療方案,或者順鉑+吉西他濱+卡瑞麗珠單抗。二線治療可選用PD-1/PD-L1抑制劑,包括納武利尤單抗、帕博利珠單抗、卡瑞麗珠單抗。目前尚無標準的三線及以上系統治療。
綜上所述,在含鉑類療方案失敗後,針對R/M NPC患者的二線或三線治療可選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效果非常有限,存在較大的未滿足治療需求。
MRG003是新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ADC),靶向腫瘤細胞表面的EGFR,透過其抗體部分將細胞毒小分子靶向遞送至腫瘤細胞中,從而殺傷腫瘤細胞。在已完成MRG003的I期劑量擴充套件臨床實驗中,9例NPC患者中8例患者出現腫瘤縮小,4例患者達到確認的部分緩解(PR)。
“在復發轉移性鼻咽癌患者中評價MRG003療效和安全性的開放、非隨機、多中心II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目前已有多例NPC患者(既往經過多線含鉑類化療,甚至PD-1單抗治療失敗),接受MRG003治療後,初步評估療效達到部分緩解或疾病穩定,展現出令人鼓舞的抗腫瘤活性。
如果您對本臨床研究有興趣,可以在文末檢視詳細聯絡方式。
病例簡介
以下病例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呂星教授團隊提供,專家對病例內容已審閱。
病例1患者被診斷為未分化非角化性並多發骨轉移晚期鼻咽癌,行誘導化療和根治性放療失敗後,接受一線治療鉑類聯合5-FU(PF方案)6個療程,卡培他濱4個療程,二線接受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持續近三年多,疾病進展後入組MRG003Ⅱ期臨床試驗,接受MRG003治療僅2次(6周),靶病灶直徑總和縮小31.6%,療效評估PR(圖1)。
圖一治療前(左上:肝S6段轉移病灶;左下:肝S8段轉移病灶)及治療後(右上:肝S6段轉移病灶;右下:肝S8段轉移病灶)病灶變化
病例2患者被診斷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並肝、骨多發轉移晚期鼻咽癌,一線接受可瑞達+克艾力+奈達鉑免疫聯合化療6個療程,出現骨轉移病灶較前增大;二線接受卡瑞利珠單抗+希羅達+阿帕替尼治療4個療程,出現肝轉移病灶較前增大;三線接受可瑞達+健擇+奈達鉑治療4個療程,後接受可瑞達單藥免疫治療近一個多月,複查出現骨轉移疾病進展。隨後入組MRG003Ⅱ期臨床試驗,接受MRG003治療僅2次(6周),靶病灶直徑總和縮小53.1%,療效評估PR(圖2)。
圖二 治療前(左上:右下支氣管旁淋巴結轉移病灶;左下: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病灶)及治療後(右上:右下支氣管旁淋巴結轉移病灶;右下: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病灶)病灶變化
病例1 |
病例2 |
|
首次用藥時間(年/月/日) |
2021/9/8 |
2021/9/10 |
首次療效評估時間 |
2021/10/17 |
2021/10/19 |
治療前靶病灶直徑總和(mm) |
35.5 |
39 |
治療後靶病灶直徑總和(mm) |
24.3 |
18.3 |
整體療效評估 |
PR |
PR |
表1. Ⅱ期臨床試驗的2個NPC患者的治療及療效評估情況
背景介紹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家族成員之一,是上皮生長因子(EGF)細胞增殖和訊號傳導的受體。EGFR訊號通路對細胞的生長、增殖和分化等生理過程發揮重要的作用。EGFR突變或過表達會引發腫瘤,文獻報道EGFR在結直腸癌、肺癌、頭頸癌等多種惡性實體瘤中均有過表達。因此,EGFR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靶點。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89%的晚期NPC存在EGFR表達。
對於大部分晚期不可手術、不適合放療的復發轉移性的NPC患者,化療是首選治療,最常用的是GP方案或鉑類聯合紫杉醇或多西他賽,對於無法耐受5-FU的患者可用卡培他濱替代。近年來,在順鉑聯合吉西他濱的基礎上再聯合抗PD-1單抗,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對於一線治療失敗的患者,二線多個PD-1單抗顯示出一定的挽救治療價值。三線以上更是缺失標準治療,且患者容易出現耐藥後療效不佳或對化療不耐受,臨床上迫切需要新型藥物改變患者的困境。
MRG003是由樂普生物旗下美雅珂公司研發的靶向EGFR的新型ADC藥物,其針對EGFR陽性晚期實體瘤進行的I期臨床試驗已釋出於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並且,MRG003單藥用於複發性或轉移性晚期頭頸部鱗癌(HNSCC)、鼻咽癌(NPC)、膽道癌(BTC)及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II期臨床試驗也在中國展開,期待相關研究成果早日披露,進一步豐富臨床治療決策。
招募資訊
鼻咽癌Ⅱ期臨床試驗(臨床試驗登記號:CTR20210995)目前正在積極招募中,招募物件均具有以下特徵:接受過初始手術和放療後復發且不適合進一步手術或放療的,既往至少接受一線含鉑方案和PD-1/PD-L1抑制劑系統治療期間進展或治療後復發或不耐受。
電話:021-61637960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前往以下研究中心看醫生門診,門診時間見下表。
中心名稱 |
城市 |
主要研究者 |
研究科室 |
出診時間 |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廣州 |
徐教授 |
腫瘤內科 |
週一上午 |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廣州 |
王教授 |
內科門診 |
週一上午、週二上午、週四上午 |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廣州 |
郭教授 |
鼻咽門診 |
週二上午(越秀)、週四上午(黃埔) |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廣州 |
呂教授 |
鼻咽門診 |
週二下午 |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贛州 |
許教授 |
腫瘤科 |
週四全天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
南寧 |
瞿教授 |
耳鼻喉科 |
週二上午 |
湖南省腫瘤醫院 |
長沙 |
師教授 |
頭頸放療科 |
週三上午 |
粵北人民醫院 |
韶關 |
潘教授 |
腫瘤放療科 |
週一上午 |
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 |
宜賓 |
雷教授 |
腫瘤科 |
週一上午 |
重慶市腫瘤醫院 |
重慶 |
舒教授 |
腫瘤放療科 |
|
上海市東方醫院 |
上海 |
郭教授 |
一期臨床試驗中心 |
週一下午 |
*本文旨在提供新藥試驗資訊,具體的招募、入組情況請以研究中心資訊為準。
參考文獻:
[1] Wei, W. , & Sham, J. . (2005).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Lancet, 365(9476), 2041-2054.
[2] Wang HY, Chang YL, To KF, et al. A new prognostic 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hin J Cancer 2016; 35: 41
[3] Pathmanathan R, Prasad U, Chandrika G, Sadler R, Flynn K, Raab-Traub N. Undifferentiated, nonkeratinizing,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nasopharynx. Variants of Epstein-Barr virus-infected neoplasia. Am J Pathol 1995; 146: 1355-67.
[4] Young LS, Dawson CW. Epstein-Barr virus an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hin J Cancer 2014; 33: 581-90.
[5] Blanchard P, Lee A, Marguet S, et al.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 update of the MAC-NPC meta-analysis. Lancet Oncol 2015; 16: 645-55.
[6] Yang L, Hong S, Wang Y, et al.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Validation of Nomograms for Predicting Survival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Sci Rep 2015; 5: 15638.
[7] Li AC, Xiao WW, Shen GZ, et al. Distant metastasis risk and pattern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the era of IMRT: long-term results and benefits of chemotherapy. Oncotarget 2015; 6: 24511-21.
[8] CSCO 鼻咽癌診療指南2020.
[9] Shu-Xiang Ma, Ting Zhou, Yan Huang, et al. The efficacy of first-line chemotherapy in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 Transl Med. 2018, 6 (11):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