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小學課本,其中一個篇幅生動講述了五個壯士的故事。他們全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大義凜然站在狼牙山頂峰上。身後是萬丈深淵,面前是蜂擁而至的幾百名日軍。
衝上絕頂的日軍一臉詫異,實難想象和他們激戰數日戰鬥力極其頑強的中國軍隊,到頭來卻只有區區五個人。
面對敵人冰冷的刺刀,身上最後一顆子彈早已打光。五個壯士彼此交換了眼神,大聲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轉頭縱身一躍,身影逐漸消失在一片迷霧中。
他們是任何一箇中國小學生都熟知的人物——狼牙山五壯士。
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其中有兩名戰士在跳崖過程中奇蹟般地掛在樹枝上,被一個青年救下。當看到這兩名戰士生命沒有大礙後,這個神秘人物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就悄然離開了。
究竟是哪兩位戰士幸運存活下來?他們到底被誰所救?後面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想要知道這一切,就得讓時光倒回80年前。
1941年7月,剛剛升任為大將的岡村寧次接任了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
他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指揮數以萬計的日偽軍對駐紮在晉察冀邊區的八路軍進行殘酷的“大掃蕩”。整個過程,足足持續了兩個多月。
八路軍事先洞察了敵人動機,已經做好部分準備。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採取的各種合圍戰術,駐地在狼牙山附近的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割槽不僅改變原有的地形工事,還進行機構精簡,藉助狼牙山“五陀三十六峰”的隱蔽性,與敵人展開激戰。
1941年9月23日凌晨,日軍在集結了一個兵團的力量後,向狼牙山五千餘名八路軍發起攻擊。為了節約時間,他們找來趙玉昆帶路。
趙玉昆何許人也?此人早些年是個屠夫,拉了一票人馬進山當上土匪,而後被八路軍整編為第一軍分割槽的支隊司令。掌握著大量機密的他隨著抗戰爆發很快叛變革命,當上日本人走狗。
曾經佔山為王,又對八路軍機構瞭若指掌,有這樣一個人帶路,日本鬼子的行軍速度變得異常迅速。
幾天之後,幾萬日偽軍已經陳兵山下,隨時可能發動進攻。面對敵人鐵桶般的包圍,為了安全轉移當時在易縣等四個縣的黨政機關和幾萬群眾,分割槽司令員楊成武把突圍任務交給了一團團長邱蔚。
正在養傷的邱蔚接到指令後很快來到司令部。“形勢不容樂觀啊,老邱。”楊成武指著地圖對他說:“我思前想後,只有你才能接下這場硬仗。”
邱蔚神色一凜說道:“請首長安排,一團保證完成任務。”
按照楊成武的想法,他打算以“圍魏救趙”的方式進行突圍,一團利用天塹守住狼牙山陣地,三團和二十團分別對松山、甘河等地日軍發動攻擊,爭取撕開一個口子,讓一團見機行事,掩護群眾實施突圍。
在楊成武的作戰方案下,受到三團和二十團猛烈攻擊的日偽軍被打得四處逃竄。日軍以為他們遭到八路軍主力進攻,很快調集周邊力量進行支援。
一個長達十幾裡的空隙,讓邱蔚看到突圍的希望。
圖-邱蔚(1913—1957)湖南省瀏陽縣人,新中國解放軍少將
為了能夠順利轉移,完成首長交託的任務,他得選擇一個連在最後掩護老百姓安全離開。面對隨時可能反撲過來的敵人,這個連必須具有極高的戰鬥力。
這個任務交給了七連。指導員蔡展鵬在接到命令後很快向全連進行傳達。為了斷後,他們需要安排一個班留在狼牙山指揮部拖住敵人。留下的人,可謂是九死一生。
“指導員,六班請求出戰!”人群中站出來一個人,是六班班長馬寶玉。話音剛落,六班其他戰士也一同站了出來,他們分別是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和胡福才。
看著這五個年輕戰士一臉無所畏懼,邱蔚十分安慰,他連連拍手讚揚道:“好!我手底下果然沒有孬種。”
他走上前拍著馬寶玉的肩膀說:“七連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就看你們幾個能不能拖住敵人,一定要營造出巨大聲勢,讓鬼子以為整個狼牙山都是咱八路軍的人。”
兩天後,突圍打響,一團開始掩護群眾沿山路撤退,邱蔚一直跟在部隊後方。等到最後臨別時刻,他再一次來到六班所在地,嚴肅而莊重地說:“一定要把敵人死死拖住,千萬不能讓他們翻過棋盤陀。”
“團長你放心,我們就算是死,也一定完成任務”馬寶玉堅定地說。
就這樣,五個年輕人,擔負起阻擊500多個日本鬼子的艱鉅任務。
在此前的多次戰鬥中,6班早已積累了豐富的游擊戰經驗,利用地形與敵軍展開運動戰。他們分散在附近幾個山峰中,這頭剛阻擊完小股部隊那頭槍聲又起,讓山下日軍應接不暇。
沒有損失一人,整個六班在規定時間內出色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眼看大部隊已經全部成功轉移,他們也準備跟上部隊方向進行歸建。
可是,當走到隱蔽小道準備下山時,馬寶玉停下了,他心想:“如果此刻歸隊的話,難保不會引來大股追兵,之前所做的掩護工作豈不是要功虧一簣?”看著班長停下腳步,身後幾個人也站住了。
“班長,你在擔心什麼?”胡福才問道。
同是黨員的葛振林看出了馬寶玉的猶豫。他沉吟了一會兒,斬釘截鐵地說:“班長,你決定吧,我們都聽你的。”
圖-馬寶玉畫像
馬寶玉看了一眼身邊這幾位和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戰友,嘆了一口氣:“同志們,如果我們現在貿然下山,很有可能會讓掩護老百姓撤離的大部隊就此暴露,所以……”接下來的話,他有些不忍心說。
是啊,幾個戰士都是年輕人,現在提出這樣的要求,無疑是斷了大家生路。他作為黨員自然是義不容辭,可卻沒辦法要求別人都和自己想的一樣。
“班長,我懂你的意思。”宋學義站出來說:“繼續往下走,很有可能把鬼子引到根據地,而另外一條路,就是棋盤陀,那的地形咱們幾個都很熟,班長,你就下命令吧。”
看著全班人員一臉視死如歸,馬寶玉熱血沸騰,他大手一揮吼道:“走,向棋盤陀出發。”
在他的帶領下,幾個年輕人毫不猶豫地調轉方向,向狼牙山絕頂主峰不斷前進。
為了把敵人吸引過來,五名戰士一邊打一邊往棋盤陀方面轉移,密集的火力讓尾隨其後的日軍產生錯覺,以為上面就是八路軍指揮部,因此他們加緊了步伐。
終於來到三面都是懸崖峭壁的絕頂處,戰士們抱著成仁取義的信念,對山下的敵人發動猛烈攻擊。手榴彈用完了,子彈打光了,他們就搬起身邊石頭往下砸,拖住了敵人整整五個多小時。
“班長,咱們彈藥都用光了,你看,”葛振林指著正順著狹長山路往上爬的日軍,說道:“他們快衝上來了。”
“戰友們,最後的時刻來臨了。”看著逐漸湧上來的日本鬼子,馬寶玉齒劍如歸。其餘戰士也停下扔石頭的動作,他們站在一起,手挽著手,雖然沒有一句言語溝通,但是內心想法卻出奇一致。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手中早已沒有子彈的槍被他們砸裂,伴隨著一聲聲響徹山谷的高呼,五個戰士如同戰前衝鋒一般,毫不猶豫跳下懸崖……
一陣強烈劇痛襲來,讓陷入昏迷的葛振林瞬間清醒,看著纏繞在身上的樹枝,他恍惚間意識到,自己好像並沒有死。同樣被樹枝掛住的,還有宋學義。他當時因為腰部被懸崖上的凸石撞到,疼痛讓他陷入昏迷。
而班長馬寶玉和胡德林、胡福才三位戰士,直接墜入崖底光榮犧牲。
葛振林看了眼周圍形勢,原來他在墜崖途中落入了半山坡的樹叢裡,眼看自己的處境是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了。
“與其這樣,不如扯斷樹枝,和戰友們匯合!”心裡生出這樣的念頭,葛振林伸出手來瘋狂搖動樹叢,幾顆並排生長的小樹顯得很倔強,儘管一直髮出“唰唰”聲,卻沒有斷開的跡象。
既然上天讓他命不該絕,或許是為了以後還能繼續打鬼子。想到此,被摔得頭暈眼花的葛振林振作起精神,決定慢慢沿懸崖往上爬。
圖-狼牙山的棋盤陀(五壯士跳崖處)
“前面有人嗎?”突如其來的聲音讓葛振林嚇了一跳。他仔細辨認方位後發現,聲音是從右上方懸崖縫隙中發出來的。聽音色,應該是個年輕人。
“有……”長時間缺水讓葛振林的嗓子沙啞不堪,聽到他回應後,崖縫中的聲音再度響起:“是八路軍嗎?”
得到肯定答覆後,這個年輕人說道:“你別動,等鬼子撤了,我上去把你拉上來。”
過了好一會兒,葛振林頭頂上突然出現了一根繩子,他伸手拉了兩下,感覺很緊實。繩子那頭的年輕人說:“你慢慢拉著往上爬就行。”
就在葛振林緩慢向上時,頭上的年輕人突然發出一陣驚呼:“左邊樹枝上也掛著一個人,你快瞧。”他轉頭一看,戰友宋學義的身影落入眼中,“原來小宋還活著,”葛振林有些哽咽地說道:“那是我戰友,麻煩老鄉救救他。”
就這樣,大難不死的兩名壯士被這個年輕的好心人救了下來。
好不容易將昏迷的宋學義喚醒,葛振林才有機會打量面前的救命恩人。這個滿頭大汗的年輕人穿著一身便裝,應該不是軍人。他剛想問恩人來自何方,就被對方的話打斷了。
“看你們傷勢挺重的,我知道一個道觀,裡面有個李道士懂得一些醫術,我帶你們過去先讓他給治治。”這個年輕人說完,立馬扶起受傷更重的宋學義,帶著葛振林,一路艱難行進,往他口中的道觀走去。
好不容易來到觀中,卻不見李道士的身影。年輕人把兩個戰士安頓好,怕他們受涼,還專門撿了乾柴點起火堆給他們取暖。
“你們安心休息,李道士估計很快就回來了,”他抹了抹臉上不斷滑落的汗珠,笑了笑。
“那恩人你呢?”葛振林問道。
“我沒事,山上還有小鬼子,可不能讓他們發現你們蹤跡,我出去給你們放哨,你就好好睡一覺吧。”說完後,年輕人便離開了。
強烈的疲憊感和受傷帶來的倦意讓兩人很快入睡,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身旁有一個正在鼓搗草藥的長者,葛振林看他一身道士裝束,想必就是年輕人一直提到的李道長。
“你們受得傷不輕啊,來,先把藥喝了。”李道長端著藥走過來,遞給兩個戰士。
葛振林抬起藥碗一飲而盡,突然想到昨天拯救自己的年輕人,他向道長道謝後,詢問他回來時有沒有見到門口站著一個人。
李道長搖了搖頭說:“我回來的時候,就看見你們兩人躺在道觀裡,門口沒看見什麼人。”
在神秘青年和李道長幫助下,葛振林和宋學義很快回到部隊,在醫院中養好傷後,又繼續投入戰鬥。
讓他們一直放不下的,就是始終不知道當年那個在懸崖峭壁中救下自己的恩人,到底叫什麼名字。
無論是在炮火連天的戰場,還是迎來新中國解放後的和平歲月,葛振林和宋學義一直保持著書信來往,他們一直沒有放棄對恩人的找尋。
1942年,晉察冀軍區舉行“反掃蕩”慶祝大會,聶榮臻高度讚揚了狼牙山五壯士不怕犧牲的英雄事蹟。
至此,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們在戰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革命精神,和中華民族永遠不可被征服的英雄氣概,在華夏大地廣為流傳。
當初那個救下葛振林和宋學義的年輕人,又怎麼會不知道自己營救的人就是狼牙山其中兩名壯士呢?可他究竟是誰,又為何要隱瞞自己的義舉?
1986年,正值狼牙山作戰45週年。為了傳承狼牙山五壯士的精神,當初遭到嚴重破壞的五壯士紀念塔得以重建。作為六班最後一個倖存者,年事已高的葛振林被邀請到落成典禮現場。
在他聲情並茂的回憶中,大家才得知,原來當年幾位壯士是在怎樣的絕境下才作出如此偉大的選擇。
“我和宋學義當時掛在樹枝上,是被一個穿便衣的年輕人所救……”葛振林滿懷深情地描述著當年被救的經過,全場為之動容。
“葛老,你還記得我嗎?”在結束演講後,一個年邁的老人走到葛振林面前,面容顯得有些侷促和緊張。
葛振林睜大雙眼,仔細辨認對方容貌,過了很久,他突然激動地走上前拉住老人的手說:“是你啊!我找了你幾十年啊!恩人”
一段延遲了45年的相遇,終於在這個極具意義的時間段裡發生了。
45年前的那個秋天,作為青年抗日救國會主任的餘藥夫,正在和同志們一起商討如何做好發動革命的宣傳工作。討論了整宿準備休息的餘藥夫突然聽到激烈的槍聲,“鬼子進攻了!”意識到大事不好的他和同志們一起迅速往棋盤陀轉移,卻不想在半路上和戰友們分散了。
為了躲避敵人的炮火,對狼牙山地形十分熟悉的餘藥夫決定隱蔽在山背面的懸崖縫中,等待日軍撤退後再回到易縣。
一天一夜過後,狼牙山恢復平靜。餘藥夫開始順著縫隙往上爬,就在途中,他恍惚看到有個人影掛在不遠處樹枝上。
那個人就是葛振林,當他把兩位壯士安全送入道觀後,擔心敵人發現自己,就一直藏在道觀外面的叢林中,等看到李道士回來後,他才悄然離開。
和葛振林、宋學義一樣,即使歲月變遷,他也從未忘記過當年那個夜晚。在餘藥夫心中,能夠有幸救過兩位英雄,是件很光榮的事情。作為救助者,他並沒覺得自己有半分功勞,反而把宣傳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蹟作為一種責任。
在45年的時光中,他在不同崗位上工作過,唯一不變的就是他一直堅持對五位壯士史料進行收集整理。
為了讓後代不忘幾位英雄的光輝事蹟,他多次帶孩子徒步走上狼牙山,回顧當年殘酷的戰鬥場景,而對於自己拯救過壯士的事,卻從未對人提起。
直至自己也已年逾古稀,餘藥夫才覺得有必要一見,算是了卻一樁心願。因此,葛振林和宋學義一直苦苦尋覓的恩人,終於在45年後出現在大眾面前。遺憾的是,宋學義早在70年代就因病去世了,他在臨終前始終不知道救命恩人究竟是誰。
狼牙山五壯士的精神流傳至今,固然可貴。而餘藥夫不圖回報,多年來默默致力於讓五壯士精神得以發揚光大的舉動也讓人感動不已。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懼生死的英雄們,用他們的血肉和鮮血,才換來如今歲月靜好的和平年代。
參考資料:狼牙山不朽的證言——訪“五壯士”倖存者的救援人餘藥夫 鍾啟元